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管理视阈下茶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2018-01-19王向辉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岗位

王向辉,孙 丹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100;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对于企业的运行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我国茶产业而言,现在正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想抓住良好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从制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创新。从现实来看,我国广大茶企近些年愈加重视经济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在思路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偏差和缺陷,我国茶产业在经济管理公司上普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这之中体现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等方面上。由是言之,要想让我国茶产业在新时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以经济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

1 茶产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

1.1 茶产业经济管理创新是顺应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必然之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企业的管理尤其是经济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从实际看,企业的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营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有合作关系,更有着竞争关系。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从企业运营实际中看,能否招来人才、留住人才并让人才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就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的这些特点,在茶行业中同样如此。茶产业较之一些行业比较特殊,其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一些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如制茶、品茶、茶艺表演者等等,这些技能或知识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学成。由是言之,在现实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人才被不同茶企“哄抢”的现象。如何才能更好地引进和留住人才?并让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要茶企创新发展其经济管理制度,让制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更加符合员工的利益诉求,满足员工的所想所盼。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1.2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和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凸显他们的行动自觉

从实际看,我国茶产业存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模式比较陈旧,无法从制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良好的经济管理则能把责任层层压实,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让大家各司其职、各担其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出现推诿扯皮、慵懒散漫等工作状态,让每个人都紧张起来,充分凸显员工的行动自觉。

1.3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让茶产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让企业能随时调整发展战略,这对于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当代市场瞬息万变,谁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占据主动,引领市场。从实际来看,很多茶企只能跟在市场以及一些较为先进的茶企后面亦步亦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茶企缺乏完善而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而迅速地应对市场变化。对于茶产业来讲,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其能在很大程度上让产业内的广大企业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仅能让产业发展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更是能防范茶企与茶企之间因为恶意竞争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不必要的内耗。

2 经济管理视阈下茶产业发展的短板分析

2.1 我国茶产业整体存在管理模式不够精细,管理方式较为粗犷的短板

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只有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现代管理规律,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岗位工作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然而从实际看,由于我国茶产业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因此其在经济管理模式和制度上,带有浓郁的封建小农经济色彩,跟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去甚远,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都较为粗线条。从实际看,我国茶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二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者多为茶农、工人等,他们的个人诉求主要是个人待遇也就是薪酬水平的高低。而较为粗线条的经济管理,往往是“一刀切”,没有统筹兼顾不同员工的个人能力,存在吃“大锅饭”的情况,这就会让一些员工消极怠工,难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另外,经济管理上的粗线条,还体现在一些茶企的管理者只是将精力和目光放到企业本身的发展上,却忽略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不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对他们的利益诉求不关心不了解,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文精神。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我国茶产业的这一短板急需弥补。

2.2 我国茶产业在经济管理上过分强调规章制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和人性化举措

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可以很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其引入茶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能够很好地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实践看,一些茶企已经开展了对员工或部门的绩效考核,但是有的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过于片面,只是单纯将其作为监督、限制、管理员工的制度,往往达不到其预期目的。一方面,一些茶企没有考虑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简单粗暴将绩效考核套用到其部门的工作当中。有的部门如销售类、经营类部门,应当制定较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对于茶产业中的一些研发环节,则需要给予其一个宽松的研发创新环境,倘若不顾这些部门的实际,为其制定苛刻的绩效考核制度,那么不仅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会让他们为了考核而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措施,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一些茶企没有考虑到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在绩效考核上实行“一刀切”,一旦达不到考核就进行罚款、降薪等惩罚措施,这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心态,甚至会选择辞职。一个成熟茶产业工人的培养是不容易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员工的辞职不仅对茶企是一种损失,更会影响到整个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我国茶产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员工流动过快的短板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茶产业的产业布局基本以资源指向性为主,也就是多分布于一些离城市较远的茶乡。因此,其员工大多是来自于茶乡以及周边的乡村。他们尽管有较为娴熟的采茶、制茶技术,然而由于大部分生活在传统的农村环境,并且很多从小就开始从事制茶工作,因此他们缺乏现代企业员工所需要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这就决定了茶产业员工尤其是从事茶产业一二产业环节的员工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使得茶产业岗位的流动性比较强。这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生产,进而影响到茶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3 茶产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方向和创新路径

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将茶产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方向总结为以下三方面。首先要通过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增强各个岗位的黏性。这里要注意“黏性”这个词语的含义,很多人觉得提升岗位黏性就是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其实并非如此。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只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讲是要提升岗位的黏性。茶产业的很多岗位的性质以及其所招聘的员工特征,就决定了这些岗位必然要有较强的流动性,这个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模式,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提升岗位的黏性,让员工愿意干、争着干,如此便能在客观上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其次,茶产业要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科学有效调整的制度创新。从当前我国市场尤其是茶叶市场的发展来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日益加快,这不仅对于茶产业的终端经营和销售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要求茶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迅速调整,让企业的配置更加优化和合理化。从实际看,茶产品的升级和调整,并非终端市场的事情,必然要涉及茶产业上游环节的调整,倘若没有合理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那么极易出现各个环节相互不配合的弊端,导致上游的供给无法满足下游的需求。通过经济管理制度创新,让茶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更加科学有效,能够让茶产业的各个环节步伐一致,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能更好的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内部的调整,降低茶产业的反应时滞,让我国茶产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茶产业要充分重视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的新零售制度创新。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零售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茶产业而言亦是如此。新零售对于传统销售模式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需要传统产业尽快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尤其是要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进行制度创新。对于我国茶产业来说,既要紧抓时代机遇,将自己的经济管理创新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零售有机融合,让自己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模式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在分析了我国茶产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后,我们就可以对其创新发展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和总结。综上所述,我国茶产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首先,要创新经济管理中的人事聘用和使用制度。要结合不同岗位的重要性来分门别类进行员工的招聘。譬如说,要将采茶、制茶、财务等岗位列为核心岗位,在这些岗位的招聘中要注重员工的专业程度和薪酬待遇,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稳定性,让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更强。

其次,要建立扁平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提高茶产业的发展效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日益呈现出扁平化发展的趋势,茶产业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来进行扁平化管理优化调整。要根据市场需求组建或是借助淘宝、京东等平台组建短平快的电商渠道,同时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倒逼产业上游的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影响产业运行效率的环节,让上游与下游有机衔接、沟通顺畅。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传帮带的经济管理制度。茶产业的诸多岗位需要的是娴熟的产业员工,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真正胜任。而这些岗位往往有着较强的流动性,因此茶企必须要在经济管理的视阈下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传帮带制度。一方面,要从我国传统茶产业的师徒文化中学习和借鉴其经验,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师徒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建立起上下级传帮带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实行老员工帮助新员工成长的相关规定,并将培养和学习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如此,便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减新员工的成长周期,也能提升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让企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让我国茶产业得到更高质量地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