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在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19毕鹏飞

医药前沿 2018年3期
关键词:流性胆汁幽门

毕鹏飞

(五通桥区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80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当患者发病时,会垂涎胃酸、胃痛、嗳气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存在较大的影响。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由于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受损或者在进行胃切除术后,导致十二指肠内的大量内容物胆汁、肠液等向上反流进行入胃内,使得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消化液直接作用于胃黏膜而引起的炎性反应。其发病率较高,影响较大,因此应尽早治疗,而在治疗前进行准确的诊断则是有效治疗的基础。本文选取42例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胃镜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2例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7年4月,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例,19例,年龄范围19~76岁,平均年龄(45.5±1.5)岁,病程2~4周,平均病程(2.5±0.5)周,分析其基础资料发现,资料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出现疑似胃炎的症状,无精神和认知障碍,查体合作,无严重外伤和重要脏器的损伤。排除标准:排除有精神和认知障碍的患者,不能配合此次检查,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排除。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胃镜检查,在检查前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以确保其生命体征均正常,建立静脉通路然后给予0.05mg的芬太尼静脉注射,然后给予异丙酚2.0mg/kg以4mg/s的速度缓慢静脉推注,用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等患者肌肉松弛,呼吸平稳、呼之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胃镜检查[1]。在胃窦部的大小弯侧与幽门距离2~3cm处取2块以胃镜对其行组织学监测,并且检查完成之后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另外,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其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和临床判断标准

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判断标准:通过实行胃镜检查,胃镜中显示黏液为黄色或者存在黄绿色的液体,而且在胃黏膜上有明显的胆泥黏附或者黏膜发生黄染,黏膜颜色为牛肉红色,同时有充血、水肿以及糜烂,所存在上述现象,则表明为胆汁反流性胃炎[2]。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以软件SPSS 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计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值检验,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值检验,若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则采用P小于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胃镜检查表现

通过进行胃镜检查,可以看到患者局部黏膜有充血水肿、充血斑点以及糜烂等一些慢性胃炎的症状,黏膜上有部分显示为牛肉红色,同时向周围弥漫,质地较为脆弱,胃底的黏液中出现了明显的浅黄色以及绿色的胆汁状液体,在胃壁上有一层黄色的黏液胆汁覆盖,患者幽门口存在松弛或者呈开放状态,如合并幽门管溃疡或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则会发现其幽门出现变形,十二指肠混合胆汁以水流状或者泡沫状形式由幽门向胃腔内反流,部分患者发作较为频繁。

2.2 分析检查后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后两组数据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1。

表1 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检查后的准确率(n/%)

3.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由于患者胃部幽门括约肌功能失用或者受损,导致胆汁、肠液等向上反流进入胃内,对患者的胃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研究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慢性胃炎中占12.3%。而对于反流性胃炎用胃镜进行诊断则简便快捷,但是采用胃镜诊断后则不能进行计量诊断。而胃镜在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时,会对患者的咽喉部和食管造成一定的刺激,使得胃底以及胃体肌肉舒张,使得患者胃体积扩大,幽门括约肌和胃体会有逆蠕动以及痉挛性关闭出现,从而容易发生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症状,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目前,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实行胃镜诊断以及病理诊断,其诊断准确率均较低,其可能的因素有:(1)对于不同的厂家以及不同的型号的胃镜,内镜的灯光强度不同,因此检查后所显示的图像、饱和度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会对胃镜下的诊断存在影响,使得诊断结果存在误差;(2)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胃腔内存在过多或者过少的气体,也会对胃镜直视下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3)检查医师过分的相信胃镜下的检查,从而不进行活检,使得诊断遗漏;(4)对于不同的操作者,其主观判断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5)进行病理活检的组织部位不准确,缺乏深度,从而影响诊断的结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胃镜检查确定病变胃部后进行病理活检,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给予患者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经本文研究显示,给予胃镜检查后其诊断的准确率85.71%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80.95%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且经胃镜检查后发现患者胃部黏膜的颜色、胃内溶液等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表现相似,再结合病理学检查,从而判定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综上所述,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给予胃镜检查的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与病理检查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1]丁德敏.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7):1269-1270.

[2]樊小勇.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9):21-22.

猜你喜欢

流性胆汁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