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富明治疗肾病验案四则*

2018-01-19蓝小琴费德升丁伟伟周富明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虎杖枸杞子凉血

蓝小琴 费德升 丁伟伟 周富明(指导)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浙江 平湖 314200

周富明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近40余年,在内科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肾脏疾病辨证精准,用药灵活。笔者有幸亲临周师教诲,受益颇深,近期在整理老师肾病临床医案,略有所感,精选四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血尿案

黄某某,男,17岁。2004年1月16日初诊。患肾炎2年,目前病情稳定。刻下:腰酸,口渴,咽痛,溲短赤,苔薄黄、舌尖红,脉略数。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蛋白+。证属阴虚血热。治拟清热凉血。处方:金银花、川石斛、石韦、白茅根、太子参、生黄芪各15g,净连翘、枸杞子、炒杜仲、淡竹叶各10g,生甘草、净蝉衣各5g,炒黄芩6g。7剂。2004年1月23日复诊:药后症状缓解,苔薄黄、舌尖红,脉略数。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蛋白±。效不更方,上方去石苇、炒杜仲,加干芦根15g,小青草30g,续进7剂。2004年2月20日再诊:上方连服两旬,诸症若失,苔薄、舌淡红,复查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蛋白均为阴性。以扶正固本法巩固疗效。处方:生黄芪、生米仁、白茅根各20g,炒白术12g,云茯苓、剪芡实、金樱子、炒杜仲、枸杞子、覆盆子各10g,炒黄芩6g,生甘草3g,炒六曲15g。14剂。

按:本案周师据患者脉症,乃感邪化热,扰动宿疾,起因于上焦,移热于下焦,所谓《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中所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故以清热凉血为法,方中以银翘散为底,用金银花、连翘、竹叶清上焦之热;黄芩、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石韦清上利下,善治血淋;蝉衣、甘草清解热毒;虑其肾气素亏,故加石斛归胃、肾经,滋阴凉润,与枸杞子、杜仲、黄芪、太子参配伍,扶正而不恋邪。药后诸恙若失,逐以扶正固本善后。

2 慢性肾衰案

陆某某,男,39岁。2003年7月8日初诊。患者病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刻下:肾病历久,浊邪内蕴,颜面黧黑,怯冷,更衣难下,苔腻而灰、舌布瘀,脉细沉。肾功能提示:血肌酐360μmol/L。证属脾肾亏虚,瘀浊内蕴。治以益气温阳、行瘀泄毒。以周师自拟方溺毒合剂加减治疗。处方:生黄芪、生米仁各30g,炒白术10g,云茯苓、蓬莪术、京三棱、生大黄(先浸后下)各12g,仙灵脾、六月雪各20g,制附子6g,炒川芎、丹参各15g。14剂。2003年8月22日复诊:药后更衣日行1次,余恙依旧,守法续进。上方去仙灵脾、炒川芎、丹参,加桃仁10g,煅牡蛎20g,蒲公英30g。14剂。2003年9月30日再诊:辨证仍为脾肾亏虚,浊毒内蕴,虚实挟杂,再以原法续进14剂。以益气温阳、活血解毒法治疗月余,于2003年12月12日复查肾功能指标提示:血肌酐190μmol/L。继续依前方法再进14剂以巩固疗效。

按:周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归属中医学溺毒证,是因脾肾亏虚,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所致。并由此创制“溺毒清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溺毒清合剂方中大黄旨在荡涤浊邪,其虽味苦性寒,与附子同用可“去性取用”,去其苦寒,存其泻下之效用;黄芪扶助正气,对肾衰有抑阻作用,且能扩血管、降血压还有利尿作用;丹参养血活血,以缓解肾衰高凝状态;仙灵脾配伍附子以加强温阳之功;牡蛎软坚协同丹参化瘀和络。全方组合具有补阳益气、活血化瘀、导泻泄浊、软坚解毒功效。笔者临床观察,该方有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的作用。周师就此曾作了系列课题研究,均能达到预期目标。

3 紫癜性肾炎案

倪某某,男,44岁。2003年10月24日初诊。患者下肢皮疹,其色暗红,按之不褪色,病情反复,历时半年。刻下:皮疹依然,午后跗肿,尿检蛋白、血尿,苔薄、舌偏红,脉细略数。证属内有虚热,热迫血旺行。治拟滋阴凉血,化瘀解毒。选周师自拟“三紫地黄汤”。处方:紫背浮萍、紫草各30g,紫丹参15g,牡丹皮、净蝉衣各6g,生地黄、云茯苓、制山茱萸、淮山药、建泽泻、京赤芍、枸杞子各10g。7剂。2003年11月10日复诊:下肢皮疹,其色暗红,病历半年,前进清热凉血剂后皮疹逐渐消退,浮肿亦减,尿检蛋白、红细胞依然,苔薄、舌偏红,脉细略数,治守原法。上方去泽泻、赤芍、枸杞子,加旱莲草10g,女贞子20g,生甘草3g。14剂。2004年2月6日三诊:药后,证情趋于稳定,唯午后跗肿反复,苔薄、舌偏红,脉细。治以滋养肝肾、健脾利湿。处方:根生地、炒杜仲、枸杞子各10g,牡丹皮6g,云茯苓、炒白术、金狗脊、炒当归各12g,虎杖根、车前草各20g,生米仁30g,炒六曲15g。14剂。2004年4月20日四诊:药后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故依滋肾健脾之法继续进14剂,以巩固疗效。

按:周师认为紫癜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为阴虚血热、脉络瘀阻,且容易复发者,与“瘀”相关。《血证论》有云:“凡物有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成根也,故反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周师根据其临床实践,自拟三紫地黄汤(紫背浮萍,紫丹参,紫草合六味地黄汤)以治本病,并强调将祛瘀贯串始终。方中紫背浮萍、紫丹参、紫草(三紫)凉血散瘀;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加枸杞子补肾填精以固本;蝉衣清热祛风;赤芍凉血祛瘀。二诊时皮疹几褪、浮肿亦减,原方出入,加二至丸(旱莲草,女贞子)等滋肝肾而固精气巩固治疗,病情逐次好转。

4 痛风性肾病案

纪某某,70岁。2004年4月23日初诊。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数年。刻下:跗肿,时感麻木,神倦乏力,时有咳嗽,苔薄腻,脉细。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证属风湿阻络,治以化湿祛风和络。方选四妙散加减:苍术、白术、徐长卿各10g,车前草、黄芪、马鞭草、虎杖根、石韦各20g,生米仁30g,炒神曲、炒川芎各15g,川牛膝、怀牛膝各12g。14剂。2004年5月7日复诊:药后证情显减,苔薄腻,脉细。前方去徐长卿,加瞿麦、六月雪各20g,丹参15g,再进14剂。2004年6月4日三诊:患者上方服两周后,关节肿痛再发,苔薄黄,脉细,治以首诊方利水化浊,益气通淋为之。14剂。药后患者尿后时有余沥,午后跗肿,神倦乏力,苔薄根腻,脉细滑,宿痰支饮,痰稀薄。治拟培本滋肾,达邪通淋佐以化饮逐痰治之。处方:熟地黄、姜半夏、炒杜仲、淮山药各10g,云茯苓12g,牡丹皮6g,鸡血藤、石韦、虎杖根各20g,冬葵子、炒川芎、瓜蒌皮15g。14剂。药后,诸症悉平。

按:周师认为,此痛风性肾病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风寒湿邪,壅阻三焦,气化失司,不能通调水道,则下肢浮肿,肾居下焦,寒凝血瘀,肾络受损,水谷精微外溢,形成蛋白尿。寒湿凝滞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两足麻木,故不行气通络,气血难以流畅,不祛风散寒化湿,痹症不消,故周师认为化湿祛风和络为其治疗大法。组方以四妙散加减而成,黄芪、苍术、白术益气健脾,米仁祛湿热,利经络;马鞭草、虎杖根活血散瘀;石韦、车前草利水渗湿;川芎、徐长卿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牛膝补肝肾,利水通淋,引水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化湿祛风和络之功。三诊时关节红肿热痛又发作,故方中加用黄芩、六月雪、虎杖根、瞿麦,方能清热利水通淋治其标。四诊时,考虑到痹证日久,伤及肾阴,肾气不足,气化失利,出现尿后余沥,故治以益气滋肾化浊为之,以六味地黄汤加黄芪、白术、米仁,益气健脾利湿;当归养血活血;石苇、虎杖根清热利水,全方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滋肾化浊之功。药后证减,原法续之,因伴有咳痰,痰稀薄,乃宿痰支饮,治拟培本滋肾,达邪通淋佐以化饮逐痰,方中用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活血;瓜蒌皮、姜半夏以宽胸理气,降逆化痰去宿痰支饮。纵观是案,病程缠绵,用药妥贴,标本兼顾,故患者病情逐次改善。

猜你喜欢

虎杖枸杞子凉血
El descubrimiento de las hierbas terapéuticas La historia de Shennong,el “Soberano de la Agricultura”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虎杖煎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
枸杞子的简易鉴别法
凉血活血汤联合青黄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