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与不行动之间

2018-01-19庄童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入世状态生活

庄童

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肯定行动的正面意义,并听从它的引领趋向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

过去,人们往往是不得不行动。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上最突出的一对矛盾——“入世”和“出世”,“入世”自不必说,儒家一派的知识分子始终热切关注社会问题,渴望有所作为,利国利民;“出世”如陶渊明,虽然主动远离俗世的喧嚣,“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鲜少与人交往,却也不得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苦劳作换取生活所需。

“入世”和“出世”所要分辨的,是远离喧嚣俗世,而非远离生活。在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的社会,要生活,就意味着要行动。而在新时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对体力劳动的需求减弱,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向。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密切的。在传统的熟人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人自然地被卷入周围环境的整体里,像水流之中的一滴水一样,按部就班地前行。而在社会大分工的前提下,整个社会,乃至个人的生活,都显现出分裂和脱节的趋向。

人们住着钢筋水泥建造的四方盒子,盒子的边界框定了个人的领域,一旦关上门,人就走进了一个相对封闭而独立的空间,隔绝了大门之外的城市,对天气变化之类自然因素的感知也降到极低。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事件被劃分成更多环节,原本需要人来处理的许多事务被交给设定好的程序。人们不再需要走进商店和餐馆,而可以通过下单至配送的一系列规定程序,从陌生的快递员手中接过自己所需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选择宅在自己四方的领地里,通过网络浏览与自身其实距离甚远的热点话题,很少直接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互动,触发行动的欲望降到极低。

“宅”是新时代的产物。伴随而来的还有其他一系列现代人普遍具有的精神症状,如拖延症、选择困难症。拖延症和“宅”一样。看似是一种不行动的状态。但又不仅仅是如此。本来要行动而迟迟没有行动,拖延处在行动和不行动中间的真空地带,就像《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做还是不做,心里拿不定主意,于是在行动还是不行动的纠结中虚度了光阴。否则哪怕是决定不行动,心中放下了,都不会虚耗时间。选择困难症也是如此。需要做出选择又迟迟做不出选择,那种焦灼就像是人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定在了原地挣脱不得。

非工作、学习时间宅在家里,相对于出门是一种不行动的状态,但完全不行动是不能维持生存的,在家里网购商品也需要动一动手指头。行动还是不行动,都是一种选择方式,满足一定现实条件的要求。只要符合实际,满足内心。都不失为可行的选项。但就怕犹豫不决,陷入行动和不行动二者皆非的中间状态,在焦躁不安与自怨自艾中白白浪费了生命。许多人虽然调侃“宅”,却喜欢宅的状态,但没有人会真正喜欢拖延症“病发”时的状态和后果。所以不管怎么样,要不要行动,痛快地做个决定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世状态生活
出入相宜天地宽
智珠二则
中国入世15年
漫生活?阅快乐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普京:俄将在5至6月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