APP下载

无人机物流人才需求研究

2018-01-19许斌

南方企业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许斌

摘 要:为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难题,大量企业开始试用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以期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通过评估无人机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分析现有无人机物流培养中的问题,提出无人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无人机物流;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研究背景分析

根据2018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披露的数据,2017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1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完成4950亿元,同比增长24.5%,如此巨大的电商交易量对快递配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使物流服务产生更高的附加值,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已经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家政策扶持

2017年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 《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无人机相关专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无人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强技能人才培训;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队伍。

国内外电商、快递巨头竞相布局

基于无人机物流技术方案的低成本、低损耗、高安全性的优势,国内外主流快递企业和物流巨头采用无人机配送渐有燎原之势。如谷歌自2014年就开始进行无人机送货项目的测试,亚马逊在英国已获得测试无人机超视距运货业务资质,DHL在德国已经获得无人机运输的空域;2017年7月,顺丰的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在四川成都成立,京东宣布未来5 年内生产100万台无人机,并计划在陕西打造全球第一个低空无人机通用航空物流网络,实现陕西全域覆盖。

无人机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无人机飞行操控员和任务设备操控员

企业对于此类操作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合格的低空无人飞行器操控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典型岗位如无人机飞手、客户服务、售后及维修、培训师等。企业对这类岗位的学历要求一般在大专以上,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对工作经验要求不高。此类型员工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是招聘后自行培养,由企业老员工“老带新”手把手教出来;一类是由社会无人机培训机构培训后上岗。相关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一般都设有操控员培训课程,但任务设备操控员专业只在少数院校和培训班才有。因此市场现有无人机物流人才普遍存在技术技能单一,可发展空间不足的缺陷。

无人机设备使用维护人才

无人机设备包括飞行设备、任务设备以及地面设备等部分。由于此专用设备的专业性和价值,此类技术型人才主要由职业类院校相关专业培养,市场培训机构大多无法提供相关培训,但国内高校开设的飞机设备使用维护专业大多是针对有人驾驶飞机的,在设备种类以及人才培养规模上都已不能满足多种无人机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这类人才招聘起点一般在本科以上,并且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由于无人机新兴行业的特性,企业在市场上无法招聘到即用型技术人才,依然需要经过大量针对性的培训后才能上岗。典型岗位如无人机应用技术支持工程师、无人机调测工程师、数据工程师、基地运营工程师等。

无人机系统设计人才

机体材料和设计对无人机制造和使用产生重要影响,对不同重量、不同航时、不同用途的无人机,采用的机体材料、动力系统、气动系统往往会有显著差异,需要对各种材料的基本属性、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类人才通常是由传统航空专业院校培养,然而传统有人驾驶飞机或航模类飞行器机体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无人机市场需要。

这类人才招聘起点一般在本科以上,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数据敏感,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企业通常从高校招聘满足人才需求。典型岗位如无人机测试工程师(软硬件)、无人机动力工程师、无人机结构工程师等。

无人机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

无人机物流人才培养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但现有无人机专业机构和院校培养目标宽泛,没有对人才需求结构进行充分、有效调研,对无人机物流市场的供需情况分析不到位,对企业需求把握不准确,对典型岗位以及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没有深入分析。尤其在现阶段作为培训主力的各培训机构,都是抱着速成、短平快的心态在进行培训工作,以推广和利润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更是无从谈起。

人才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基础能力扎实、综合能力强的无人机物流人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无人机专业起步较晚,大多为新开设专业,课程设置不太完善,专业技术性课程和实操性设置较少;實践机会缺少。无人机价格昂贵,设备采购数量受限,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练习,实操机会有限,造成动手能力较差;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工业级无人机机型多,更新换代快,学校硬件设备投入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少,导致学生实践不够,专业能力培养受限。

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虽然国内近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无人机专业,然而这些院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方案不完善,教学体系不成熟、教学经验短缺等问题。高校无人机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相关专业转移过来的,既懂物流又会无人机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几乎没有,多数教师缺乏无人机物流行业从业经验,欠缺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的能力;培训机构讲师在基础培训方面有足够的经验,但在人才整体培育方面却有着天然的缺陷,并且培训方向更多是偏向于植保、农业、航测等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几乎没有涉及到专门的物流无人机方向。

考证费用高昂

有关资格证书的问题是无人机专业招生时面对的主要困难,学生毕业后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合法飞行。目前国内无人机操作相关证书种类繁多,但只有具备AOPA颁发的证书才能操作7kg以上无人机,其培训价格昂贵,动辄上万元,门槛较高不利于无人机相关技术的推广和人才的培养。

无人机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构建“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无人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应满足课岗融合的要求,依据无人机物流典型岗位群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开发出课岗对接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核心、产品导向、项目构架、课证融通”的标准设置课程。在课程开发上,依据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操作、维修、客户服务为主线,梳理出无人机物流领域典型工作岗位与主要工作内容,根据一岗一课要求,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筛选出专业核心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教材

依据无人机物流领域工作一线的研发、分析、测试、运营、操作等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对相关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建成一套内容丰富、技术先进、功能突出的无人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重点教材。依托典型无人机物流企业的典型项目、典型任务和技术标准,将企业典型项目与教材内容融合,制定项目化教材。教材内容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职业活动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基于核心能力校企共建实训平台

加强无人机物流专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一人一技、一技一室的目标,多途径与企业合作构建“学徒带动、实训推动、项目牵动、研究驱动”的物流实训体系,基于典型企业工作流程,配套建设无人机物流实训基地。依据典型企业无人机物流的典型项目,引企入教,共建校内“单项技术”“专项技术”实训基地,送教进企,共建企业“综合技术”实训基地,构建“多学期分段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真实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职业化训练,将企业工作现场与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结合。

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

与典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组建校企混编、跨系协同的教师团队,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形成“双师”结构优化和“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专业导师,指导中青年教师,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团队;聘请无人机物流业务骨干参与日常教学,形成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专业课程教学常态机制,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全面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利用企业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开展项目化教学,指导学生在“真环境”中开展“真项目、真业务、真操练”,化解技能实践教学师资短板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刚,周斌.国内外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6(12).

[2]汪芸芳,刘粉.无人机配送中心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储运,2017(12).

[3]谭华,林克.当前智慧物流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移动通信,2016(21).

[4]扈慧强.浙江省通用航空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

[5]譚卫娟.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无人机操控手培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9).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基于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