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 《采薇图》

2018-01-19

读者欣赏 2018年1期
关键词:李唐采薇画院

《采薇图》传为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画面中的两位老人是商周时期的贵族伯夷和叔齐,他们在首阳山上采食一种薇蕨植物。那么为何两位老人在首阳山上靠采薇维持生活,延续自己的生命?这后面到底隐藏着一段怎样的故事,而且还是南宋大画家李唐对此故事的描绘。让我们从伯夷和叔齐说起。

《史记·伯夷列传》中说:“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他们的父亲孤竹想立叔齐为王,但叔齐却欲让给伯夷。伯夷对叔齐说:“立你为王是父亲的旨意。”而后便躲了起来。叔齐不肯为王,便也逃走了。于是“国人立其中子”,伯夷和叔齐闻之便去西伯昌那里养老去了。然而刚刚到,西伯昌就死了。周武王继位后,就要去攻打商纣王。伯夷、叔齐知道后立即骑马去进谏,说:“武王,你的父亲刚刚死去,还没有下葬,就发动战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孝道啊?以臣弑君,哪里还有仁义啊?”周围的士兵欲抓捕出言不逊的伯夷和叔齐,但太公阻挡说:“此义人也。”于是扶起他们两人,放他们离去。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的暴乱后,天下都归属了周朝。“而伯夷、叔齐耻之”,于是二人坚持仁义孝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还作了一首歌,歌词是:“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哀矣。”意思是说,我们登上那首阳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然不知道那是错误呀!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就失去了,哪里才是我们可归去的地方啊?唉,也许只有死啊。是我们命运的衰薄。于是,伯夷和叔齐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的这种义举不断地被后人赞颂。譬如晋代陶渊明《夷齐》诗云:“二子让国,相将海隅。天人革命,绝景穷居。采薇高歌,慨想黄虞。贞风凌俗,爰感懦夫。”唐韩愈《伯夷颂》中说:“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唐白居易作《读古诗》:“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坐饮白泉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枥马非不肥,所苦常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忧竟為牺。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这些诗人或史学家们对伯夷、叔齐不食周朝之食,而朝暮采食首阳山之薇蕨,对“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的周武王感到悲愤,宁愿饿死的举动作了深刻的价值判断,对二人的节操给予了赞颂。李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与诗人们同样的价值判断,这就是流传至今的《采薇图》。

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唐。李唐(约1066-约1150年),字晞古,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最早任北宋时期画院待诏,金兵夺取北宋的江山后被金人掳走,中途逃跑,后到了南宋,一度流落街头,靠卖画为生。然而其画风并没有得到时人的喜爱,穷困潦倒,曾作诗云:“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后被荐入画院,因与高宗有旧交,遂任待诏,授成忠郎,赐金紫。宋高宗赵构也很欣赏李唐的绘画作品,曾在他的《长江夏寺卷》中写下“李唐可比李思训”。李唐的山水画风早年师法荆浩、范宽,明显的北方山水风格。南渡后,用笔开始刚劲,全景式山水构图也被改变为截取自然山水局部。斧劈皴法在作品中粗放强烈,方折硬劲,开南宋山水画之先河。所谓“刘、李、马、夏又一变也”,“李”就是李唐。李唐到了南宋实际上是南宋画院的老师辈,他进入南宋画院时已经是近80岁的老人了,可以将其看作南宋画院的创始人。南宋以后的画风都与李唐有密切的关系。刘松年、马远、夏圭都受到李唐的深刻影响。刘松年师张训礼,而张训礼师李唐,所以,刘松年成了李唐的再传弟子。马远、夏圭直接师李唐。那么这幅《采薇图》的艺术价值就很高了,它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稀有的李唐风格的作品之一。

《采薇图》借传统故事题材,表现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上靠采食薇蕨支撑自己的不屈的决心和信念。李唐在构图上,把二人放在半山之间,伯夷和叔齐须发蓬松,面容清瘦,在采摘薇蕨期间,对坐在石壁上歇息对话。石壁旁边是湍湍溪流,四周古木苍藤、青松环绕,绿荫葱葱。他们身旁放着采薇用的小锄和竹筐。正面是伯夷双手抱膝而坐,神情略带忧愤,侧面是叔齐。叔齐正在讲话,伯夷静听。从他们的举动、神情,尤其是伯夷清癯的相貌中可以看出不屈的表情,他双眉紧皱,低目沉思,画家抓住了伯夷和叔齐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特征,反映了古人的一种气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技法上,我们可以看到李唐的大斧劈皴法在山石中的运用,这种大斧劈皴就是南宋绘画的新风格。同时没有五代和北宋那样顶天立地的全景式构图,开创了“半边”和“一角”的构图范式。目前《采薇图》的版本至少有4个。4个版本几乎一样,除了极少处的用笔略有差别以外,构图、背景、人物都一样。这就给人们出了一个难题:究竟哪一个版本是李唐的真迹。我们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是最好的版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的《采薇图》在2002年底至2003年初在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展”展出,笔者有幸目睹《采薇图》的风采。该图在叔齐后面的石壁中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从风格上看当属李唐南渡后的作品,也就是李唐晚年的作品。该图中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并有元人宋杞,明人俞允文、项元汴,清人永瑆、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的题记。《清河书画舫》《汪氏珊瑚纲》《佩文齐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中均有著录。然而,到底哪一个版本是李唐的真迹,还有待美术史专家和学者进一步考证。

猜你喜欢

李唐采薇画院
隐形男友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爱在一起 感恩有你
庭院中的童年
我是这样“诞生”的
爱心义诊
“采薇”意象释疑
妖藤
妖藤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