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计算”到“要计算”
2018-01-19钦月莲
摘 要:数学是既简单又复杂、既形象又抽象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它是简单而形象的。与数学有关,就离不开计算。新课程也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低年级计算教学进行了明显的改革,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被动计算到主动要计算,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兴趣;习惯
有一位荷兰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确,我们可以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并用数学语言去描述世界。与数学相关,就离不开计算,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低年级计算教学也作了相应的要求。小学数学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一、 体会计算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纯粹的计算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只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去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才能算得又快又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认真地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在于排除学生在计算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计算的练习可以分不同的形式进行。最枯燥的自我练习,如果换成以竞赛的方式全班训练或者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数学计算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于计算练习的态度和看法。如:限时口算进行了一段时间,可以给口算比赛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小的贴纸奖励,连续奖励可以免做一次口算等等,这些“小小贿赂”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们。在快乐而又略有压力的口算练习中,学生对于计算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 培养计算的习惯
1. 首先是看。认真看题中的数,题目抄错,第一步错了,后面步步都错,计算得再准确也没有用。如:竖式计算,要求学生列好算式(或竖式)后与原题核对,不仅要检查数写得是否准确,还要检查计算符号是否与原题一致,然后仔细观察竖式的数位是否对齐。
2. 再者是审。审题很关键,引导学生计算前要先审题,看清楚是加减还是乘除,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动笔进行计算。
3. 其次是算。字迹要工整,格式要规范,特别是进位退位的标记、运算符号不能漏写,进行计算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如:竖式计算时,从个位算起,进位加法满十要向十位进“1”,一定要在十位上标出小“1”,不能遗漏;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一定不忘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标出小圆点,只有关注了细节才能计算准确。
4. 最后是查。首先检查横式答案是否填写(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容易忘记写横式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计算的要点,让孩子们知道计算竖式为的是写出横式的得数。计算结束要检查横式和竖式答案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要及时纠正。
三、 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的特点是快,记忆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数学训练,只有熟练记忆在脑中才会快速反应出计算的得数,久而久之,记忆力必然会增强,做题速度也就随之加快。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口算训练。
1. 分类整理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提高孩子们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分类记忆,比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13+47,45+55)让学生学会用凑十的方法进行计算。再如:差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53-13,130-30),这类计算的要点是,个位相同,直接计算更高位,这就要求学生眼明脑快。通过分类练习不仅能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而且能明显缩短学生的计算时间。
2. 坚持练习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相关练习。每节课最后留5分钟时间,全班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光靠学校短短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靠学生和家长们的多方配合,回家由家长监督,进行巩固口算练习,如此,计算的练习才真正做到了“坚持”二字。
3. 多样化训练
除了口算本上的固定训练,在数学课上也可以分组进行口算抢答,口算小游戏,口算火车接力赛等等,让学生对口算满怀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习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培养估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新课程认为估算既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用方式和行为,估算有著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
估算,顾名思义还是需要进行适当的“算”才能得到结果,这就要求孩子们有一定的数感,数感是贯穿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思维能力,需要数学教师在每一节有关数的教学中把握教材,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估算不需要将每一位上的数都进行精确计算。例如:两位数相加,个位相加接近十或略超过十都可以看成十再计算,也就是得数只需要看十位,就能知道得数是几十多了;两位数相减,个位相差不多,可以直接略去,就看十位知道得数是几十多。
估算不仅仅是计算的一种辅助手段,为的是检验计算的正确与否,还能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运用价值。
五、 总结
在小学的计算教学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方案,着重培养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还要求教师融合数学家的小故事并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和准确率,从而提高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曾晶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3期.
[2]叶利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钦月莲,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