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在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手术中的应用
2018-01-19郑新
郑 新
(东阿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聊城 252201)
电子支气管镜是目前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诊断、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对儿童肺病患儿的介入治疗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喉罩全麻控制呼吸,手术过程中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是对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在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在我院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手术的5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患儿进行分组,每组患儿26例,研究组患儿的年龄在1~12岁,男患儿15例,女患儿11例,体重9.55~32.53 kg,平均(15.46±1.46)kg。对照组患儿的年龄在1~12岁,男患儿13例,女患儿13例,体重9.41~34.47 kg,平均(16.27±1.33)k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儿均签署研究同意书,属于自愿参与研究。
1.2 实验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据需要禁水、禁食,禁止使用镇静药。患儿进入手术室后,要将监护仪与患儿进行连接,并对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脉搏氧饱和度、潮气量等,诱导麻醉选择七氟醚,将一次性喉罩上的头端栅栏去掉,在患儿的麻醉深度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置入,置入后进行麻醉机回路的连接,并将纤支镜于端口处插入[2]。
研究组患儿,采取控制呼吸,在喉罩置入后,使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使用剂量为0.2 mg/kg,麻醉维持选择使用七氟醚以及瑞芬太尼,并以20 min为时间间隔使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剂量为0.1 mg/kg。
照组患儿,则采取自主呼吸,麻醉方法两组一致,必要时,可对患儿进行手控辅助通气,观测患儿的SpO2值,超过95%时,方可继续手术,维持麻醉时,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患儿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拔出喉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手术治疗中的各项情况进行分析。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究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时间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调查表(±s)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调查表(±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项目n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262.38±1.055.24±0.621.02±0.115.25±0.25对照组265.67±2.588.05±1.073.17±1.078.23±1.28 t 7.57326.45626.24656.0545 P<0.05<0.05<0.05<0.05
3 结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成年人电子支气管镜的技术发展逐渐成熟,而儿童患者,由于气管的管径未成长完全,较为狭小,且在进行插管操作时,患儿的呼吸会出现较难管理的现象,因此,临床上应用气管插管,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则与之相反,可以对气道的空间进行完全的释放,且手术过程中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综合研究结果可发现,在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手术中,对患儿采取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可加强患儿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今后对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手术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1] 王少超,杨振东,赵献亮,孟 晨,胡卫东.喉罩全麻控制呼吸在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01):64-67.
[2] 张 杰.喉罩全麻下控制呼吸与自主呼吸在患儿纤支镜手术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0):124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