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菜小传
2018-01-19目田菌
目田菌
到香港之前,我没有吃过也没有听说过盆菜,出了香港之后,也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盆菜。香港是东西交汇的港口,饮食自然也是多地杂糅。香港的许多特色食物,因为本身就是广东各地如潮州、顺德传来,外江菜则由上海人、宁波人带来,于是香港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在其他地方吃到,唯有盆菜。只香港一地有吃,算是地地道道的香港本土食物。
盆菜状如其名,各式菜肴放在一个大木盆或者金属盆里,食物应有尽有,一边吃时一边用火在盆底下缓缓加热。我吃过两种盆菜,一类叫作家乡传统盆菜,照菜单所写,里面有干煎大虾、酥炸斑肉、传统鱼蛋、家乡炆猪肉、玫瑰油鸡、五香糟鸭、红炆北菇、五香芋头、爽脆鱿鱼、南乳支竹、爽滑猪皮、清汤萝卜。斑肉就是石斑鱼肉,支竹则是腐竹。另一种盆菜是海味盆菜,萝卜、猪皮、支竹、鱿鱼、冬菇、炆猪肉不变,再在上面加上海螺片、海参、蚝豉、鱼肚这类的海味。虽然称之为“盆菜”,但里面并没有蔬菜,我想可能是因为在吃盆菜时要不断加热,青菜生菜等蔬菜一煮久了,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爽脆,变得千老,长沙话叫“蔑痨滴”,广东话则称呼为“标瘪瘪”,其卖相和口感都不好,上不了台面。
内有如此多的食材,属于大杂烩类的盆菜,却不是一盆乱炖。做盆菜和摆盆菜也有说法,盆里的食物都是在其他灶上烹调好了的,然后由大师傅一层一层摆入盆中。这个程序叫作“打盆”,“打盆”是有严格的讲究的,也很考验盆菜师傅的功底。最底下一层要摆大块萝卜,然后铺上猪皮,猪皮上再铺一层支竹,然后北菇、坟猪腩肉、芋头、鱼蛋均匀分布其间,这是盆菜的“下层”,因为下层这七款菜全是湿料,能吸收汤汁,越炖煮味道越鲜醇。底打好了,上面再铺上油鸡、糟鸭、斑肉、大虾,鱿鱼埋在中间,这是盆菜的“上层”,多是煎炸干物,不能浸太多湯汁,否则会失去其酥脆感。吃的时候,也是一层一层吃下去,先把虾、鸡、鸭、鱼吃完,在吃的过程中,底部加热,水汽不断往上冒,肉里面的肉汁往下渗,渗到那些吸收汤汁的材料里,一层有一层的滋味,到了最底层的萝卜、猪皮,往往是香气最浓,味道最好吃的。我喜欢吃煮得良久的萝卜,最喜欢吃的,还是吃到中部的那层猪腩肉,上层的干脆已分食殆尽,下层才刚刚开始吸收汤汁,热气把瘦肉焖软了,但不失嚼劲,肥肉因为肉油都渗出了,肥而不腻,一口下去,口感回味无穷。吃完了上层,就可以搅动下层的湿料,让它们混在一起,充分受热。等食物快吃完了,可以把剩下的肉料捞出来,加壶热水做火锅吃,这个时候就能涮些蔬菜,下点粉面,开始“打边炉”了。吃盆菜时,里面的汤汁是万万不能单喝的,因为里面肉油特别多,几层的食材还滤了很多盐,溶了的南乳也在里面,高油高盐又黏稠,口感并不好,单喝下去也对健康无益。
盆菜的由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民间传说在南宋末年,蒙古人南下,攻占了临安,南宋皇室流亡福建,经漳州、潮州、惠卅_'辗转到了九龙湾,在此建立了行宫(现在此地还有一个宋王台,纪念赵氏),随后移驾向西时,经过了新界元朗一块,当地居民见到皇帝驾到,为了表达心意,就将家中最珍贵的食物贡献出来,但仓促间没有容器,就用木盆充当器皿,这种木盆所盛的菜式,之后就发展成了盆菜。还有一种说法大意不变,只是主人公变成了文天祥。
这种传说自然经不起认真推敲,只是本土居民们乐于称道的一个故事罢了。不过探究一下,便可总结出故事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做”和“逃难”,在我看来,这可能是宋末为了逃离战乱的岭北人迁到新界一块,几家几户聚在一起,每一家分别负责不同的食材,然后合在一起共同分享的菜式。
我的上司是客家人,听说我要去吃盆菜,大为兴奋,说盆菜是客家人的食物,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我说盆菜的制作。他讲到小时候周围的宗族都很穷,几家几户逢年过节或是祭祀的时候就聚在祠堂里一起做盆菜。吃盆菜。那时的盆菜里没那么多肉,萝卜才是盆菜的主角,萝卜吸收了汤汁,吃下去很饱人,鸡鸭鱼猪肉都是之后富裕了,才慢慢多起来的,而且盆菜完全做好,准备开吃的时候,上面的鸡鸭鱼肉都冷了。这或许从侧面印证了我的猜想——盆菜是穷困的各家各户,共同努力下的新发明。
但盆菜其实是围头人的美食,“围头人”是为了区别客家人而产生的一个民系,像本地居民聚集的元朗、大埔的围村里,那里面有最正宗的盆菜可吃。客家人虽然也有客家盆菜,但在客家族群中,只有居住在新安县(现香港)的客家人才有吃盆菜的习俗,而广东客家人发源地梅县没有“客家盆菜”。所以,盆菜确确实实是当地人所发展出来的食物,而移民新安的客家人,在与本地人的文化交流中,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盆菜食制。
如今的盆菜虽然已经传播至九龙、港岛一带,但吃盆菜、做盆菜的主力,还是新界围村里的原住民们。每到逢年过节、祠堂祭祀,乃至家中诞下男丁,老一辈都要摆盆菜宴,或是聚集村民在祠堂煮盆菜。扫墓时祭祖,也要在山里吃盆菜,当地人称为“食山头”。吃盆菜和吃其他筵席不同,它的文化含义颇高,本地人以前吃喜酒不发请帖,只会在门口贴张后置,村中兄弟就会自动云集来吃盆菜,过程中没有迎宾、敬酒、送客这些仪式,客人吃饱了就可以直接离席,想把吃剩的食物拿回家也自便,可见吃盆菜是各村团结村民的一个重要媒介。而且,如果村民的婚宴没有办盆菜宴,村中是不会承认其婚姻的有效性的,而家族添丁吃盆菜,代表着村里承认孩子的身份,吃过盆菜宴,这孩子就是村里的一员,有太公财产的继承权。
盆菜原本只是新界地区原住民的民俗,而近十几年来,盆菜大热,流行于香港的各大酒楼食肆。盆菜在这转变中逐渐被塑造成香港的代表菜式,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不过盆菜的身份再怎么变,只有吃过一次,才能充分品评它内里的多重滋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