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

2018-01-19欣,赵

福建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产经营者茶叶监管

张 欣,赵 晶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

张 欣,赵 晶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我国茶叶产业一直以来都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茶叶市场均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作为茶叶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该产业也始终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监管。在当前我国各产业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茶叶产业也在进行升级,使得茶叶市场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更高要求、更多元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茶叶市场达到质量要求,对其进行安全监管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对此,本文先从茶叶及其质量要求出发,具体探讨当前影响茶叶市场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而针对其安全监管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监管完善措施。

茶叶市场;质量;安全监管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传统,茶叶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作为重要的原料,其品质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市场价格,也关乎茶叶是否能够远销海外。因此,发展茶叶产业,对其进行市场的安全监管意义重大。就茶叶质量及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及管控方法,效果也较为明显,本文从茶叶及其质量要求展开探讨和分析。

1 茶叶及其质量安全要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茶叶市场都相当广阔,茶叶产业发展及利益空间也非常大,在现当代社会背景以及整个市场背景下,为了保持并发扬这一优势,首先应当从茶叶本身以及其质量安全入手。

1.1 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的品种繁多,并且产茶省市在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作用下茶叶的种类各有不同,茶叶中也不乏享誉国内外的名茶,诸如龙井、祁门红茶、茯苓、铁观音等等,这些茶叶生产工艺、流程等差异明显,最终呈现出的色、香、味等均各具特色,且饮用所产生的功效也不尽相同。如若将茶叶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其分类结果也不同。依照农业部对茶叶质量安全分类的标准,从茶叶的生产地、生产流程等,则可分为有机茶、绿色食品茶以及无公害茶。

所谓有机茶主要是指,该类茶叶的生产地没有任何污染,且是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生产的鲜叶,没有非天然的添加剂,经过相关机构检验认证的茶叶。绿色食品茶则是指,在标准化加工方式下产出的健康无污染的得到相关机构认证的茶,该类茶依据标准具体分为A级茶和AA级茶。在A级茶当中,其满足NY/T391-2000的要求,同时其添加的化学原料是在标准限定范围内的。而AA级茶则是在NY/T391-2000的基础上,无食品添加剂并且使用的肥料不是化学合成,在成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该类茶叶的生产以有机农业产出模式为主。无公害茶叶则是指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均在标准范围内,并且茶叶的各项安全指标依据销往地的不同均可符合标准,从大的方向来看,无公害茶叶是所有达到国家有关食品需求规定的总称。

1.2 茶叶的质量安全要求

我国针对茶叶生产及质量安全,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就茶叶的质量安全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茶叶本身以及生产的基础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饮茶过程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有害成分所占比例等。在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中,首先茶叶应当呈现出其相应的基本性能如色泽、香味、重量等,同时也应当包括一些运输加工的标志;其次,则是茶叶当中含有的不健康成分或因素,如化学残留物等应当在质量安全允许的范围内。为达到茶叶质量安全要求,茶叶从茶树的种植、摘叶、运输一直到购买者的手中,每个环节都需确保茶叶质量及安全。例如,茶树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控制农药残留,在加工环节确保加工环境的卫生,降低茶叶加工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在储存茶叶时则确保环境的干燥以免滋生霉菌。

总之,茶叶的生产加工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极为重要的部分。而茶叶流通到市场当中,进行相应的安全监管则是把握茶叶市场供应的重点,相关政府部门或机关对茶叶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一方面是对茶叶市场的良好发展进行相应的管控,另一方面也是对消费者茶叶需求及利益的保障。

2 茶叶市场安全监管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茶叶产业创造的利益非常大,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茶叶供应链条上的各生产经营者可能会不断致力于茶叶质量、茶叶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提升,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不良竞争等情况。因此,为保障茶叶市场的良好发展,目前茶叶市场要求有相应的安全监管体系,该体系能够有效实现茶叶市场的管控,但同时安全监管也面临和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关于茶叶市场安全监管及其中的问题,具体分析以下。

2.1 茶叶市场安全监管方式

由于茶叶产业供应链上,生产经营者众多,茶叶的品种也非常多,茶叶的整个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先进的管理手段等,才能够满足行业标准以及消费者基本需求。除此之外,茶叶市场还需要安全监管,形成市场约束控制其良性发展。当下我国针对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具体如下:一是将《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应用到茶叶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当中,为茶叶市场安全监管提供法律、文件支持和依据;二是明确茶叶市场当中茶叶生产经营资格的条件、生产经营许可办理程序和要求等,例如茶叶生产经营具有科学合理的加工设备、工艺流程、废弃物处理设备等,以及具备食品相关该法律法规等的条件,以实现生产经营开始环节的安全监管;三是针对茶叶生产经营过程展开日常的巡查监管,如在信息系统当中查看生产经营者是否进行身份的注册,现场查看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证件、查看茶叶的种类品质以及生产加工的环境等,并做好相应的安全监管记录;四是相关部门及机关就茶叶市场当中的茶叶安全质量进行抽样检查,例如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茶叶市场上的茶叶进行质量品质抽检,抽检严格依照抽样、取样、封样、检验等流程,并且每一环节均有记录,最终呈现《检验报告》送至被抽检生产经营者手中。抽检中出现的不合格茶叶,生产经营者则立即采取行动控制茶叶的流通或者暂停生产经营,如若不合格茶叶仍流入市场,则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给予生产经营者相应的处罚。而抽检茶叶的具体项目包括茶叶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或批号、商标等等。

2.2 茶叶市场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上茶叶市场安全监管之下,我国茶叶市场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健康,但是依据调查及相关新闻报道,茶叶市场仍然存在一些质量安全不合格等影响较大的事件。究其原因,从茶叶市场安全监管部门的层面分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2.2.1 茶叶市场安全监管链条漏洞明显

茶叶从农民种植到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是典型的贯穿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商品。而对茶叶进行安全监管,依据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在监管方面,媒体、消费者甚至政府、有关部门都会惯性地认为,市场仅作为消费环节,因此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理应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但实际上在茶叶市场这一消费环节之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会在消费环节暴露,这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整个茶叶市场的监管漏洞则显得十分明显,并且也容易发生监管失位的情况。

2.2.2 监管部门之间存在协调问题

在对茶叶市场进行安全监管的过程当中,各相关政府部门或机关等均有参与其中,但是在茶叶质量安全方面,如对茶叶的化学农药残留、对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残留等的检测力度,打击茶叶违法竞争、销售等力量,实际上还存在欠缺。茶叶质量检测、安全监管等被压缩至底层机构,监管中出现问题却无法反馈至上级进行政策的调整,无法形成合理的沟通渠道。如此一来,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有限,最终呈现的对茶叶市场监管力度则远远不如预期,由此茶叶市场则很可能发生质量问题等事件。

2.2.3 茶叶市场监管效率不足问题

虽然针对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有监管法律法规、日常监管细则等相关依据,但是从监管的实际方式和模式来看,其方式手段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例如现场查看比较粗略,茶叶质量安全的口头宣讲不够深入等,整体而言在日常巡查这一环节茶叶生产经营监管则被忽视非常精、细,监管的效率则有待考量,如此也容易发生茶叶质量安全不过关的情况。另外,在茶叶抽检方面,也存在由于程序较为繁杂、抽检指标繁多而面临检测效果及效率不足的问题。

3 关于茶叶市场安全监管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和探讨,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需要依靠相关部门、机关、生产经营者等各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加强安全监管,促使茶叶市场健康良好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对此,下面笔者提出加强和完善茶叶市场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对策。

3.1 依据法律法规落实茶叶质量安全主体相关责任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加强和完善茶叶市场安全监管,具体以茶叶生产经营者主体为切入点,明确其责任,以法律法规形成相应的约束。例如,在茶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茶叶生产、加工当中添加剂、原料等的范围、标准,严格规范茶叶的标签标识,如准确标注茶叶的执行标准、质量等级,不准确标注茶叶生产日期、茶叶原料种植地等。对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宣传或开展《食品安全法》、《商标法》等的培训,以增强其法律法规及茶叶生产经营责任意识。

同时,为确保茶叶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法律法规等进行生产,还有必要建立和健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所有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列入该体系当中,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由此,逐步加强对茶叶市场的安全监管。

3.2 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

就当前监管部门对茶叶市场监管力度、协调以及效率上的不足,则应当在监管工作方面进行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茶叶市场安全监管:(1)进一步明确监管任务:不同级别监管部门、监管部门上下级等各自的责任、工作进行明确,实现就茶叶市场中突出问题的反馈以及监管工作的落实;(2)加强各部门的监管合力:除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针对茶叶市场的监管,还可协调其他部门实施监管,如农业部门、食品检验检疫部门等相互合力,农业部门可具体就茶叶种植中农药使用问题进行监管,食品检验检疫部门可对茶叶中的有害成分进行监管等,总之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茶叶市场安全监管的压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监管的效率。

3.3 开展专项治理强化安全监管

针对茶叶市场中茶叶质量安全较为突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及机关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该专项治理行动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专项治理,二是对茶叶市场交易的专项治理。首先,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的专项治理,可以就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晒茶、加糖、落地等情况,以宣教或培训的方式开展治理,若仍然存在生产、加工不规范等情况,则予以相应的处罚等。由此,可达到促进生产经营主体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生产,摒弃茶叶加工陋习的目的,最终提升茶叶质量,确保茶叶流入市场的质量及安全。

其次,茶叶市场交易的专项治理,主要以各交易市场、经销门店、超市等为主要的治理对象,检查茶叶经营者主体资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产品检验报告等情况,督促茶叶经营者自觉落实各项自律制度,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把好茶叶的进货关、销售关和退市关,切实防止不合格茶叶流向市场,做到源头可控、去向可查、问题可溯、责任可追,确保上市茶叶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叶属于日常消费品,其质量安全无论是对消费者而言还是对茶叶产业发展而言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茶叶市场进行安全监管的意义重大,希望以上关于茶叶市场安全监管的探讨能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刘新,张颖彬,潘蓉等.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2):16-19.

[2]江然.茶叶市场中农药残留问题分析[J].蚕桑茶叶通讯,2014(2):29-32.

[3]郭燕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J].林业经济,2014(7):98-101.

[4]叶小辉,高香凤,江铃等.福建省茶叶质量安全发展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J].福建茶叶,2016(12):3-4.

[5]陈尧荣,张燕.福安市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与监管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2016(Z1):94-97.

[6]霍红,段铁箭.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125-127.

[7]李越,陈喻伟.基于农残标准立法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茶叶加工,2015(5):69-72.

张 欣(1981-),男,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执法安全问题及法律法规。赵 晶(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治安,交通管理。

猜你喜欢

生产经营者茶叶监管
《茶叶通讯》简介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备案的通告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香喷喷的茶叶
我国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
便携式茶叶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