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剂科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现状与对策
2018-01-19王敏
王敏
【摘 要】目的:探讨医院药剂科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的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药剂科所发现的67例出现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不良反应的具体状况,对发生原因加以明确。针对原因,制定解决策略。结果:在本次选取的87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数量相对较多;同时,以心脑血管用药和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整体年龄偏大。结论:医院药剂科中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且以口服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的发生率较高。针对这类患者使用中药加强审核与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其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医院药剂科;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9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2
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对中药运用的研究加强,临床使用中药来进行疾病治疗的疾病也相对提高。为了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不少医院在药剂科管理中都将中、西用药进行区分。且在近几年的临床统计中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提高。所谓中药不良反应(ADR)是指在药品合格且在用法与用量正常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如过敏反应、毒副作用、后遗症、继发反应等[1]。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使得患者的病情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导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印象变差,诱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针对该种现象,临床认为,必须要加强药剂科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力度。本人结合我院药剂科的既往工作进行探究。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药剂科所发现的67例出现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介于19~78岁,平均年龄(65.9±4.37)岁。>60岁的患者有34例(占比50.75%);40~60歲的患者有21例(占比31.34%);<40岁的患者有12例(占比17.91%)。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的使用标准[3];(2)患者在服用中药时,为服用其他可能会产生不适反应的药物或者食物;(3)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4)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除却患者的年龄、性别之外,还必须要对其用药种类、给药方式与不良反应的具体状况进行整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选取的87例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数量相对较多;同时,以心脑血管用药和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整体年龄偏大。其中,心脑血管用药35例(占比52.24%),消化系统用药6例(占比8.96%),抗肿瘤以及辅助用药12例(占比17.91%),补益安神类药物6例(占比8.96%),抗病毒药物8例(占比11.94%)。其中,以口服用药的发生率最高,有34例,占比50.75%。对患者的影响以皮肤、消化系统最为明显,发生率最高。在经过及时的干预后,所有患者的反应都得到控制或者消除,药效依旧。
3 讨论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我院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医科室。而在临床用药中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因素相对复杂,给临床监测管理提高了难度[4]。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中药相对西药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就是说,虽然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临床不能从根本上取缔中药的运用。对此,医院药剂科必须要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管力度。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中老年女性相对较为明显,且心脑血管发生可能性,相对于其他疾病用药更高。由于中药以口服较为常见,在发病率上也以口服患者偏高。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较多,身体机能存在减退现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低等[5]。而心脑血管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是因为本身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相对较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以中老年女性心脑血管患者居多。当然,并不是所有中药不良反应都是因患者自身的因素所致,还有可能是配伍本身存在一定的瑕疵,或者在药物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医院药剂科在进行中药配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临床管理,保证整个流程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在患者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对药物服用的一些禁忌加以明确,提高患者对药物服用的依从性,保证按时按量用药;根据患者基础性疾病的多少,适当的对其加以用药调整。另外,临床在整个用药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患者清楚的意识到中药不良反应对自身的影响,不可盲目的夸大或者忽视药理作用。保证药剂科的药物治疗,保证生产的规范性,注重储存的合理性。在用药时,还需要注意个体化的差异,及时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保证用药剂量的最佳与给药方式的最佳。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必须要及时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在发现后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缩小其影响范围,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医院药剂科中不良反应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且以口服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的发生率较高。针对这类患者使用中药加强审核与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其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陆军.中医专科医院药剂科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0):103+105.
唐洪梅,涂星,熊芬,王婷.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药师,2015,18(07):1144-1147.
朱春丽,汪平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77-3378.
宋海波,杜晓曦,任经天,杨乐,郭晓昕,逄瑜.不良反应监测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08):1620-1623.
许多,高小明,贾淑娟,李秀贤,谢明,李国信.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