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以自然风光的浪漫诗为歌词之艺术歌曲的诠释分析
2018-01-19李冰
李冰
摘要:本文選取了勃拉姆斯两首以自然风光的浪漫诗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从作品分析、歌词大意、演唱诠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阐述其风格特征进而对如何演唱这类艺术歌曲提供借鉴。
关键词:勃拉姆斯 艺术歌曲 自然风光 浪漫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01-03
勃拉姆斯一生所写的204首独唱艺术歌曲中,关于描写大自然的作品不胜枚举,直接在标题中体现出来的就有近40首作品,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他未在标题中直接体现出来的艺术歌曲,其多数歌词中也都有提及大自然风光,部分未提及的,也有其意境与大自然的诗意。本文拟就选取其中的两首作品来进行诠释分析。
一、夜莺的展翼(Nachtigallen schwingen)Op. 6, No. 6
(一)作品分析
《夜莺的展翼》是勃拉姆斯早期的作品,1853年7月创作于哥根廷,歌词选自诗人霍夫曼1843年的作品《Gedichte》。此曲是ABA的三段体结构,音乐织体形象单纯、简洁。第一段乐曲开始的钢琴旋律部分如同鸟儿的歌声一般清脆嘹亮,彰显出热闹、欢快的氛围,随后,乐曲在第12小节处声音开始变弱下来、并且速度稍稍减慢,那是花儿们在夜莺响亮的歌声中开始慢慢苏醒(见谱例1)。
第二段,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发展部分,歌词述说着渴望爱情的人正哀叹着自己的落寞孤单。此段的演唱旋律主要以四分音符的三连音进行,而钢琴伴奏部分相比较第一段,在节奏上有所缓和,和弦部分和旋律声部是交错行进,结合歌词内容,充分呈现了渴望爱情的人犹豫、彷徨的心理(见谱例2)。
第三段从钢琴前奏开始,再次回到热闹、欢欣的场景,鸟儿和花朵们的雀跃随即打断了诗人在第二段的幻想,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虽然在旋律织体上有着相似的特点,但是却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心情。第三段最后多出来的两行诗词,勃拉姆斯在第43小节开始将乐句又进行了扩充和延伸,歌声最后在晦暗的旋律中结束,尾奏表达出轻柔的怜悯之情(见谱例3)。
(二)歌词大意
Nachtigallen schwingen lustig ihr Gefieder,
夜莺愉快地挥动它们的翅膀,
Nachtigallen singen ihre alten Lieder.
夜莺唱着它们古老的歌曲。
Und die Blumen alle,sie erwachen wieder,
所有的花朵再度苏醒,
bei dem Klang und Schalle aller dieser Lieder.
在这些有着响亮而清晰声音的歌曲中。
Und meine Sehnsucht wird zur Nachtigall,
我渴望变成了一只夜莺,
Und fliegt in die blühende Welt hinein,
飞进了花团锦簇的世界,
und fragt bei den Blumen überall,
且到处向花朵们打听,
wo mag doch mein,wo mein Blümchen sein?
属于我的小花在哪里?
Und die Nachtigallen schwingen ihren Reigen,
夜莺飞旋于它们的群舞之间,
unter Laubeshallen,
在树叶密布的门廊下,
zwischen Blütenzweigen,
在花朵的枝芽中,
von den Blumen allen aber ich muβ schweigen.
在这些花朵面前我必须保持静默。
Unter ihnen steh ich traurig sinnend still,
我带着悲伤的思绪静静站在它们之中,
Eine Blume seh ich,die nicht blühen will.
我看见有一朵花将不会绽放。
(三)演唱诠释
此曲标示为(Allegro non troppo),意为不过快的快板,所以在速度上要有所控制。因全曲音域整体普遍偏高,所以在演唱时,在保持声音高位置的同时,切记保持喉头下放的稳定性,气息的灵活性和声音的弹性也是保证旋律的连贯和优美的前提条件。在演唱下行音型的乐句时,要注意气息的平稳及音色的统一,尤其是换声区的高音F时,歌者要打开头腔,找准高位置,配合身体的力量来对声音进行有力的支撑。
第一段的演唱,第一个音就是高音F,且要用f的力度来演唱,所以第一段的整体声音音色要具有明亮的色彩,充分展现出诗中热闹、欢欣的场景。唱到第二段的时候,声音的力度和亮度都渐弱下来,这段歌词描写了诗人因自己落寞孤单随即产生了幻想。这一段以四分音符的三连音节奏型出现的比较多,并且还是带有跳音标记的三连音,钢琴伴奏的音符密度也有所降低,节奏型和第一段有着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演唱上既要处理好跳音和连音的关系,还要用叙述性的且带有控制的声音把诗人彷徨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第三段的旋律虽和第一段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诗人的心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声音的表现上要有所区分,再有就是第三段多出来的两行诗词影响了第三段整体的情感基调。因此,演唱时除了注意歌词内容进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作品的结构形式,及时调整演唱的声音音色,以便更加充分的将音乐表现出来。
二、喔,清幽的树林(O kühler Wald)Op.72,No.3
(一)作品分析
此曲作于1877年3月,诗词选自布伦塔诺《Gesammelte Werke》作品集,勃拉姆斯选择性的采用了原诗的第一节和第三节,简化了其戏剧性的部分,这也符合了他创作作品平实的一贯风格。此作品是五首歌曲(Fünf Ges?nge,Op.72)中的第三首,此时勃拉姆斯已进入创作成熟期,这一时期的作品艺術性都很高,这五首歌曲也曾被克拉拉·舒曼评为勃拉姆斯所有创作的歌曲中最优秀的代表作。
此曲属于通谱体歌曲,篇幅很短。第一段由钢琴伴奏部分四分音符的和弦弹奏引入,沉稳的音响效果带给人像是心脏跳动的声音,动人扣人心弦(见谱例4),第一段的两个疑问句分别将旋律抛向高处,加重了语气,同时,10-11小节钢琴伴奏处出现了未解决的属七和弦,同样把疑问句展现得淋漓尽致(见谱例5)。
第二段在12-13小节处出现了调性变化,此时音乐显示出了朦胧、虚幻的感情色彩,像是一点点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深处(见谱例6),接下来,钢琴伴奏中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较之前的四分音符,流动性加强了,在情绪的表现上有所增加(见谱例7)。
作品第4、5小节的“Liebchen geht”和第16、17小节的“Liebchen geht”钢琴部分的节奏型是一样的,作用在于加强诗词表达的含义。作品最后一句诗词重复了两遍,且结尾旋律的第23、24小节是以上行半音音阶的方式进行的,表现出了诗人冥想、虚幻的思想情感,24小节钢琴伴奏部分与作品一开始的钢琴部分又呼应了起来,再现了开始那深沉般心脏跳动的声响,令人回味无穷(见谱例8)。
(二)歌词大意
O kühler Wald,
喔!清幽的树林,
wo rauschest du,in dem mein Liebchen geht?
当我爱人经过时你在哪儿低语着?
O Widerhall,
喔!回声啊,
wo lauschest du,der gern mein Lied versteht?
你又是在哪倾听我歌曲的共鸣?
Im Herzen tief da rauscht der Wald,
在我内心深处的树林亦在作响,
In dem mein Liebchen geht,
当我的爱人经过时,
In Schmerzen schlief der Widerhall,
回声在忧伤里沉睡着,
die Lieder sind verweht.
歌曲也随之消失无踪。
(三)演唱诠释
这是一首爱情诗,描述了诗人为爱人的离开而深感悲痛,其歌声在林中响起,连回声也带着悲伤。勃拉姆斯被这动人的哀歌所触动,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的悲伤使他对此产生了怜悯之情,进而为此诗谱曲。因此,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情感基调应该是缓慢而深沉的,深情而精致的把哀伤的诗意表现出来。
这首作品适合抒情中音声部进行演唱,唱好这首作品的前提是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去体会勃拉姆斯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别具一格的感情格调。两节诗相比较而言,第二节诗比第一节诗在演唱情绪上要更激动一些。第一节诗中有两句疑问句,因此在演唱上要更注重内在心理刻画,演唱线条要舒展、悠长,第一节诗结束后的休止给最后的疑问句留有了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和酝酿。第二节诗演唱的一开始,调性出现变化,速度要平稳缓慢进入,在14小节的最后一拍上,速度稍稍加快,演唱到18小节时,情绪达到最高点,重点强调“schmerzen”一词,唱出悲苦的痛彻感。随后的第20小节,声音和情绪都渐渐减弱,直至全曲最后。整首作品自始至尾,声音都要和钢琴伴奏合二为一,仿若诗人行走于林间,声音回荡在树叶沙沙的声响中。
勃拉姆斯大量的使用以自然风光的浪漫诗为歌词,并进行谱曲,创作出了一首首精美动人的佳作,其中既有典雅明朗的抒情,也有欢快轻松的诙谐,既有庄严深刻的沉思,也有悲伤难抑的哀痛,既有清新愉快的朴实,也有艰深内省的言辞。勃拉姆斯通过写景来映衬诗人内心的浪漫情怀,歌曲中所传达的对自然、爱情与生命的感悟,让其艺术歌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厚谊.论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风格[J].艺术百家,2007,(04).
[2]桑桐.勃拉姆斯歌曲中的艺术手法选析(一)——纪念勃拉姆斯逝世110周年(一)[J].音乐艺术,2007,(02).
[3][德]汉斯·A·诺伊齐奇.勃拉姆斯[M].王庆余,胡君亶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4][英]保罗·霍尔姆斯.勃拉姆斯[M].王婉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