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对比

2018-01-19岳静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2期
关键词:性病变进针B超

岳静静,丁 浩,王 剑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在临床治疗中,通过胸部CT检查、查痰脱落细胞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方式可对肺部周围性病变进行诊断,但诊断准确性较低,无法进行定性诊断[1]。为研究分析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对比,选取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肺周围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诊断为肺周围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中,年龄24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54.32±4.32)岁,20例患者为女性,男30例,28例患者为临床症状为咳嗽,2例患者为咯血,6例患者为发热,10例患者胸闷胸痛,8例消瘦,5例患者体检并未发生任何临床症状,CT检查肺周围性病变病灶直径范围为1.4厘米到9厘米,平均病灶直径为(3.21±1.02)厘米,22例患者病灶直径小于3厘米。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23岁到77岁,平均年龄(54.43±4.2)岁,女19例,男31例,27例患者为临床症状为咳嗽,3例患者为咯血,7例患者为发热,11例患者胸闷胸痛,9例消瘦,4例患者体检并未发生任何临床症状,CT检查肺周围性病变病灶直径范围为1.4厘米到8厘米,平均病灶直径(3.24±1.08)厘米,21例患者病灶直径小于3厘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手术前,均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讲解穿刺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检查心电图和血常规等。实验组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确定病灶位置后,需于患者胸壁的病灶部位放置放射1 cm的栅栏,确定穿刺点,进行薄层扫描后,最佳穿刺平面为病灶最大层面,根据扫描结果,确定穿刺进针点和进针角度等,做好消毒工作,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18~21 G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进针,穿刺至患者病灶边缘,应用CT扫描观察病灶与穿刺情况,若发现不合适,需重新进行调整,再次进行扫描,直至确认穿刺针与患者病灶。对照组进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于B超图像定位引导下,确定进针的角度和方向,常规进行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18~21 G半自动切割式活检针进针,根据原本估计的进展角度进针,穿刺到患者病灶进行切割病灶,获得病理组织标本后,放入涂片及75%以乙醇溶液,送去病理检查[2]。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活检确诊率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20例患者为肺鳞癌,17例患者为肺腺癌,4例患者为肺未分化癌,2例患者为增殖性肺结核,3例患者为炎性组织,1例患者为胸腺癌,1例患者为B 细胞淋巴瘤,2例患者未明确确诊。实验组患者中,22例患者为肺鳞癌,16例患者为肺腺癌,4例患者为肺未分化癌,3例患者为增殖性肺结核,2例患者为炎性组织,1例患者为胸腺癌,1例患者为B 细胞淋巴瘤,1例患者未明确确诊。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例数为50例,活检确诊例数为49例,活检确诊例为98.0%。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例数为50例,活检确诊例数为48例,活检确诊例为96.0%。CT引导下与B超引导下患者活检确诊率分别为98.0%与96.0%,CT引导下活检确诊率稍高于B超,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中,1例患者发生气胸,2例患者发生咯血。对照组中,1例患者发生气胸,2例患者发生针道转移,1例患者咯血。可得,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与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中,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经过经脾穿刺获取纵隔、肺实质与肺壁的病变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与生物学检查技术。

支气管镜对支气管腔外敏感性降低,胸腔镜技术较高,风险较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相对来说损伤较小,操作较为简便,对于肺部肿块敏感性较高。CT引导与B超均为临床上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常用导向方法。B超方法设备普及,相对来说费用较低,可即使调整穿刺方向,实时进行观察,可适宜对较大病灶进行定位[3],但对于小病灶定位不够准确。B超引导穿刺,可避免进行盲目穿刺,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CT引导方式可对解剖结构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特别对主动脉旁及心脏部位病灶,可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穿刺较为准确,减少气胸发生,提高安全性。目前,临床上对于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仍存在一定争议。在本次研究中,CT引导下与B超引导下患者活检确诊率分别为98.0%与94.0%,CT引导下活检确诊率稍高于B超,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与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由此可得,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应用CT与B超引导确诊率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肺周围性病变成功率均较高,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1] Steinfort D P,Vincent J,Heinze S,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radial probe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versus CT-guidedneedle biopsy for evaluation of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a randomized pragmatic trial[J].Respiratory medici ne,2011,105(11):1704-1711.

[2] 涂红缨,李淑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疾病中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71-72.

[3] 朱结辉,黄学全,黎海涛,陈 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26(14):1305-1307.

猜你喜欢

性病变进针B超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写字的尴尬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