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生精神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18-01-19陈淑华张晓莉徐建明赵一俏
陈淑华 张晓莉 徐建明 赵一俏
随着社会的变革转型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社会不良职业生态的冲突日起,职业主导规则的失语与潜规则横行的矛盾不断恶化,传统的医学职业道德伦理观念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大背景下,“广东医生”精神理论体系应运而生,其以“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为内涵。随着2012年《广东医生——新时期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教育读本》[1]正式出版,“广东医生”这一称呼用法逐渐确立,该称呼的提出可以说是医学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操守以及行业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这对于重构医疗职业的主导规则,赢得卫生医疗行业自身形象的话语权[2],以及构建社会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广东医生”精神理论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他究竟是如何被构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拥有怎样的成效,遵循着怎样的原则,最后给予我们怎样的借鉴意义,值得探讨。
1 “广东医生”精神的具体内涵
广东省医药卫生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优秀队伍。在南粤大地的热土上,涌现出钟南山、徐克成、叶欣、侯凡凡、车小燕、王玲、夏明凯、黄雪珠等许许多多杰出的卫生工作者。全省80多万卫生工作者站立在与“SARS”、禽流感等疾病殊死搏斗的战场,奔赴在抗洪防病、地震救治的现场,不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偏远乡村,他们视患者和群众为亲人,以献身卫生事业为己任,在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业中兢兢业业、功不可没。
通过对广东省80多万优秀卫生工作者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和诠释,“广东医生”精神归纳为四句话 :“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珍爱生命”包涵了以人为本的民生观、患者至上的医疗观、尊重生命的仁爱观、生命一致的平等观。“崇尚科学”包涵了先进的医疗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专业技术、务实的工作作风。“乐于奉献”包涵了不怕牺牲的精神、廉洁奉公的行为、厚德行医的品格、乐善好施的风尚。“团结进取”包涵了在急难险重中体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技术攻关中体现出的合作医学精神、在履行职责中体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创先争优中体现出的拼搏进取精神。人们所熟悉的“广东医生”代表有钟南山院士,他不仅是坚持真理、抗击“SARS”的英雄,更是多年来践行医者仁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好医生 ;有80多岁仍坚持开博客门诊进行健康宣教、深受几百万乙肝患者爱戴的骆抗先;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白衣天使叶欣;还有人民的好医生邓练贤、陈洪光、范信德等一批广东省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楷模。
2 寓“广东医生”精神于实际工作中
2.1 医院以“广东医生”精神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医者在医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精彩的主观思想,是其在医学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整个医学界乃至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从业理念、价值观念、职业人格、职业准则和职业风尚的总和。 “广东医生”精神的的提出既是行业准则的要求,更是医护人员身份的自我认同,中国传统医德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与自觉[3]。“广东医生”精神则是医护人员在变革社会中继续保持医者仁心本质的灵魂所在,既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医德自律,又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传递“白衣天使”的正能量。
不仅如此,把“广东医生”精神建设列入医院文化建设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融入到各项医护工作中,有助于医院营造积极的文化精神氛围,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和服务模式,全方位地实施优质服务。如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弘扬“广东医生”精神为引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工程”活动,是广东省第一家实现全预约挂号的综合医院,并不断追求尽善尽美,完善预约挂号系统,增加微信、支付宝“掌上双宝”等服务功能,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大力完善门诊就诊流程,优化标识指引,简化“窗口单位”,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开展亲情护理服务,实行护士管床、管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全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8.54%,并通过健康讲堂、微信、QQ、电话及上门等多渠道对患者进行出院随访,落实率达91.27%。“广东医生”精神的弘扬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塑造美誉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政府以“广东医生”精神为抓手营造良好就医氛围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广东医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策划与充足的经费保障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广东省相继发掘、树立和宣传了一系列医学行业的先进典型,如“时代楷模”徐克成和骆抗先、“南粤楷模”车小燕、徐粼、王玲等,他们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了极具行业特色内涵的文化品牌,为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奠定厚实的精神基础。
“时代楷模”徐克成及车小燕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国内及省内巡回宣讲15场,并成功承办了徐克成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全国典型宣传工作座谈会,报告团成员得到了相关领导的亲切接见。仅近2年时间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骆抗先被评为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时代楷模”;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军林及中西医结合医院贺运河等9人分别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广东好人”;委直属单位2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省级“三八红旗手”,并荣获省级巾帼文明岗2个、省直巾帼文明岗3个;10个省(市、县)级医院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院示范点。
2.3 社会以“广东医生”精神为引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广东医生”精神自应用以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掀起了讲述身边“广东医生”故事的高潮,扭转了社会群众对现代市场化行医模式的偏见,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相继推出了“医患关系献一策”、“和谐医患关系大讨论”、“大医精诚”、“寻找感人医患故事”等系列专题报道,让社会群众讲述自己身边的好医生,富有故事性且极为接地气。
在《党风》《现代医院》《广东医生文苑》等杂志开设了“广东医生”专栏,让全社会参与到“广东医生”故事的讲述活动中;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再一次突出地体现广东医生在他乡医德仁心的人格魅力,组织了“天南地北广东医”活动,还有各大纸媒刊登的“广东医生在新疆”、“广东医生在西藏”、“广东医生在非洲”等系列宣传报道,讲述援疆、援藏的“广东医生”的先进事迹,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这一方面可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媒体和社会群众对卫生计生工作者的理解,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广东医生”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平常百姓家,灌输到群众潜在认知中,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注入润滑剂,以利于降低医疗纠纷。据相关数据[4]显示,2010年~2014年,广东省医疗纠纷每年都以30%~50%的速度增长,但2015年全省的医疗纠纷数量开始下降,而且全省的医疗纠纷中有80%是由患者主动寻求医疗调解。
3 应用“广东医生”精神遵循的原则
作为医学职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操守以及行业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广东医生”精神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主”原则,即主流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及主导性原则。
3.1 突显主流性原则
应用“广东医生”精神必须以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方向,从当前医护人员思想实际出发, 充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结合起来, 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应用机制。
在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广东省中医院等10家医院充分发挥“广东医生”精神正能量,积极创建广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院示范点,做出了示范效应,收效显著,如广东省中医院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创新诊疗模式,提供中药代煎物流配送服务等便民和创新措施,深受患者欢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医院坚决执行“每天与患者沟通多一点”的理念,在接诊初诊患者时保证接诊时间不少于8分钟;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学习,开展“两全两得”健康扶贫行动,即“阳山县贫困人口全覆盖,全体党员参加,受援民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得锻炼”,全院党员分10个批次深入阳山县贫困地区,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清远市人民医院广泛开展“服务之星”评选、“道德大讲堂”、“我是党员我带头”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员工中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
3.2 体现主体性原则
医护人员是“广东医生”精神的原型,也是应用“广东医生”精神的主体对象。如何更好地应用“广东医生”精神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参与。
医护人员是深入推进“广东医生”精神的主体力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科室部门进行抽查暗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处理整理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对“广东医生”精神的贯彻情况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对患者、群众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法,对“广东医生”精神贯彻不足的地方进行整改,可促进“广东医生”精神真正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此外,可借助讲座、座谈会、沙龙等灵活的平台,开展“我是广东医生”等讨论交流活动,加强对“广东医生”精神的认同感,从而增强自身的职业自豪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医德自律意识及业务素质。另外,建立健全激励管理机制,坚持把“广东医生”精神与科室及个人的奖惩相挂钩,增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和责任意识[5]。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3 坚持主导性原则
“广东医生”精神的建设应用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保障。目前而言, “广东医生”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力量的约束,其指导作用还是比较差,约束力量不强,并且其与医生的成长历程关联还不够密切。因而,非常有必要由政府出台相关考核制度,把“广东医生”精神纳入其中,作为强制性执行的指标之一;另外,把“广东医生”精神作为高校教育的必修课,要求全体医学生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
面对高压的行医环境,医生的行业精神风貌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此时,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与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政府有责任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压力释放的平台,进一步增加投入,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为医护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心理咨询,为他们提供物资保障的同时提供心灵健康的一片净土,让他们坚守在“广东医生”精神的阵地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4 讨论
本文从医院、政府、社会三方就如何将“广东医生”精神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行探析,并提出了主流性、主导性、主体性的“三主”原则,对凝聚卫生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就医满意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
4.1 “广东医生”精神与医疗行业精神研究的非同步性
行业精神是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精心培育和逐步形成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状态,是为行业内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而“广东医生”精神作为医疗行业精神的一种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医疗行业精神并没有独立研究以及相对完善的表述。2012年4月25日,“卫生部医疗卫生执业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表述为中国传统“大医精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以及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形成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但是经过几次讨论后,活动便偃旗息鼓,医疗行业精神便停留在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新时期医学创新精神。在医疗行业精神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广东医生”精神理念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4.2 “广东医生”精神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在树立“广东医生”精神的典型代表过程中,没有一套成熟的考评指标体系,也就没有完善的指标体系去指导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去执行。其次,“广东医生”宣传中侧重对个人宣传,忽视对团体,对医疗机构的宣传。忽视团队宣传一方面会使得个人崇拜主义突出,另一方面也会与医疗行业重视医疗小组学习、医疗团队科研的现实相冲突。而忽视对医疗机构的宣传,这将很难在行业中形成模范先锋带头作用,难以激发普通医疗单位的学习积极性。
4.3 建议
立足国情、省情大力推动医疗行业精神的研究及结合“广东医生”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探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同时,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指标体系,为促进典型的塑造、考评及医护人员的培训学习提供参考。此外,加强对塑造团队、医疗机构典型的重视,在培育团队与医疗机构的同时促进内部个人素质的提升。
[1]姚志彬.广东医生——新时期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教育读本[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 11.
[2]孙福川.伦理精神——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再建设的核心话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 19(6) : 13-17.
[3]张云飞,李红文.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学职业——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精神[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 32(6) : 11-13.
[4]李秀婷,吴欣. 粤医疗纠纷案数进入下降拐点[EB/OL].(2015-12-05)[2017-08-10]. http://news.163.com/15/1205/06/BA25DCTN00014AED.html.
[5]郑尚维,孙荣国,邓绍林.医学职业精神与医疗服务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8, 35(1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