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采茶戏对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音域采茶戏唱法

郑 伟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肇庆 526062)

1 采茶戏与声乐文化

1.1 采茶戏中的声乐文化

采茶戏的声乐文化,不仅包括戏曲中歌唱部分的唱腔、唱法,还包括戏曲的舞台表演形式及历史意义。采茶戏以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为主,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采茶戏表演则融合了现代流行歌唱方式。采茶戏作为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人们在种茶和制茶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采茶戏的声乐文化意义,不仅包含我国劳动人民艰苦、勤勉的美好品质,还蕴含着丰富的茶叶历史文化故事。由此可见,采茶戏的声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和茶叶历史演变的结合。在现代的演变中,采茶戏也逐渐开始与时代融合,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中创造出独特的新型声乐文化。

1.2 采茶戏地域性声乐特点

采茶戏中的声乐文化具有地域性。一方面,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不同,声乐文化各有特点。在我国能够聚集潮湿空气的盆地地区,例如四川盆地内的成都采茶戏和绵阳采茶戏,其声乐唱腔以长而缓的低调为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因空气稀薄,声乐唱腔多以短而亮的高调为主;另一方面,因地域性气候不同,分化出的各民族居民性格也很有特点。北方的豪迈、南方的温婉、沿海的豁达、华中的严谨等,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造就了采茶戏声乐文化的“文化个性”。华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经济腹地,古时候多是王公贵族聚居之地。因此,声乐文化多以严谨的程序化为主,崇尚标准的“宫廷唱法”;而沿海地区人民因多从事海上工作,因此性格豪迈豁达,采茶戏的声乐唱法也比较随意。人们在原有的曲调上根据自己的情绪随意变化,形成了其独特的“情绪声乐”表达文化。

1.3 采茶戏民族性声乐唱法

采茶戏的民族声乐唱法与地域性声乐文化既交融、又有不同。首先,不同地域环境下滋生不同民族,但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民族人民并不是一直留在相同地域里。因此,地域性和民族性相互交叉,互相关联;其次,民族声乐具有传承性,不管本民族人民到哪片区域生活,本民族的声乐传承基本没有断层。回族的声乐唱法以波斯阿拉伯系唱法为基础,音域较宽、音程跳动大;而土家族则以土家语为声乐词汇基础,高腔、平腔相互转换。由此可见,不同民族的采茶戏声乐唱法多有不同。我国幅员辽阔,孕育了五十六个民族,而各民族因地域分布的不同,同民族下的唱法也有各种分类。综上所述,采茶戏的民族声乐唱法分类广、特点鲜明,共同组成了我国采茶戏声乐文化的庞大脉络,促进民族声乐的融合发展。

2 采茶戏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影响分析

2.1 融合声乐艺术唱腔

声乐艺术唱腔是声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唱腔形式。从陕北的信天游到黄梅的黄梅腔,从京城的京腔到安徽的徽腔,各唱腔艺术自成一派,互不干扰。前文提到采茶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相互交叉融合,因此吸收了各派唱腔的艺术特点。在粤北采茶戏《九莲宝灯》中,不仅有粤剧的“薛腔”和“马腔”,还融合了赣南地区的小三调。而《九莲宝灯》的自身声乐价值又影响了粤北当地的声乐文化。各家班子开始探索除本家唱腔外的其他唱腔,先是在本家声乐演唱中加少许别家唱腔,作为舞台辅助表演效果。当找到与本家相近的唱腔特点后,开始进行融合创作,在原有唱腔的基础上加入新唱腔,形成创新性的民族声乐艺术。传统与传统相互融合,让唱腔更为经典更吸引民众。

2.2 扩展声乐音域阶层

采茶戏的声乐表演者音域大多为两个八度,部分演唱者音域能达到更广范围。但在传统民族唱法中,民族声乐的音域主要以中高音为主,低音较少。著名的秦腔二六板《打柴劝弟》全以高音域为主,几乎没有音域转换,听众容易形成刺激性听觉疲劳。音域狭窄的演唱方式也让整体声乐表演全是高潮,没有起伏,观众无法深入其中理解歌曲含义。采茶戏“伤寒调”的应用,将《打柴劝弟》中的部分段落以低音域形式呈现,在整体歌曲的每三分之一处再设置一个高低混音高潮点。将声乐表演由单音域扩展成错落有致的多音域音乐环境,让听众对歌曲的高潮、低潮、转折都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歌曲的听觉享受和观众接纳度。同理,在少数表达悲伤情怀的声乐歌曲中,在单音低域中加入中高音域,升华歌曲的境界,并且高低起伏的声乐演唱,更能激发观众的情怀。

2.3 提高气息演唱标准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不同于普通的声乐表演方式,采茶戏以丰富的肢体语言甚至舞蹈,来融合在声乐表演中。因此,对于边动边唱的演唱者来说,气息的控制和身体体力状况都比其他普通声乐演唱者要更强,因此需要更扎实的基本功。采茶戏在民族传统声乐中进行普及和发展时,对声乐表演者的基本功有一个硬性门槛,即在规定时间内,演唱气息稳定度要比国际标准高8-10秒。抚顺采茶戏剧社的声乐表演班,根据学员的动态肢体气息控制度及静态肢体气息控制度,针对性地将采茶戏中旦角、丑角进行分配。采茶戏自身的演唱形式提高了气息演唱的标准,从而提高了民族传统声乐演唱群体的质量。

3 采茶戏在民族声乐文化中的应用价值

3.1 促进民族声乐流行发展

流行并不一定是本时代发掘出来的新鲜元素,不同传统下的相互融合,也能创造出超越时代的流行元素。采茶戏在民族声乐文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融合各派唱腔形成自有体系、扩展演唱音域丰富作曲表达等等。这些传统元素经过改装,形成的创新元素,更具有经典性和传承人,也更能吸引年轻大众的兴趣。有些传统采茶戏班为保正民族戏曲声乐的纯正性,不愿意加入现代流行国际元素。但随着传统的民族声乐逐渐被时代摒弃,为谋求民族声乐的发展创新,声乐工作者们将其余派别的曲牌体融入本地声乐体系中,将传统二次复兴,演唱出既具有历史感、又让人耳目一新的声乐文化。采茶戏在声乐文化中的应用,能够促进采茶戏及声乐文化二者的共同创新发展。

3.2 提高声乐表演舞台效果

传统声乐表演几乎都是静态表演,无法与观众形成互动,对声乐演唱者自身的要求也并不高。采茶戏应用在声乐表演中后,声乐表演由静态逐步转向动态,开始注重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和观众互动。在现阶段的流行趋势下,舞蹈、音乐开始逐渐融合,传统声乐独唱或合唱形式已经无法激起大众的兴趣。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大众开始追求在声乐表演中除听觉享受外的视觉享受。江西“杆子班”声乐文化的近年表演中,男高音和女低音部分开始从合唱群体中走出,在舞台中间以边唱边跳的形式,丰富声乐表达内涵。既增强舞台效果,又吸引年轻群众。除此之外,肢体动作的增加还增强了声乐表演者的体质能力,让声乐文化团队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巡演中,能够尽快适应当地舞台,避免旅途疲劳造成的唱腔失调。并且,摆脱静态演唱后的唱跳表演,更能显出声乐演唱者的水平,提高其自身音乐素养。

3.3 升华声乐文化表达内涵

采茶戏以茶为主题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气,其声乐文化不仅包括音乐性,而包含了中国数千年发展演变的历史时代性,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普通的声乐文化侧重歌唱群体的音质、音色及个人形象;而采茶戏下的声乐文化则更侧重演唱群体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声乐文化下的乐器演奏、歌曲表演还是作词编曲,都要以茶道精神为核心,从简明易懂的言语里,创造出能够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内涵声乐文化。通过采茶戏对声乐文化的升华,不仅能提高声乐工作者的整体素养,还能为听众带来除审美感官外的灵魂升华。从音乐开始,提高国民素质,丰富民众心灵,提高大众精神境界,为我国茶文化背景下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采茶戏以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素养,影响了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表演形式和风格走向。不仅从外在上扩展了民族声乐文化的唱腔及气息控制,还从内在上升华了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内涵境界。综上所述,采茶戏对我国各民族传统声乐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1]席燕娟.论高安采茶戏的演唱[J].歌海,2014(04):29-32+50.

[2]郭建民,黄雪.声乐文化学的理论建构[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2):142-145.

[3]郭克俭.传统声乐文化特质及其当下意义——兼及近年来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问题检讨[J].音乐研究,2004(04):85-90+84.

[4]李飞.论传统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途径——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高教学刊,2017(19):108-110.

猜你喜欢

音域采茶戏唱法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午晤念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