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流行歌舞的艺术感染力

2018-01-19孟光余珉露

艺术评鉴 2018年22期
关键词:戏剧性

孟光 余珉露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内流行歌舞作品普遍缺乏感染力这一问题,通过对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内容和形式的对比及共性分析,得出“现代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融入了戏剧性的多个流行歌舞片段的有机组合”这一新观点。并探讨如何借鉴现代音乐剧“戏剧性”“歌、舞、演一体化”等元素优化流行歌舞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流行歌舞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现代音乐剧 流行歌舞 戏剧性 歌、舞、演一体化 艺术感染力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09-04

在欣赏了法国大型现代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之后,心中不禁产生这样一个疑惑: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同样都是载歌载舞的形式,但优秀的现代音乐剧让人念念不忘,而在观赏大多数的流行歌舞表演时,除了喧嚣与热闹,却很少让人感动和共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差异?

什么是“现代音乐剧”?什么是“流行歌舞”?《新格罗夫美国音乐大辞典》(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Music, Volume Three, L - Q, Edited By H. Wiley. Hitchcock And Stanley Sadie,1986)對“现代音乐剧”有如下概述:“现代音乐剧是一种集合了歌、舞、演等元素的戏剧形式,广受青睐,早在20世纪早期就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舞台剧类型,逐渐成为美国舞台的一种主要的舞台剧形式”。“流行歌舞”则是从“流行文化”“流行演唱”“流行舞蹈”引申出来的词语,是一种将流行演唱和流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

为什么优秀的现代音乐剧作品能使得观众心醉神迷、难以忘怀,作品本身更是广为流传、长盛不衰?而看似夺人眼球的流行歌舞却仅带给观众片刻的感官刺激,很少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作品?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间“艺术感染力”的巨大差距。

专门针对如何提升流行歌舞艺术感染力的文章或论著凤毛麟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行歌舞这个艺术门类的健康发展。如何提升流行歌舞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延伸它的艺术生命,无疑是流行歌舞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论题。

下文将从对比研究影像资料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对造成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间感染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利用两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尝试在教学中借鉴现代音乐剧“戏剧性”“歌、舞、演一体化”等元素提升流行歌舞感染力。

一、造成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艺术感染力差异的原因

想要吸收现代音乐剧的优势元素来提升流行歌舞感染力,首先要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两者艺术感染力的差异。

(一)戏剧性导致的感染力差异

戏剧性是现代音乐剧的核心,它决定了作品的基调、情绪、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歌、舞、演的表现方式描绘人物关系和内心冲突,从而达到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流行歌舞与现代音乐剧相比,其感染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戏剧性”。

两者的差异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现代音乐剧选材多样,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精神状态(例如:在选材上具有一定思想性的作品,如音乐剧作品《猫》;对文学名著进行改编的作品,如现代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国内音乐剧《蝶》等)。然而国内流行歌舞作品在“艺术商业化”的背景下,为适应快节奏的市场经济,在题材的选择上单一且缺乏内涵,往往只能通过夸张、动感的舞蹈动作来吸引观众眼球。

其次从主题、人物情节上看,现代音乐剧作品中戏剧性的主题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现代音乐剧《猫》,围绕戏剧性主题,形象演绎了一群形形色色的猫,并通过经典唱段《Memory》的演绎,衬托出 “邋遢猫”——葛利兹贝拉的角色特征)。以“时尚”“走秀”为主题的流行歌舞作品,往往人物情节苍白,内容单一、肤浅,作品十分雷同,表演形式化。

(二)“歌”“舞”“演”导致的感染力差异

居其宏先生在《现代音乐剧,我为你疯狂》讲到:“歌唱有着最为重要的使命,它是为现代音乐剧中各角色表达其情感、欲望、冲动等内心世界的可唱之诗;舞蹈是现代音乐剧剧情进展和烘托现场气氛的重要手段;表演是富于想象力的角色创造和舞台演绎”。“歌”“舞”“演”在现代音乐剧中是相互依赖、融入的有机整体,三者的完美结合使得现代音乐剧艺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反观现代的流行歌舞,在大量作品中,歌唱与舞蹈往往是孤立存在的。表演者的演唱担任了表情达意的全部任务,而舞蹈仅仅是点缀和装饰。舞蹈创作盲目倾向“性感”与“酷感”路线,单纯的强调动作爆发力和舞姿的爽利,缺乏对歌唱内涵、意韵的支撑与体现,为舞而舞,甚至有时会因为过于剧烈和不切时宜的动作而影响演唱。同时,“歌”“舞”也不结合“演”来创造角色、丰富角色,以至于套路化的舞蹈动作和大量空洞的歌舞作品充斥着舞台。

(三)舞台美术导致的感染力差异

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其作用是渲染舞台气氛。现代音乐剧的着力点是戏剧,因此舞台美术设计围绕人物活动和情节,使整部音乐剧具有整体感,用“虚拟艺术手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令观众产生带入感,表演者还未开演就已经在观众的脑海里有了场景预设,观众能很快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理解情节的发展。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音乐剧的舞台设置更加灵活自如、功能多样。例如在第67届托尼奖中获得最佳音乐剧舞美设计、最佳音乐剧灯光设计等4项大奖的英国音乐剧《玛蒂尔达》(Matilda),舞美设计运用了大量的电控机关,使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剧情更具层次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流行歌舞的着力点是歌舞,因此舞台美术设计围绕歌舞在短短几分钟内的表现效果,配合歌曲的主题、节奏以及舞蹈的动作、造型,营造舞台氛围。但流行歌舞往往只是整台文艺演出中的个别节目,而节目与节目之间一般不具有整体性和连惯性,无法像音乐剧一样耗巨资打造舞台,因此流行歌舞的舞台美术设计常显得缺乏层次感和戏剧效果,让观众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很难具有匠心独具的艺术感染力。

二、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的内在联系

尽管现代音乐剧和流行歌舞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艺术感染力也有很大的差别,但两者之间依然有着内部联系和相似之处。

首先,流行风格的相同。现代音乐剧和流行歌舞的歌曲选择一般以流行音乐风格为主流,同时各种风格流派并存, 自由发展。此外,两者所运用的舞蹈元素相同,都是以芭蕾基本功为基础,流行舞蹈元素为主的表现手法。其次,主要艺术载体的相同。现代音乐剧和流行歌舞都是“载歌载舞”的体裁和样式来表现艺术作品。再次,社会功能的相同。现代音乐剧和流行歌舞都具有抒发情怀、交流情感、欣赏愉悦的功能。它们都是一种娱乐型的文化、一种社会流行文化、流行艺术,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1]

我们运用作品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关系,结合以上所述来论证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之间的联系。由于现代音乐剧是戏剧式结构(大致包括: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其内容容量大,人物生动、情节复杂,使得舞蹈动作和歌唱语言形象化、性格化,表演形式上更为丰富、新颖多样。流行歌舞与现代音乐剧相比,其内容容量小,人物情节苍白。但流行歌舞的演绎具有宣泄性、抒情性,假定给予它“戏剧性”的主题,以心理式结构形式来刻画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其舞蹈动作和歌唱语言也可以将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戏剧性”是它們作品之间的核心差异,但即使是内容容量小的流行歌舞,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戏剧性”。

根据以上现代音乐剧和流行歌舞的差异和共性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现代音乐剧可以看作是融入了“戏剧性”的多个流行歌舞片段的有机组合,而流行歌舞完全可以借鉴现代音乐剧的优势经验进行发展,从而提高其艺术感染力。

三、如何在教学中借鉴现代音乐剧优势元素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流行歌舞艺术感染力

以上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即在一定程度上现代音乐剧可以看作是融入了戏剧性的多个流行歌舞片段的有机组合,这一结论是探讨在流行歌舞教学中借鉴现代音乐剧“戏剧性”及“歌、舞、演一体化”优势元素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尝试设置两种优化课程来具体实现对现代音乐剧优势元素的借鉴,从而提升流行歌舞感染力。

(一)改善流行歌舞作品创作,“由内”提升感染力

当前流行歌舞普遍缺乏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本身缺乏“戏剧性”,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应着力提升流行歌舞作品创作水平。作为流行歌舞教育者,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在要求学生演绎作品时要“生动、深刻”,但是如果作品本身缺乏“戏剧性”,思想空洞缺乏内涵,纵使表演者有一身高超的专业技能,也无法表现出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塑造一个完美的流行歌舞作品需要编创者对歌曲的内涵有深刻体会,进而创作出与内容相辅相成的舞蹈动作。

1.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目前流行歌舞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用于锻炼学生作品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主要课程是歌舞赏析课。该课程基本选择欧美优秀流行歌舞作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动态的教学。其授课内容着重于歌、舞、演绎技巧等“表象”的学习,但缺少对作品内在吸引力,即“戏剧性”的分析和认知,不利于作品创作水平的提升。由于现代音乐剧作品内涵丰富、“戏剧性”较强,因此建议在歌舞赏析课教学中大幅增加现代音乐剧片段的赏析内容。

2.教学实施建议方案

建议在一个学年内选择3-5部优秀现代音乐剧作品纳入歌舞赏析课。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向学生进行相关背景介绍(如作品展现的时代背景、故事主线、关键人物性格等),以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理解。然后,根据作品主线截取部分经典片段进行重点赏析,着重对故事情节冲突、人物内心矛盾等“戏剧性”元素进行分析。在赏析的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针对各个片段进行开放式的思考讨论(如让学生思考某片段是否“戏剧性”较强、是否有更好的表现手法或更好的情节冲突设置等)。学期内,要求学生上交1-2份现代音乐剧和流行歌舞的作品对比报告,从人物、情节、表现手法等多维度进行感染力差异分析。

除此之外,应设置流行歌舞创作实践环节,即通过对经典音乐剧的赏析,启发学生进行作品创作,实战锻炼学生的创作表演能力。流行歌舞创作实践建议在歌舞赏析课后的课余时间去完成。学期内,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以上的原创作品,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考核要求,定为学期期末考核内容:低年级学生为“体验式”编创,创作内容中要求“主题”清晰,具备“故事情节”;高年级学生以3到5人为一个创作小组,要求作品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具备较强“戏剧性”元素。

(二)强化“歌、舞、演一体化”技能,“由外”提升感染力

1.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当前流行歌舞课程设置中以流行舞蹈、流行演唱、歌舞组合三门专业课程为主来锻炼学生对作品的演绎能力。流行舞蹈和流行演唱课程着眼于纵向强化学生的舞蹈、演唱能力,而歌舞组合课则着重横向培养学生歌舞表演的融合能力。当前歌舞组合课教学大多强调歌唱结合舞蹈动作的训练,但缺乏对演绎能力的融合训练,因此学生演绎作品显得生硬、模式化,感染力较差。由于现代音乐剧“歌、舞、演一体化”的表现手法目的统一、互补互融,使得演绎的感染力较强,因此建议在歌舞组合课程中着手强化“歌、舞、演一体化”技能的教学。

2.教学实施建议方案

建议每个学期内在歌舞组合课程中,完成3部歌舞组合作品的学习(作品的建议选择范围:优秀流行歌舞作品;经典现代音乐剧歌舞片段;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歌舞组合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循序渐进,歌、舞、演逐步融入”的教学原则。由于歌、舞训练已有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本文不再进行赘述,以下主要针对“演”在歌舞组合课中的教学进行讨论。

第一步,由于歌舞表演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因此在进行专业训练前应设置“角色分析”环节。学生应在深入理解作品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表达意图的基础上,分析作品角色所处的时间、空间,对应的社会地位、外形特点、性格特征,相关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后续才可能完成贴合作品的生动演绎。

第二步,在“歌”“舞”训练过程中融入“演”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眼神和肢体语言的训练。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灵魂的镜子,“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2],因此我们在“演”的训练过程中应格外注重训练学生眼神的运用。训练时可参考著名的戏曲表演大师盖叫天先生的眼神分类法[2],即“看、见、瞧、观、瞟、飘、眇”,对这七种眼神动作进行训练。而在进行肢体语言训练时,则重点训练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韵律、节奏、气息和情感表现力的把握,肢体动作“力量、张力、稳定”的控制,通过肢体语言的“轻、重、缓、急”表达作品情绪。

第三步,定期组织学生举行流行歌舞表演对抗赛,让学生在舞台上面对真实的观众进行实战演练。赛后应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一定奖励,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刺激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演绎水平。

四、结语

国内流行歌舞的教育正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而作品的雷同、表演形式化充斥着整个歌舞舞台,这一现象不利于流行歌舞的长远发展。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作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如何改善流行歌舞感染力,优化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探讨。由于国内流行歌舞研究著作、理论教材、学术论文等非常匮乏,本文也只能是笔者在经过影像资料整理比较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建议,它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略表愚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能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流行歌舞。改变现状还需同仁们共同努力,寻找、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来完善流行歌舞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居其宏.现代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盖叫天.粉墨春秋: 盖叫天舞台艺术经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戏剧性
长春花蓝+玉米黄
戏剧性CIRCUS
真实的戏剧性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试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的戏剧性因素
《悟空传》戏剧与文学的跨界叙事
悬疑、人性与戏剧性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不可思议的面具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