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设备制造商技术能力发展:组织学习理论
2018-01-19林蓬荣许哲毓杨芳汪洋
林蓬荣 许哲毓 杨芳 汪洋
摘 要:過去研究说明企业发展能力应有其次序性,但明确指出资源有限性的企业应优先发展何种能以利后续能力展开的相关文献付之阙如。本研究在于探讨企业应优先发展技术能力,经由扩充个案研究访谈面板设备供货商,从而发现企业能力发展取决于组织学习机制。
关键词:技术能力;扩充个案研究;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研究者对于资源贫乏厂商借重外部学习的探讨,较为不足,均强调从企业既有基础的角度进行组织学习,来更新公司的能力,单纯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并未从组织间学习的角度开拓新资源。在探讨组织学习的文献上,多着重组织内部学习,较少注意到组织学习源自于何处,尤其是对于如何引进或取得组织外部知识进行学习的探讨,相对较少。因此,针对资源有限企业,更加迫切需要有次序的发展能力策略,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何种能力应优先发展,以带动后续能力,笔者认为此议题攸关企业的存续与发展。
文献探讨
开发企业既有能力,以建构新能力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力的学习机制。“组织内学习”与“组织间学习”两种机制对于企业能力的发展是关键角色,因此如何藉由组织内的部门间互动,或与外部组织密切连结,协助企业藉由既存能力发展新能力是能力发展路径的重要学习机制。我们将组织学习理论纳入组织内学习和组织间学习的概念,探讨企业从组织内由下到上的学习然后到组织间学习,进行组织内学习引领组织间学习;抑或从组织间到组织内由上到下的学习,进行组织间学习引领组织内学习。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扩充个案研究方法,针对面板设备供货商兴华进行深度访谈、观察及实务文献搜集。同时,纵向追踪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顺序与路径,企业的组织学习机制,这种长时间比较性的个案研究能提供较详细、丰富的调查结果与发现。
兴华以供应半导体、精密机械、平面显示器及自动化设备等产业为主。成立于1978年,有587位员工,2016年营业额约有5.61亿台币。其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及半导体产业的设备搬运与制造,近年来的主要关键技术是适用于高科技产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面板设备供货商技术能力发展顺序
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与其所参与的活动来看,我们了解了个案资源资料库的既有资源组成与能力发展,并从中发现现有的资源取向受到过去资源累积或发展过程的影响。因此,我们发现兴华技术能力发展的顺序依序是半导体、精密机械、面板、与自动化设备。兴华利用吸纳能力,采取技术能力优先的方式,透过组织内学习累积的自动化产品制造、设计、仓储、系统整合等领域资源,协助兴华迈入自动化领域市场,进而引领组织间学习方式,转移市场上的关键资源帮助企业发展。兴华的既有资源主要以组织内开采性学习 (exploiting learning) 为主,针对组织内的既有资源再利用、再开发、再学习,以发展新的资源。同时,引导组织间进行开拓性学习(exploring learning)为辅,利用合并的方式将组织外的新领域资源导入,以再结合、再联结、与再创造等方式,发展新的制程产品。
面板设备供货商组织学习机制
面板设备自动化厂商的既有能力与后续能力的发展影响市场进入顺序及其进入市场后其它能力的发展。我们发现兴华是以先前的相关知识及内部知识为基础来发展既有能力,较少引进多元化知识及外部知识带领其它技术能力的发展。同时,后续发展的技术能力是利用内部信息来开发模具制造、射出成型组件、TFT LCD制程、机械人制造,并有顺序的进入半导体、精密机械、面板、自动化等相关市场。
面板设备供货商技术能力层级发展
针对用理论诠释个案中的技术与市场能力,本研究扩充 “Henderson et al. (1994)” 中所提出的“成分能力”及“建构能力”群组概念,定义能为可持续开采或开拓资源所组成的能力群组,并新增一层“复合能力”于其中。第一层成分能力是指企业的既有能力;第二层复合能力则着眼企业既有成分能力的利用与组合,发展成一组特有的复合能力;第三层建构能力则是进一步将不同的复合能力模块化为更高阶的建构能力。依此,技术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层:第一层成分能力为企业既有的“制造诀窍 (T1)”;第二层复合能力指企业通过各种既有制造诀窍的利用与组合所形成的“研究与设计 (T2)”;第三层建构能力则指研究与设计的复合能力进一步模块化的“制程与材质方面突破性创新 (T3)”。
结语
本研究由个案整理出技术能力发展的顺序与机制:若企业拥有吸纳能力,则应采取由内而外路径,优先发展技术能力,并通过“组织内学习引领组织间学习”的组织学习机制提升技术,发展制程创新性的产品,开发新的产品市场,进一步带动企业市场能力的发展;若企业拥有吸纳能力得以作为基础,从组织内由下到上(个人、部门、组织)的学习,然后到组织间学习,进行“组织内学习引领组织间学习”的组织学习机制,先发展各层级技术能力,进而带动各层级市场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支持组织学习理论所谈的内外部学习,知识学习路径配适正确才能有助于能力发展,此与 March (1991) 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拥有吸纳能力则采取由内而外路径,先在企业内部发展技术能力,帮助企业持续的开采内部资源形成新能力,进而带动外部市场能力。针对此论点,学者 Leonard-Barton (1995) and Conner (1991) 也有类似看法,他们均强调企业应从现有的技术性资源开始开发,进而开发新的产品市场,显示企业有顺序的从技术性资源的投入来开发市场性资源,其发展路径是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方向发展。
(作者林蓬荣、杨芳、汪洋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商学院;许哲毓单位:仰恩大学)
【参考文献】
[1] Cohen, W. M., & Levinthal, D. A. 1990.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28-152.
[2] Conner, K. 1991.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21-154.
[3] Crossan, M. M., Lane, H. W., & White, R. E. 1999.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 From intuition to institu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3): 522-537.
[4] Henderson, R., & Cockburn, I. 1994. Measuring competences? Exploiting from effects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 63-84.
[5] Leonard-Barton, D. 1995.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S): 111–125.
[6] March, J. G. 1991.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2(1): 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