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指导干预对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1-19高永霞郑云秀
高永霞 郑云秀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健康指导干预对于服毒自杀患者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服毒自杀患者中以计算机随机化原则抽取36例,均在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健康指导干预,以SCL-90评分对患者在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入院时36例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相比P<0.05;经过健康指导干预后患者 SCL-90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自杀患者应用护理健康指导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心理健康化。
【关键词】:健康指导;护理;服毒自杀;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我国基本国情,普遍的社会个体在求学阶段就开始承受学习竞争压力,进入社会后承受着较重的工作、家庭、社会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不断转变,承受的压力愈大;加之我国大部分人群并没有接受心理疏导的概念及意识,长久的压力作用下,对压力的耐受程度降低,若自身不能有效排解压力,致使心理承受能力逐渐下降[1]。性格内向、不善于倾述、抑郁、文化层次较低及感情脆弱的人群,在受到重大疾病躯体折磨、经济压力、家庭纠纷、工作压力及恋情不顺等挫折时,情绪较易失控,自制能力下降,心理行为边缘化,较易产生自杀等极端想法,以解脱自我、惩罚他人、逃避现实。有资料显示,自杀事件逐年增多,以服用毒物轻生者为多[2]。自杀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健康指导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相关心理行为有积极作用。本文中,以我院36例服毒自杀患者为实验观察对象,利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对其在进行护理健康指导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效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分析比较,以验证健康指导的作用,以下为具体报告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计算机随机化原则在2017年12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服毒自杀患者中抽取36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波动在14~61岁,平均(33.54±11.28)岁;毒物种类中,有机磷农药28例、过量服药5例、毒鼠强等灭鼠、蟑螂药物3例;自杀次数中,首次服毒自杀者30例,2次或2次以上服毒自杀者6例。
入选标准:(1)均为服用对人体产生较强毒性的药物自杀者;(2)均为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进行有目的性的自杀行为;(3)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排除标准:(1)误服毒物者;(2)严重抑郁症、精神异常患者;(3)老年痴呆症患者;(4)智力低下者;(5)对治疗及护理产生强烈抗拒或不接受随访者。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及心理医生干预下给予护理健康指导干预。(1)入院处理: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给予相对独立的空间,避免同病区患者或家属围观、议论;对于因双方矛盾刺激产生自殺行为的患者,指导矛盾对方回避;患者状态平复后,对科室环境、规章制度进行宣教,告知公共设施位置及使用方法,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尽量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及恐惧;创造机会,在矛盾双方共同家属或朋友的调解下,使矛盾双方解决问题,打开患者心结[3]。(2)心理干预及认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安全环境下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认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内心真实想法,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向患者阐述看待事物角度的重要性,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自己意愿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均具有自我偏向性,是不够全面、客观的,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与应对行为,劝导患者尽量以第三人角度看待旁人、事物及事件;告知患者“存在即合理”,使患者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生存价值,以及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扭转错误的自我评价,使患者建立生活信心及人际交往正态化。通过持续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认知中的不合理部分,协助错误、歪曲思维的转变,摆脱对社会、家庭、工作、学习等的错误消极思想,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以良好的心态应对交际、学习、自我状态等,产生健康的心理行为[4、5]。(3)通过与患者的日常交流沟通,对患者看待事物、人存在的问题及疑惑进行共同分析讨论,使患者了解到自我认知在问题的看法与处理上所起的作用,以及应对行为与现实情况所存在的差距,从而接受现实事件的客观性,并努力做出自我改变。在日后的生活中,以新的观念、思维来看待事物与他人,避免再发生自杀等恶性行为。
1.3 观察指标
以干预前后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SCL-90量表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9个分量表共90个细条目对患者身心状态进行评估,每个细条目采取5级评分制,分数越高心理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整理,对健康指导干预前后的患者SCL-90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值检验。当对比结果P<0.05时说明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干预前后身心状态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患者在进行健康指导干预前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P<0.05;干预后,所有服毒自杀患者平均SCL-90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服毒自杀患者因其错误、扭曲的认知在应对事物、他人时产生错误的行为,进而发生不正确的应对事件。心理健康的人群对生活、生命持热爱、珍惜态度,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他人与事物,对社会及自身持负责态度并努力实现自身家庭价值及社会价值,存在定期目标,并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对挫折有良好的应对;能理性的处理人际关系,平等、客观了解、评价对方,以合理的、理智的态度处理与他人的矛盾[7]。心理健康人群能正确认识到自身价值,既不自傲亦不自卑,对自己能力、学识有充分的认识,对优势及取得的成绩不沾沾自喜,对自己短处、劣势不过分贬低,对矛盾积极处理、不回避;还能保持健康的情绪,能较好的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并加以有效排解。而服毒自杀患者心理是不健康的。
服毒自杀患者因错误认知产生错误观念,错误观念产生错误应对。患者因长期的心理压力不得排解产生心理危机,自我感觉极端无助和失败,对自我价值进行全面的否定。因此对住院服毒自杀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健康指导,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入院处理及问题探讨等方面进行,扭转患者的认知,使患者重视自身心理问题并加以修正改善,促使健康心理行为的产生。从本文表1可看出,36例服毒自杀患者在给予有效的护理健康指导干预后,SCL-90评分为(13.54±4.34)分,与国内常模评分相当,较干预前的(17.36±7.62)分明显降低,患者的身心不健康症状得到有效改善(P<0.05),说明经过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干预,对患者的不健康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提高患者自我认知,使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认知错误及心理问题,随之建立正确、健康的事物认知及态度,从而进行适应性的应对反应,减少不正确行为的产生。
综上,护理健康指导干预能促进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而产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避免偏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黄可,陈世伟.急诊服毒自杀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医药前沿,2017,7(34):154-155.
贺巧玲,向莉,张新丽等.无陪护病房服毒自杀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2):113-116.
张凤玲,郭华妮,刘萍等.服毒自杀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J].心理医生,2016,22(35):195-196.
熊宇,胡德英,刘义兰,曾莉,韩燕红,黄璐璐.综合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自杀预防认知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01):59-62.
陈娟,王茵,冼少玲等.有机磷服毒自杀患者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机制的建立[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7):50-52.
陈爱荣.重复服毒30例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76-78.
郭恒,盛小添,笪姝等.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10):91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