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癌毒理论探讨攻毒治法抗肿瘤转移
2018-01-19李慧杰齐元富李秀荣
李慧杰,齐元富,李秀荣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癌毒是区别于痰、瘀、热毒之外的具有致癌特异性的一种毒邪,亦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因素。攻毒治法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临床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选取适宜攻毒方药,并注重平衡扶正与祛邪的力度,多可获效。以下就攻毒治法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做一探讨。
1 癌毒概述
“癌毒”概念源于中医“毒邪致病”学说,多数医家认为癌毒是机体正气亏损,加之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强烈的特异性致病因子,具有隐匿性、凶顽性、易流注、易伤正、难消除等特性[1]。周仲英团队创立的癌毒病机理论指出癌毒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基础上,受内外多种因素诱导生成,其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2]。而凌昌全认为,癌毒是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所形成的积块,强调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且在肿瘤病机转化及转归预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
2 癌毒与肿瘤转移
“毒聚”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影响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残存癌毒符合中医学中“余毒”致病学说,癌毒之邪其性走串,易乘虚鸱张而余薪复燃,四行旁窜,残余毒邪与人体正气相争,正胜邪退,疾病趋于稳定好转;正不抑邪,肿瘤则复发转移;加之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过劳以及治疗时攻伐太过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进一步加重正气亏虚,蛰伏之余毒、伏邪乘虚而进,导致肿瘤进展[4]。具体分析,基于癌毒易流注的特性,其走窜不定,善变不居,易于扩散,可随血脉运行至全身,加之其难消除的特性,可在不同部位形成癌肿,发生转移;再则癌毒具有易伤正的特性,随病情进展,不断耗散正气,导致机体驱邪能力下降、甚则无力抗邪,癌毒趁机肆虐流窜全身,加之其凶猛顽固特性,可发生多处转移。由此可见,癌毒不仅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亦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是肿瘤转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 攻毒治法
攻毒治法考其本义,“攻”,治也,与补法相对应,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破血消瘕、荡涤逐痰、破积导滞、通里攻下等方法均在此范围;“毒”一指疾病凶险、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的一类疾病,如肿瘤、恶疮等,也指某些因毒致病的传染、秽浊之邪所致的病症。因“毒”致病,当从“毒”论治,以毒攻毒法,其广义指针对“毒”施治的特殊治疗手段与方法,狭义指以有毒之药治病;现代攻毒治法多偏向狭义,《中医大辞典》中写到,治法术语“以毒攻毒”是使用有毒药物治疗恶疮病毒的方法。可见,攻毒治法可理解为应用有毒中药治疗恶疮等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且以祛除癌毒、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为核心目的。章永红等将肿瘤攻毒治法具体分为解毒攻毒法、化瘀攻毒法、化痰攻毒法等,分别指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积、化痰软坚功效的中药消除癌毒的治法。
4 攻毒治法抗肿瘤转移
肿瘤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抑制肿瘤转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中医药在防治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攻毒治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癌毒致病,贯穿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可导致、加剧肿瘤侵润转移,加之其难消除特性,可转化为余毒伏邪,伺机侵袭、促进复发转移,因此,临床中肿瘤治疗当以祛除癌毒为目的,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全程辨证应用攻毒治法。早在《景岳全书》中就有“凡积聚之治,……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的论述,提出肿瘤治法以“攻、消、散、补”为主,多用攻毒治法治疗肿瘤。王笑民等主张攻毒治法分期论治肿瘤,初期阶段邪盛正未衰,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采用多手段最大限度祛除癌毒,并注重维护机体正气,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中期阶段正邪相争,治疗祛邪与扶正并重,临床多根据情况分别采用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等治则,并顾及余毒情况、处方合理配伍,清除体内剩余癌毒、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晚期阶段邪盛正衰,治疗当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抗癌之品,目的在于抑制癌毒生长,提高机体抗邪能力,尽量为进一步抗癌为主的治疗提供条件,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5]。结合现代药理毒理研究,攻毒治法中有效抗癌中药以有毒之品居多,如斑蝥、蟾蜍、壁虎、蜂房、雄黄、半夏、天南星等单味药,六神丸、蟾酥丸、小金丹等成药,化疗药提取物喜树类、鬼臼类等,多项研究表明,此类有毒药物可有效杀死癌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其作用机制包括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诱导分化作用等[6-8]。
综上,基于癌毒理论从致病因素、古今文献、现代研究等角度论证攻毒治法在抗肿瘤转移防治中具有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攻毒治法抗肿瘤同时也可耗损人体正气,需配伍扶正类药物辨证合理应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5 抗肿瘤转移常用攻毒方药
众多毒性药物具有明显的毒性抗肿瘤作用,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转移攻毒方药以单味药、复方、提取物简单分述如下。
常用单味药如蟾蜍、斑蝥、壁虎、蜈蚣、全蝎、雄黄、蜂房、半夏、天南星、北豆根、重楼等。动物类中如蟾蜍是蟾蜍科动物的全体;辛,凉,有毒;具有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之效;临床多用于疔疮、恶疮、阴疽、瘰疬、臌胀、水肿等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蟾蜍不同部位及其制品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肠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中的华蟾素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9-11]。矿物类中如雄黄是硫化物类矿物;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杀虫之效,多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等,研究表明其对多系统肿瘤如血液科肿瘤、妇科肿瘤、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皮肤科肿瘤等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与多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诱导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有关[12-14]。植物类中如重楼是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支花的根茎;苦,微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常被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而皂苷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且剂量与抗癌活性呈正比[15-16]。
常用复方如六神丸、小金丹、蟾酥丸、鳖甲丸、三棱丸等。六神丸: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组成,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之效,多用于咽喉肿痛、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等,而多项研究将其作为攻毒法治的代表方剂探讨其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及机制。前期我科室选择六神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完善了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巩固了攻毒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临床研究发现,六神丸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胃癌、肺癌等有增效减毒作用,证实以毒攻毒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17];实验发现六神丸可有效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抑制Lewis肺癌小鼠、H22肝癌小鼠相关转移的发生[18-19],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小金丹由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乳香、没药、归身、麝香等组成,具有辛温通络,散结活血之效,多用于治疗瘰疠、瘿瘤、阴疽等病;蟾酥丸由蟾酥、雄黄、朱砂、轻粉、寒水石、枯矾、胆矾、乳香、没药等组成,具有解毒消肿、辟秽疗疮、活血定痛之效,多用于疔毒恶疮、痈疽、乳痈乳发及无名肿毒等的治疗;研究表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可抑制肿瘤转移[7,20]。
提取物如喜树类、鬼臼类等。其中,喜树碱是从喜树树皮和枝干分离出来,传统中医早已将其应用治疗癌症,研究亦证实其有显著的抗癌特性,但具有溶解度低、不良反应多等缺点,而后续开发出多样合成喜树碱及衍生品,获得较好疗效[21]。长春新碱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研发,作为天然植物抗肿瘤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22]。
以上攻毒方药均在抗肿瘤及肿瘤转移方面彰显疗效,临床应掌握该类药物的适宜剂量合理应用,避免攻伐过度损伤正气。
6 小结
癌毒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以毒攻毒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基于癌毒特性、癌毒与肿瘤转移关系、以及临床实践中攻毒方药抗肿瘤及肿瘤转移的有效性,认为攻毒治法抗肿瘤转移具有可行性。而临床应用时需评估患者个体情况辨证论治,强调注重攻毒与扶正的平衡原则,力争在保证患者机体耐受的情况下祛除癌毒、抑制肿瘤转移。此外,在药理毒理实验基础上的抗肿瘤有毒中药的合理开发应用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