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伴与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8-01-19方玲
方 玲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苏 扬州 225200)
慢性鼻-鼻窦炎(简称作CRS)属于眼耳鼻喉科中常见多发病症。部分CRS 病患通常会伴发鼻息肉(简称作NP),且因伴或不伴NP的CRS病患发病机制、预后、病理学的特征不同,因此目前专家认为可将CRS 病患分成两种类型,即伴NP(简称CRSwNP)和不伴NP(简称作CRSsNP)。本院对CRSwNP、CRSsNP皆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7年9月收治CRSwNP病患30例划分入对照组,择同期44例CRSsNP病患为研究组;研究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3~70岁,平均(42.31±3.69)岁;并下鼻甲肥大11例,中鼻甲肥大15例,鼻中隔偏曲1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4~64岁,平均(40.10±2.16)岁;并下鼻甲肥大8例,中鼻甲肥大7例,鼻中隔偏曲15例;基线资料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皆为静脉插管的全麻方式,以鼻内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根据病情实施钩突、筛泡的逐步切除,将前、后组的筛窦、额窦、蝶窦实施开放,将上颌窦的自然窦口扩大,将窦口、窦腔内病变组织清除,若鼻窦口受鼻中隔偏曲的影响,则实施矫正术先行治疗;若中鼻甲中不存在显著病变或是轻度的息肉样变则将中鼻甲保留;若中鼻甲呈重度的息肉样变,则实施中鼻甲的部分切除手术。将不可逆性病变去除,预防可逆性粘膜损伤。在手术后的2周中皆实施常规的抗感染用药治疗,应用黏液溶解的促排剂,在24周内实施糖皮质的激素类用药即对鼻喷雾,以浓度是0.90%的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盥洗,每天清洗两次。
1.3 观察指标和判定[1]
观察两组窦口阻塞、术腔粘连及出血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疗效判断:经内镜检查提示窦口的开放性良好,在术腔中不存在脓性的分泌物为痊愈;术腔的上皮化不够完全,伴有局部性的肥厚及水肿,存在部分脓性的分泌物,症状有改善趋向是好转;经内镜显示窦口闭锁,症状无变化,术腔粘连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总疗效比对
总疗效研究组95.45%(42/44)比对照组90.00%(27/30)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总疗效中比对 [n(%)]
2.2 两组总有效率比对情况
窦口阻塞、术腔粘连及出血等情况研究组出现例数稍比对照组少,并发症出现率研究组为9.09%(4/44)比对照组的16.67%(5/30)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阶段对CRSwNP、CRSsNP的病患实施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少,但有国外文献指出,大多学者偏向于推荐手术治疗。临床强化对CRSwNP、CRSsNP的CRS病患实施手术治疗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院对CRSwNP、CRSsNP皆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经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组为9.09%(4/44),对照组是16.67%(5/30),与刘小凤[2]等研究类似。分析产生结果可能因素:鼻内镜下的手术方式为近年逐步被推广运用的鼻窦式手术类型。本院以Hopkings内镜实施辅助治疗,其分辨率高,同时其视角能随意转换,从而医师能通过直视对鼻腔及鼻窦甚至更深部位的鼻腔中实施手术。通过内镜观察能够对鼻息肉中的病灶实施全方位的观察定位,因此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及时掌控治疗;且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切除息肉及其它的病变组织的各个步骤皆能清晰观察及掌控。应用内镜对窦腔、鼻腔中正常的黏膜组织可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效果,对窦口黏膜的上皮化存在促进作用,同时可使术后出现术腔闭锁或是狭窄的情况减少。本次研究手术中,对并存鼻中隔偏曲及鼻甲肥厚病患进行及时的纠正治疗,从而能预防术后出现引流不畅或是粘连状况。
综上所述:伴与不伴鼻息肉的CRS病患运用鼻内镜实施手术治疗,疗效高,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高。
[1] 潘智灵,姚良忠,朱艳丽,等.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