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驴友”徐霞客

2018-01-19王中翼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徐霞客驴友

王中翼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学者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明末文坛领袖,清初诗坛盟主之一。明末是东林党首领,后降清,充修明史副总裁。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原文

游黄山日记(后)

文|徐霞客

初四日。①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殊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峰,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余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③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瞑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④

注释

①初四日:指戊午九月初四日。戌午,即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徐霞客1616年2月第一次登黄山,但未能尽览,这里选取的是他第二次登黄山的日记(即初四日部分)。

②胁:旁边,边侧。天都:天都峰,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名“天都峰”。蓮花: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夭怒放,故名“莲花峰”。

③峤(jiao):尖而高的山。

④栈(zhan):即栈道,又称阁道。止:住宿,投宿。

徐霞客传

文|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①手迹犹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②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飚去。年三+,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③以为常。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幞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④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盗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猩父为伴侣。⑤侈侈粥粥,⑥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蟹悦为古文辞,⑦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里,有宕焉,雁所家也。⑧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瓢尚在。⑨复上二十余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枰,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⑩

母丧服阕,11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12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13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14由终南背走峨眉,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15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16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纪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17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丙子九月,18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19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登瓦屋、晒经诸山。复寻金沙江,极于馨牛徼外。20由金沙南泛澜沧,由澜沧北寻盘江,大约在西南诸夷境,而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过丽江,憩点苍、鸡足。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21

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穷星宿海,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登半山,风吹衣欲堕,望见方外黄金宝塔。又数千里,至西番,22大宝法王。鸣沙以外,咸称胡国,如迷卢、阿耨诸名,由旬不能悉。23《西域志》称沙河阻远,望人马积骨为标识,鬼魅热风,无得免者,玄奘法师受诸磨折,具载本传。霞客信宿往返,如适莽苍。24还至峨眉山下,托估客附所得奇树虬根以归。25并以《溯江纪源》一篇寓余,言《禹贡》岷山导江,乃汜滥中国之始,非发源也。26中国入河之水为省五,入江之水为省十一,计其吐纳,江倍于河,按其发源,河自昆仑之北,江亦自昆仑之南,非江源短而河源长也。又辨三龙大势,27北龙夹河之北,南龙抱江之南,中龙中界之,特短;北龙只南向半支入中国,惟南龙磅薄半宇内,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并南出,环滇池以达五岭。龙长则源脉亦长,江之所以大于河也。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余撮其大略如此。28endprint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丽江木太守侍候粮。具笋舆以归。29病甚,语问疾者日:“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30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31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颂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2其为人若此。

梧下先生曰33:“昔柳公权记三峰事,有王玄冲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某日届山趾,计五千仞为一旬之程,既上,烤烟为信。”34海如期宿桃林,平晓,岳色清明,伫立数息,有白烟一道起三峰之顶。归二旬而玄冲至,取玉井莲落叶数瓣,及池边铁船寸许遗海,负笈而去。玄冲初至,海渭之曰:“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玄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并为三清之奇士,殆庶几乎?35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36余属其从兄仲昭雠勘而存之,37当为古今游记之最。霞客死时年五十有六。西游归以庚辰六月,卒以辛巳正月,葬江阴之马湾。38亦履丁云。

注释

①博进:赌博所输的钱。

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③三时:指春、夏、秋三季。觐省(jin xing):看望侍奉父母、尊亲。

④悬度绠(geng)汲:以悬索渡山谷,攀绳登山,如绠之汲水。绠,汲水用的绳子,井绳。

⑤釜(yin)岩:高峻的岩石。山魅:山妖。木客:山中怪兽。王孙:猴子的别称。猩(jue)父:马猴。

⑥侈(meng)侈:昏昧的样子。粥(yu)粥:谦卑的样子。

⑦居平:日常,平时。鏊悦(pan shul)为古文辞:雕章琢句写出华丽的文章。蟹悦。大带与佩巾。比喻华丽的藻饰。

⑧间道:小路。扪萝:攀缘藤萝。有宕焉,雁所家也:浙江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宕,即荡。家,安家,栖息。

⑨扳:通“攀”。绝磴(deng):险峻的石级。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团瓢:圆形草屋。

⑩白岳山名,在安徽休宁县。匡庐,即庐山。玄岳:湖北武当山。雒:洛水,洛阳。青柯枰:地名,在华山谷口。趣:通“促”,急忙,急促。属(zhu)疾:生病。啮指:《搜神记》载。曾子从仲尼在楚万里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日“思尔啮指”。后用以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

11服阕:守丧期满除下丧服。

12黄石斋:黄道周,福建漳浦人。崇祯时官至少詹事,南明战败,不屈而死。

13曹溪:在广东省曲江,是六祖慧能演法之所。

14步武:指距离很近。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15火食:生火做饭吃。属(zhu):恰好碰上。奢酋:即奢崇明,苗族,世居四川永宁,为宣抚司。明嘉宗时募川兵援辽,崇明等遂反,进围成都,国号大粱,后由朱燮元平定其乱。

16剧谈:畅谈。

17志:记载。星官:星宿天象的总称,指天文。舆地:地理。承袭:继承沿袭。傅会:同“附会”,牵强凑合。江河二经:长江、黄河两条干流。两戒:唐代一行和尚提出的我国地理现象特征。北戒相当于今青海、陕北、山西、河北、辽宁一线;南戒相当于四川、陕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一线。戒,即界。囿:局限。中国:中原。

18丙子:崇祯九年(1636)。

19鸡足:佛教名山,在云南大理宾川县西北,是迦叶菩萨的道场。迦叶:摩诃迦叶,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相传人定鸡足山。

20寻:循着,沿着。嫠(及)牛微(jjao)外:出产嫠牛的边远地区。雄牛,牦牛。徼外,域外,塞外。

21瘗(yi):掩埋,埋葬。从宿愿:依从静闻和尚往昔的心愿。

22西番:即西藏。

23鸣沙:山名。迷卢、阿耨:皆西域国名。由旬:梵语里程单位,约当军行一日的行程。

24信宿:连住两宿,也指两晚,这里是两三天的意思。莽苍:指郊野。《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

25估客:商人。

26寓余:寄给我。《禹贡》: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汜滥:泛滥,水势盛大,横流漫溢。

27三龙大势:三条东西走向的山系的大體走势。龙,指山形地势逶迤曲折似龙,故谓山脉日龙。三龙之说,见徐霞客《溯江纪源》。

28桑《经》:相传《水经》为汉代桑钦所撰,故称。郦《注》:指郦道元所作《水经注》。疏解:注释。撮:摘要,简要概括。

29丽江木太守:明云南丽江府木知府。洪武十六年(1383),以木德为知府。木德从征有功,子孙世袭此职。侍(zhl),储备。髌(hou)粮:干粮。候,同“糇”。笋舆:竹轿。

30凿空:开通道路。耶律楚材:元重臣,曾随元太祖出征西域。衔人主之命:奉皇帝之命。

31孤筇(qiong)双屦(ju):一根竹杖,一双麻鞋。筇,一种竹子,可做手杖。屦,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恨:遗憾,后晦。

32支缀:勉强支持连缀其气息。间关:辗转跋涉。颂(rong)系:有罪入狱而不加刑具。颂,同“容”。宽容。

33梧下先生:作者自称。

34柳公权:字诚悬,唐著名书法家。三峰:指华山的莲花峰、落雁峰、朝阳峰。媾(gou)烟为信:燃烧烟火作为信号。媾,举火。

35三清:道家以为人天两界之外,别有三清,即玉清、太清、上清。为神仙居住之地。殆庶几:大概差不多。

36高可隐几:书摞起来可以遮住书桌。

37属:嘱咐。从兄:堂兄。雠(chou)勘:审核校订。endprint

38庚辰: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以:于。辛巳:1641年(崇祯十四年)。

参考译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因考试舞弊案)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抵偿赌博所输掉的三千文钱。真迹还在他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回家探望侍奉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荡、南海落迦(即今东海普陀山)等山,他都像几案衣带间的物品一样熟悉。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或者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包衣被。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缘,用绳索在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攀爬登山,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妖、怪兽、猴子、马猴当作伴侣。他平时一副昏昧谦卑的样子,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风景胜地,就突然来了兴致,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辞藻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美丽的水墨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的“小寒山”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含糊应答了。天刚亮,他人已经不知哪里去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爬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芦苇荡,是大雁栖息的地方。又攀登陡峭的石级,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几百麋鹿围绕着我住下。我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时,突然感到心中惊动,于是急忙赶回家中,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黄道周),看遍了福建风景优美的山水,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背面走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一连八天没有生火做饭吃。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这才返回来。又独自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恒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时到我住的山中(指常熟拂水山庄)拜访我。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自己的指掌。他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沿袭旧的说法或是牵强附会。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大山与大河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到中原以外的昆仑山等地去游览,直到西北沙漠边陲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烈倾泻,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丙子年(1636)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去礼拜迦叶菩萨,请求跟随一起去。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受伤病死了。徐霞客用盒子盛着他的尸骨,背着它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再登峨眉山,向北抵达岷山,最远到了松潘。又向南过了大渡河,到达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雅安),登上了瓦屋山、晒经等山。又沿着金沙江。最远到达出产牦牛的西南边塞地区。由金沙江向南,渡过澜沧江。由澜沧江向北寻觅到了盘江。大都在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贵州、云南等地值得游览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渡过丽江,在点苍、鸡足山休息。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鸡足山迦叶道场里,依从了静闻的夙愿。

再由鸡足山向西,出了玉门关好几千里,到达昆仑山,直至星宿海,离开中原地区有三万四千三百里。登上半山,风吹着衣服,好像要坠下来,看见了方外黄金宝塔。又走了几千里,到达西番(即西藏)。拜见了大宝法王。鸣沙山以外。都被称作胡国,像迷卢、阿耨等国,道路远近不能知道。《西域志》说西北沙漠地区险阻遥远,看见人马累积的尸骨就是标记,鬼魅热风,没有逃脱得了的。玄奘法师曾经受过许多磨难挫折,全記载于他的本传(指《三藏法师传》)里。徐霞客很短的时间内往返,就好像到城市的郊外一样。回来走到峨眉山下,托付商人附带把所得到的奇树虬根带回家。并把一篇《溯江纪源》寄给我,说《禹贡》讲岷山导源出长江,其实是岷江汇入长江后是巨流奔涌中国的开始,并不是发源地。中国流入黄河的河流共分布于五个省,流入长江的河流共分布于十一个省。计算两河的流量,长江的流量数倍于黄河;考察它们的源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面,长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面。并非长江的源头短而黄河的源头长。又辨析三大山系的走势。北部山系夹黄河在北方,南部山系抱长江在南方,中部山系从中间界开,比较短。北部山系走势向南,半支进入中原,只有南部山系磅礴半个中国,其山脉也发端于昆仑山,与金沙江一起南下,环绕滇池直达五岭。山脉长水脉也长,这就是长江流量大于黄河的原因。他的书有好几万字,都是订补桑钦《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汉代宋代以来学者们注解《禹贡》所没提及之处的。我简要概括他的大致意思是这样。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已不便行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完成。丽江府的木太守为他准备好干粮和竹轿,他才得以回来。(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通西域。没能见到昆仑山。唐朝玄奘、元朝耶律楚材奉皇上的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与前面三人合而为四。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endprint

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道周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派他的长子辗转跋涉,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道周被关押的情形。他躺在床上长叹不已,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是这样啊!

我认为:从前柳公权记载华山三峰的事,说有个叫王玄冲的人,探访南坡僧人义海,相约攀登莲花峰,约定某天到达山脚下,预计有五千仞高,需要十天的路程。上去以后,燃烧烟火作为信号。义海如期到达。住在(华山谷口以南的)桃林坪。清晨,山色清新明净,站在山下调息身心,只见一道白烟从华山三峰之巅升起。回来二+天后,王玄冲到了,取出玉井莲的好几瓣落叶,和山顶池水边的一寸多长的铁船残骸赠给义海。然后背着箱子走了。王玄冲刚到的时候,义海曾对他说:“这座山像刀斧砍削成的一样。如果不是驾风乘云,没有登上去的道理。”王玄冲说:“您不要说什么天不可登,不过是心中没有那种志向罢了。”徐霞客不愿拿张骞等人自命,我想,把他比作王玄冲,并把他和王玄冲一同看作三清仙府的奇士,大概差不多吧!徐霞客记载游览所见的书。摞起来高可遮住书桌,我嘱咐他的从兄仲昭校勘保存它们,应该是为古往今来游记中最好的吧。徐霞客死时五十六岁。西游回来,在庚辰年(1640)六月,死在辛巳年(1641)正月,安葬在江阴的马湾。这也是刘履丁告诉我的。

述评

你知道中国旅游日是哪一天吗?

这个应该有很多人知道,是每年的5月19日。但为什么选择这一天呢?

也许有人说,“5·19”谐音“我要游”嘛!呵呵,也算一说吧。但真正的原因是。这一天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徐霞客游记》的首篇《游天台山记》写于公历1613年5月19日。自2011年起,国家正式把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以表达对明代杰出的旅行探险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永恒的缅怀和纪念!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徐霞客游记》,说说徐霞客吧。

现在,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并且出现了很多的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驴友”。“驴友”不同于一般的以休闲度假和享乐为目的的旅游者,而是像驴子一样能驮能背,吃苦耐劳,经常自由、独立地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野营、徒步、攀爬、考察,跋山涉水,寻奇探险,拥抱自然,挑战自我,乐在其中。以现代新潮的眼光看。徐霞客绝对算得上一位驴友,并且是一位超级驴友!即使是现今,真正能够得上徐霞客这一级别、这一境界的驴友,也许还寥若晨星!因为他不但全身心投入其中,更重要的是他兼具的高贵品德、科学探险精神,以及拥有的考察发现和伟大著述,还罕有人能望其项背。若论其成就和影响,那还没有一个能和他媲美。您还别不服!

我们先看他的《徐霞客游记》吧。那是他的旅行日记。是他大半生游历的结晶。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前面节选的《游黄山日记(后)》就是一篇出色的游记。

这是徐霞客1618年9月第二次游览黄山时写的日记。观其文。他就像是一个满怀天真、好奇而执着任性的孩子,意兴盎然,不知疲倦,一路向前,把一片赤子之情奉献给了大好河山。虽然是“旧地重游”,丝毫不减游兴。而新的发现和体验,更让他欣喜不已。“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探幽揽胜。率性而游。奇景在前,他更是忘乎所以,丢下随从,独自游玩,先睹为快:“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他的身心完全沉浸在了山水美景之中。而与庵僧的对话,则更是表现了他的执着和痴迷。“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庵僧熟知情况。告知险况,慎重告诫,他却“不从,决意游天都”,不管不顾,无所畏惧,兴冲冲地带着同伴们即刻上路。會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虽然一路上惊险不断,也曾想道:“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究还是“亦不顾”,一往无前。多么任性,多么执着!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冒险了。管中窥豹,徐霞客那富于探索和冒险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潘耒《徐霞客游记序》评赞他说的“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在此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难怪现代那些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旅游爱好者们对他推崇备至。把他奉为“游圣”了。

作者心无旁骛,钟情自然,诚心游山,果然也不虚此行,收获了大自然的丰厚回报。他以生动优美、形象活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呈现在他眼前的丰姿秀色,黄山的绝美奇景。那“秀出天半”的奇峰,那纵横阴森的峭壑。那“五色纷披,灿若图绣”的枫松,那“平贴石上”,有如苔藓的怪柏,那半作半止、去来无定的浓雾,那银白的云海,那晶晶日光,令人目不暇接,目眩神摇,叹为观止。现代人借助丰富快捷的各种传媒,也许对这些景象都不感到陌生。甚至能看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奇观。但是轻松直观的浏览,是无法感受到亲身探索发现的过程中的丰富体验的。“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两峰秀色,俱可手揽。”“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绝知此事要躬行。

试想,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怎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如此传神的描写?

徐霞客的旅游日记据说共有200多万字,汇集在《徐霞客游记》中流传至今的尚有60多万字。与他同时代的明末大儒钱谦益,就已认识到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认为“当为古今游记之最”,因而“属其从兄仲昭雠勘而存之”。并说:“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并且亲自为他撰写传记,这就是前面所录的《徐霞客传》,它为我们了解这位地理学家的生平和为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清初学者潘耒称他“亘古以来,一人而已”。《徐霞客传》成功地展现了传主作为“千古奇人”的奇情逸志、精神品格。记录了他奇特卓绝的生平事迹,描绘出了一个性喜山水、善游山水、争奇逐胜、重视亲情友情、富于科学探究精神的徐霞客形象,并对徐霞客的价值与成就给予肯定,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位奇人的钦佩仰慕之情。全传较长。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啮指相望也”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他母亲去世之前的游历经过,他的足迹遍及东南及中原诸省;从“母丧服阕”到“其为人若此”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他母亲去世后的放志远游和著述情况;最后“梧下先生日”是第三部分,为作者的发挥和补充,犹如史传中的论赞。endprint

徐霞客之奇,首先在于他奇特的个性、与众不同的志趣爱好。那是完全出于初心,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动机单纯的对自然、对山川大地的热爱。今天能率性出游早已不是新闻,可在那“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要全心全意做个驴友就纯然是离经叛道的怪人了。可徐霞客无视功名,不事科举,不求宦达,以拥抱自然,走遍大地河山为终身乐事。这是一个与传统读书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背景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习惯于书斋生活,读书应试,热衷科举,或兀兀穷年,皓首穷经,不太重视社会实践生活,特别是缺乏探险精神。虽然历代不乏亲近山水、吟咏自然的文人学士,如屈原、陶潜、李白、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苏轼、林逋等等,但稍作比较,他们和徐霞客判然有别。他们几乎无不是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时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无不别有怀抱,牵扯着太多的仕途经济、家国忧乐、个人得失。哪怕是纵情山水、终老林泉,底子里是满腔的忧愁暗恨;哪怕是陶渊明看似逍遥自在的“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其实也是大志难伸的无奈之举,并非全然真的是“性本爱丘山”。徐霞客则不然。虽然也从小酷爱读书,但读的都是无关科举的闲书、奇书;年轻时即“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飚去”,完全是出自心底的热爱。

当然,徐霞客这种奇情逸志,还与他的身世背景有关。其实徐家祖上还是走科举之路的,《徐霞客传》说“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语焉不详。事实是,徐家家底殷实,他的曾祖父徐经和大才子唐伯虎是同科进士;但就是两人结伴进京,参加会试,一心想蟾宫折桂时,两人连同主考官程敏政一同卷进了一场扑朔迷离的科举舞弊案中。那年头,科举舞弊可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最后徐经和唐寅被贬为差役。此生不得为官。据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里描述,唐寅从此开始了他的浪子生涯,“而徐经功亏一篑,对科举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开始烧四书五经,还告诫他的子孙,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一句屁话,还不如学点有用的好。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八十八年后,他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爱读书,只喜欢旅游,别号徐霞客。”

有奇志,才有奇行。心动不如行动,只有付诸行动,奇志才能变成现实,变得有意义。在徐霞客身上,他的行动就是34年徒步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壮游!志向给了他无穷的动力,给了他克服一切困难的毅力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在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的母亲的支持下,二十二岁那年(1608),徐霞客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他的长途游历,是苦行僧式的,没有官府的支持,没有他人的资助,随从极少,不用车马,荒山野岭,大漠绝域,经常风餐露宿,幕天席地,以山妖为倡,以野兽为伴。“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褛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他经常选择那些人迹罕至的路线,访幽探奇,再险再难也毫不畏惧。不难想象,在历次的长途跋涉中,他遭遇了多少困苦和凶险。且不说自然的狂风暴雨、沟壑险阻、毒蛇猛兽,也不说迷路深山,断粮断炊,忍饥挨饿,单是遇到人为的灾祸就有多次。《徐霞客传》记载了很严重的两次,一次是“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后,好不容易到达峨眉山下。却闯入奢崇明叛军的地盘;一次是他最后一次的西南远游时在湘江遇到劫匪,同行的静闻和尚受伤病死。因此他的游历几乎等同于探险、冒险。真可谓是出生入死,历尽艰辛,表现出一位职业地理考察探险家的崇高品质。如此“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现代驴友,几人能及?据学者考证,徐霞客就是这样凭着一己之力,在三十多年间的游历考察中,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21个省、市、自治区,走遍大半个中国。崇祯十三年(1640),在结束将近四年的西南边陲之旅时,由于长年劳累,徐霞客病倒了。云南丽江知府派人把他送回江阴老家后,第二年就去世了。行者无疆,他的大半生,都行走在路上。

更可贵的是,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这篇传记也突出了这一点。在叙述他的游历经过时,穿插了徐霞客在艰辛的游历考察之余,因陋就简,勤奋著述的情景:“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奇书《徐霞客游记》大部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完成的。钱谦益特别强调了徐霞客作为地理学家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成果,突出了他的卓越成就和贡献。徐霞客认为“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纪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因而“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表现了他重视实地勘察的治学态度和宏大抱负。而《溯江纪源》颇能代表他的重大成就,钱谦益以此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此书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徐霞客传》还穿插了一些精彩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徐霞客的为人和高尚品质。写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徐霞客形象。他不但是一位超级驴友,还是一位孝顺的儿子。一个重情重义的君子。他极重亲情,秉承“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虽早想远行,但一直“力耕奉母”,直到二+二岁才在母亲的鼓励下正式出行,但“秋冬觐省,以为常”。游华山时,因惦念母亲,“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母亲去世。他守孝三年后才“放志远游”。他极重友情,讲道义。游黄山时邂逅志同道合的云游僧澄源,两人一见如故,携手探险。而静闻只是想随他礼佛鸡足山的和尚,可湘江遇险病死后,他背着他的尸骨,不远万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了却了他的心愿。他病重将逝、气息奄奄之际,听说老朋友黄道周身陷囹圄,十分关切,自己无力探望。还“遣其长子间关往视”,最后在听儿子描述了老朋友关押狱中的情形后,“据床浩叹。不食而卒”。此情此义,令人感佩!

徐霞客不图名,不图利,“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矢志不渝,从心所愿,实现了自己的志向。“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传记所引徐霞客病重时对探望者的一番话,将一个毕生致力于地理探索的学者执着追求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今人评价说,正是随着徐霞客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旅行家的出现,旅游才正式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迅速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之中,并从士大夫济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独立了出来,步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新轨道。因此,《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天下事有难易乎?只要付诸行动,则难者亦易矣。傳记最后引述王玄冲勇登黄山绝顶的故事,并把他和徐霞客一同比作仙界奇士,高山仰止之情,溢于言表。“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在作者看来。徐霞客和王玄冲一样,都是有奇志,敢行动,从而创造出奇迹的人。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霞客驴友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驴友“迷失”
法律要给“驴友”探险戴“紧箍”
徐霞客志在四方
徐霞客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