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2018-01-19雷萍
【摘要】自主发展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学科教学三阶段为出发点,探索研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自主发展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062-02
“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未来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关键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社会并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该模型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在本世纪初提出。教育部也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其也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当前,政府主导或由民间组织来推动的全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的研究正悄然兴起。自主发展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素养。
1.自主发展素养的界定
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的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2.中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现状
2.1教师教学形式化
从教师教学层面看,不少教师简单认为利用幻灯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形式便是素质课程改革。同时,由于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未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这客观造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实与需求不一致。
2.2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自我培育意识薄弱能力不足
从学生层面看,初中学生的思想发展不成熟,对晦涩的理论知识有排斥感,不利于自主发展意识的培养。自主发展动机受约束,自觉自愿参加课堂学习和课外生活的积极性不乐观。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肤浅,实践能力低下,不知道该如何参与。由于缺乏知识的整合融汇能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理论得不到内化与运用,学习只是简单的收集,达不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要求。
3.研究中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培养策略的重要意义
3.1学术研究价值
自主发展素养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细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这一纽带转化为实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不可或缺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3.2应用价值
道德与法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锻造人”。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理论常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因而,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策略是合理的、符合学生素质发展要求的。而且,真正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人的自主发展”。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自主发展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教学教育的要求。并且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强调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探究平台的目的。以规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及课后巩固等方法为切入点,将学生培养为人生方向明确、有生活品质的人。
4.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策略
4.1道德與法治的“自主发展素养”的课外准备
4.1.1组织成立心理咨询室,专门为学生建立比较完备的心理档案,帮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一些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重,中低年级学生自我情绪、情感、人际交往上的困惑等问题。通过心理老师的开导,逐步减少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更好地认识自我。
4.1.2跨学科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多读、多说、多做、多感中夯实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内化素质,涵养人文精神。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品德修养、身心素质、文化涵养等,更好地发展身心和规划人生,让每一位学生受益终身。
4.2构建道德与法治“自主发展素养”课堂
4.2.1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布置课前准备。通过指导学生收听与学科相关的,自己喜爱的健康向上的歌曲或吟诵经典提高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或读报,了解时政热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
4.2.2分层设计课堂展示环节。根据“快乐三三三”教学模式设计难易结合的课堂展示环节,使A、B、C三层次的学生均可参加不同的课堂展示,并得到提升。通过分享歌曲或经典,结合课程切入时政热点案例;围绕相关知识开展思辨活动,树立团队意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辩证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网络框架的技能,锻炼学生整合能力,引导学生善学;巩固基础练习,让学生会学、善学。
4.2.3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价值的电影,开展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微信分享传播正能量等活动充分健全人格,明确人生方向、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在实践活动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发现自我价值,发掘潜力。
5.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既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的课程。探索以学生自主发展素养为基础的“特定学习方式”,依托学科课程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01-9.
[2]中国教育部,中学生核心素养报告[R],201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01-9.
[4]钟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初中学科教学的初探[J].现代教育,2016,12:10-11.
作者简介:
雷萍(1984.11-),广西柳州人,法学学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