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堂学生本体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01-19周友良方瑛
周友良 方瑛
摘要:新时代新的教育改革方略和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学生本体成为“以生为本”“学生主体”等理念催生出的重要教学资源本文从学生本体资源的含义、特点、种类、开发利用意义、策略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意在呼吁和倡导音乐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重视和科学开发利用学生本体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 本体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20-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艺术素养考核的提出,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越来越多教育资源的支撑,在寻求校内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学生本体资源成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资源。
一、学生本体资源的概述
(一)含义
学生本体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注:引用于陈惠英主编的《课堂中的学生资源》):广义的学生本体资源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可供教师开发利用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狭义的学生本体资源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碰撞而产生的学生资源。
(二)特点
广泛多样性:学生本体资源的存在形式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既包含学生自身固有的文化基础知识、情感态度思想、生活经验习惯、错误疑问困惑;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和集体生活中,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产生的生成资源和激励效应;还有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社会经验、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是可供教师开发、利用、挖掘的资源。
个体差异性:学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生活经历、知识基础、思维活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理解方式、感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多的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建立科学新式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辅助引导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鲜活易用性:学生本体资源与学生共同存在,它生动而鲜活,丰富而多彩,易于开发,便于利用,受外在条件的限制较小,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可以拥有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还是集体活动、个别辅导,都随时随地方便取用,具有鲜明的易用性。
有待开发性:目前学生本体资源的开发程度浅、利用水平低,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本体教育资源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視和浪费;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个体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知识经验、理解能力、自我价值观等都会随着年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增强教师对学生本体资源的识别能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动态变化中把握利用学生资源。
(三)种类
学生本体资源的范畴广,种类多,交互性强,变化发展快,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基础性资源包含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创意、情感认知等,它与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伴随着学生成长,随学生的变化而发展,也是课堂教学得已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生成性资源是通过学生思考、师生交流、生生合作而产生的,它的形式多样,种类多样,变化性强,是学生本体资源中最容易出现和获取的一种。
潜藏性资源需要通过教师的观察和挖掘来获取,甚至需要刻意的教学设计,特殊的时间环境,引导激发出来,但其资源利用的价值往往较高,经过处理后还能产生二次教学资源。
多元性资源是通过基础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潜藏性资源综合得来,并同学校、家庭、社会交互获得的结果,它的涵盖范围广,信息量巨大,可以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共享获得的。
二、学生本体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音乐课程属于中小学教育中的美育学科,它的教学目标和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功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学生作为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和他们自身的资源能否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都会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
在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适当的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对音乐学习知识内容的需求,对症下药,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激励的关系,通过音乐课程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实践,开创师生互补的良性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实现多种学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三)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交往
在班级学习、群体活动、生活交往中,学生对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对音乐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环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去交流、去沟通、去思考、去实践,合理利用学生在认知、心理、体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资源,促进生生合作、生生互补。
(四)有助于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巧妙地运用学生本体资源,有助于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有助于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课程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增强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学习的需求和想法,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传递出来。一方面教师可以收集这些学生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形成新型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学生们的判断、理解、选择、需求,整合出来,有选择性的去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学生本体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把学生固有的知识经历作为资源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前,就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信息来源,他们能否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与他们原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尽一切的可能,充分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做铺垫。而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音乐课程的学习都是需要靠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做铺垫的,所以教师给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出发,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使新的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探寻新知的欲望。所以学生固有的知识能力,是音乐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获得新知的桥梁,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资源
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传授,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实际操作。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在只是教师教授音乐技巧、音乐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去参与、操作、观察、思考、欣赏、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握课堂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动眼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将操作、观察、思考与表达有机的融合到一起,达到既增长知识又提高技能的目的。
(三)把学生的自我感知冲突作为资源
在音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处于一个没有开发的状态,合适的话题,熟悉的旋律,常见的情景,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感知冲突,而学生的感知冲突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感知冲突当做一种教学资源来看待,通过课程教学,适当的设置新旧知识的感知冲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挖掘学生的自我学习潜能。
(四)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
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学习习惯、理解能力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千差万别。这种学生之间的差异其实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具有层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吸取学生差异资源,将学生的优势巧妙结合,化零为整,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全体学生受益。所以音乐课程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把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习惯性地去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实际上也是一种重要的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错误大多来源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和现实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对错误的比较、思考,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还可以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转化为积极的音乐教学资源,扩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興趣。
1.回归错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错误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它来源于学生,贴近于学生。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错误,让错误回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错误原因的思考和对正确答案的探索精神,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预设引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习惯于照搬前人的经验,简化思考的过程。而过于的简化思考,容易造成综合问题和复杂问题的学习障碍,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种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暴露自身存在的错误,及时指出问题,纠正错误,然后通过比较,思考帮助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辨能力。
3.将错就错,激起学生的发现意识
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采取直接的方式否定,可以充分利用错误中合理可用的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思考错误,解决错误,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对错误的纠正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和发现意识。
(六)把学生的家庭、社会经验作为资源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中小学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本体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就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社会经历。众所周知,学生个体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家庭社会。学生在进入校园学习之前的知识和经验,大多来自家庭生活的知识积累,经验传授;来自同龄孩子间的日常交往,游戏活动;来自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人力物质。这些经验和经历,都是教师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善于和家庭、社会联合互补,三位一体,把学生引入最合适的学习区域,实现在课堂上学习,家庭中巩固,社会上实践的共同教育模式。
四、学生本体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挖掘潜力,创设机会
通过对音乐课程教学资源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发现学生本体资源具有潜藏性,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切有利的机会条件,挖掘学生本体资源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吸取学生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使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联系实际,导有目的
学生本体资源具有动态变化性,教师在开发利用的时候必须关注学生本体资源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性发展,并从众多复杂的音乐教学资源中,捕捉具有价值的信息,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实际的需求,有选择性的使用,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明白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减少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盲目性。
(三)注重梳理,及时调整
在音乐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经意之间,通过语言、兴趣、表情、文字等方式向教师提供一些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这些学生自我的探索性成果与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相联系,及时调整课程的进度和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架构,归纳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捕捉资源,开拓创新
新课改中的创新教育理念,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学生个性而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个体的潜能资源,不断开拓创新,把这些无形的学生资源转化到实际的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J].教师博览,2004,12(06):41-42.
[2]魏国道.探究式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报,2012,(03):53-55.
[3]宿秋杰.如何利用学生资源[J].少年智力开发报,2005,4(03):3-5.
[4]刘娴娴.学生也是资源[J].山东县教育报,2009,12(40):13-14.
[5]邱国标.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学生资源”的作用[J].教师博览,2006,27(03):19-21.
[6]赵一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师博览,2011,14(05):36-39.
[7]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