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元素融入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的方法探究

2018-01-19郝彦桦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美文化背景译本

郝彦桦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 450054)

茶文化元素融入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的方法探究

郝彦桦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 450054)

茶文化被人们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象征。随着茶叶逐渐走出中国,茶文化也渗透融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当中,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茶文化格局。茶文化作为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其表现之一。基于茶叶与茶文化的发展,结合英美文学的写作特点和翻译技巧,探究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中的应用,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特点,促使多文化的交流融合。

茶文化元素;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方法探究

茶被赋予了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清新幽雅的涵义,深受文人骚客们的喜爱,因此,常常会出现在其文学作品集中。同样地,茶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也有着不一般的关系,我们也经常会在一些英美文学名著里找到茶叶的影子,例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融合应用,可以称得上是文学作品的点睛之笔了,引入茶文化元素,既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丰富英美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惯用手法。

1 茶与茶文化的解读

茶叶的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在中国的神农时期,那时候的茶叶仅仅局限于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茶叶的多重价值逐渐被开发,同时茶叶中蕴含的文化与思想精神也被挖掘。文字作为载体,使得历史上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事件被记录下来。

1.1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关于茶叶的起源,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当年神农为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奋勇向前、亲尝百草,不慎食用某一不知名的植物后中毒,无奈之际,神农服用了茶这种植物,毒性居然消解了,从此茶叶便以药物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人们对茶叶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把晒干后的茶叶泡入沸水中,结果汤色清透,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喝过之后,感觉神清气爽、通体顺畅,自此,茶叶的饮用和可食用价值逐渐被人们充分利用起来。再后来,人们将茶叶与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诗歌散文、思想哲学等结合起来,促成了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形成。

1.2 茶文化元素的文学创作

提起茶文化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茶思想、茶精神、茶哲学、茶道、茶艺表演、茶文学等一系列与茶叶有关的传统文化,实际上,茶文化只是一个代名词,它是上述一系列中国传统茶叶文化的统称,而茶文化的每一部分组成就称为茶文化元素。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文明史上的地位更加稳固。“天人合一”是茶思想的代表思想,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其核心内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发展,体现出茶文化中的“和”文化。茶精神用四个字概括为“清、净、怡、真”,教诲人们清正廉洁、洁身自好、休养生息、待人真诚的为人处世之道。除此之外,茶文化在哲学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仅一杯茶就足以让人们领悟出人生的真谛,勇于承受冷落和寂寞、学会在起起伏伏中寻找乐趣、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等等。

2 茶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又是传统茶文化的发源地。然而,在英美两国,茶叶也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茶叶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得茶叶备受艺术家、文学家的喜爱和关注,茶叶也常常成为他们艺术及文化作品的主体对象,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特别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茶叶的出镜率较高,针对不同情况,茶叶被创作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深意。然而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西方的茶文化理念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并决定着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

2.1 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

英美两国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较强、国际地位较高的国家,历史上却并非如此,然而经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以及进行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迅速进行国家经济体制及政治格局的改革,使得自己变成实力强国。史书记载,当时,英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殖民国家,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促使了英美两国的多元文化格局,这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明显。文艺复兴之后,英美两国涌现出大批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们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自在,语言表达上也无拘无束,以浪漫自由为基本文学创作宗旨,创作题材多以战争、宗教、阶级斗争为主,反映当时科学理性与封建迷信的对抗和斗争,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是英美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的最大区别。中国的文学家十分注重文学的格式,写作也总是受一些繁文缛节、条条框框的约束,致使人们思想被禁锢、无法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英美文学家崇尚浪漫主义色彩,讲求自我发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融合也十分自由、随性,由此创造出风格独特、别具一格的英美文学创作风格。

2.2 中西方茶文化理念的不同

英美两国的饮茶习惯和茶叶文化虽起源于中国,其茶文化理念却与中国大相径庭。就拿喝茶习惯来说,中国人饮茶,要求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口味清淡,一切都以“清”字为中心,这也与中国人低调、谦虚的性格特点息息相关,而英国人注重茶水的口味,越是味道浓郁、口味醇厚的茶叶越受人们的追捧,且饮茶环境布置得典雅高尚、复古高贵,故而,英国人在文学创作上也十分的直接露骨、讽刺意味十足,情感表达丰富。其中,下午茶的传统习俗是英国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美国,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喝茶成为人们缓解疲劳、振奋精神的首选。与中英茶文化怡情养性、休养生息特点不同的是,美国的茶文化理念注重的是便捷高效。中英美茶文化理念的不一致,对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的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中的应用

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体现在茶文化相关文学作品的翻译上。在翻译内容上,要尽可能满足作者的本意;其次,在翻译的策略上,要尽可能不改变陈述角度,贴近文章主题和重心;最后,在翻译的技巧上要灵活,文笔流畅,不可千篇一律。

3.1 结合文化背景

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中的融合不能盲目进行,需要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层层渗透、环环紧扣,逐步将茶文化元素融入英美文学作品的汉译本当中,在以英国皇室为叙述主体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元素自然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茶话会、下午茶、酒宴等形式出现,而在美国的贫民窟里,茶文化又化作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只有结合文化背景适时融入茶文化元素,才能保证英美文学作品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除此之外,每一部关于茶文化的书籍或者作品都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因此,在进行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对翻译本充分阅读和理解,还需要对与其相关联的文学作品进行整理,不能只进行简单的直译。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个题材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中,艺术家把这个题材拍成了歌剧。所以在翻译《茶花女》原著时,也可以先去观看《茶花女》的歌剧,在不同艺术层面上去解读这本名著。这样在翻译时才能更加贴切,层层渗透、环环紧扣。

3.2 寻找传播载体

除了要结合实际的文化背景以外,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中的融入与应用还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西方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元素以诗歌、童话故事、民间传说、小说以及散文的形式出现。不同的文学形式都有着特殊的写作格式和创作技巧,童话故事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多建立在现实社会问题之上。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民间传说则具有浓烈的神秘感,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的民间故事多以地域、文化为主线和背景;小说则是最大众化的文学表现方式。文字编辑系统化,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基于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逐字逐句的英译,需要反复推敲。从大局观入手,细节精准化处理,使得上下文衔接流畅,语意通顺,同时更方便作者情感的表达。

3.3 充实作品内容

直接描写茶文化的英美文学作品并不常见,更多的是以茶文化元素作为文学作品的点睛之笔。其中茶文化元素多以场所、背景、线索为表现形式,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茶叶从东方传入西方,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在思考茶、思考人生。尤其是在情感宣泄上,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人类情感流露的印记。因此,与茶相关的题材被写进了很多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英美文学作品中提到茶文化以及与茶相关的,目的在于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充实文章的内容及形式,增加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在翻译时以文章中心为线索,以茶文化为背景,并以此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翻译时可以将所有要点罗列出来,一方面,避免了翻译的不完整,减少误差;另一方面,明确重点后,在翻译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准确率。另外,以茶叶为入手点,可以在一定程度缓和中西方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打开人们的心结,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更便于不同国家人们思想和观念的交流与学习,真正实现全球化发展。

4 结论

以茶文化为主导线,结合英美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探索出将茶文化元素融入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的三种方法,分别是结合文化背景、寻找传播载体和充实作品内容。掌握英美文学的写作特点和翻译技巧,这对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方便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国和世界范围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陈小廷.简析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3):341-342.

[2]张录平.茶文化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的关联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7(1):334-335.

[3]李新美.新时期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的互动发展探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4):89-92.

[4]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6-257.

郝彦桦(198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化。

猜你喜欢

英美文化背景译本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英美常见表达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