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语法难点及教学对策
2018-01-18唐婧吴玉西
唐婧 吴玉西
摘 要:我院老挝泰国留学生在语言班集中培训一学期后,交流基本无障碍。但对留学生自身汉语能力而言,在从HSK3级到HSK4级的提升中却极易出现瓶颈,较难突破HSK4级。本文拟综合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例及问卷调查,总结我院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难点,探究原因提出对策,从而提高汉语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级阶段 汉语学习 语法难点 教学对策
在笔者任教过程当中,常听到留学生在课堂上及日常交流中的汉语表达不够地道,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笑话,关键原因是语法使用出现偏误。词汇量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课后阅读面及强化记忆来实现,课堂上成效甚微。但语法的教学及练习,则主要依靠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师及留学生的配合。如不及时纠正一些语法偏误,容易出现固化现象。为了更好地帮助我院两国留学生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笔者认为,调查清楚初级阶段汉语语法学习难点很有必要,教师及时对症下药,才能避免同一个语法点出现高频率偏误。
本課题组成员在课上课后进行及时搜集整理,发现学生在汉语语序的定中结构、状中结构、虚词“了”“的”“在”等方面易出现语法偏误。因此,本文从以上几方面来探讨泰国老挝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并提出合理教学对策。[1]
最早系统的阐述第二语言习得偏误研究的学者是科德(S. P. Corder 1967),他首次将偏误(error)和失误(mistake)区分开来。国内语言学者鲁健骥又将偏误按性质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偏误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来找出异同。本文拟运用此偏误分类的基本框架,设计出包含以上四类语法点的调查问卷。[2]
一、定中结构错序
作为孤立语,汉语表达主要依靠语序变化和虚词位置及增删。老语泰语同为孤立语,虚词在表达中也很重要。但是,汉语同老语泰语的定中结构有差异。
1.单个定语的定中结构
汉语中,单个定语的正确表达是定语(即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即前偏后正。而在老语泰语中,正确表达是中心语在前,定语在后,即前正后偏,如:
中国:漂亮(定语)+ 妈妈(中心语)泰国:妈妈(中心语)+ 漂亮(定语)
但在笔者及课题组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常按母语表达:
汉语:我 有 两个 姐姐。 留学生:我 有 姐姐 两个。
2.多重定语的定中结构
一般说来,汉语多重定语顺序:①领属、时间、处所 ②指称、数量 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要置于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
汉语: 她的 那个 爱哭的 胖 儿子。
老语泰语:儿子 胖 那个 她的 爱哭的。
留学生:她的 那个 胖 儿子 爱哭的。
二、状中结构错序
1.单个状语的状中结构
汉语中状语位置都在中心语前,这同定中结构一致,都称作偏正结构。在有主语的情况下,状语位置可在主语前(少数),也可主语后(多数),决定状语和主语位置的因素主要是状语的功能和词性。在老语泰语中,状语一般置于中心语之后,构成主从结构。
正确:慢慢(状语)+ 跑(中心语) 正确:大声(状语)+ 唱歌(中心语)
留学生:跑(中心语)+ 慢慢(状语) 留学生:唱歌(中心语)+ 大声(状语)
2.多重状语的状中结构
汉语中多重状语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原因或条件②表时间、处所③表范围、程度④表情感。即:为了什么—何时—何地—范围—怎样—和谁。如:
正确:星期天 李华 在学校 跟同学们 认真地 排练 节目。
表时间 表处所 表范围 表程度
在老语泰语中,同样存在多重状语,和汉语不同,老语泰语的状语分布在中心语的两端,所以既可位于中心语前也可位于中心语后,更复杂。但就表达习惯而言,一般常用表达是状语位于中心语之后。[3]
如: 留学生 感兴趣 对武术课 非常。
也可: 对武术课 留学生 感兴趣 非常。
三、虚词“的”“了”“在”的遗漏、误加、错序
1.“的”“了”的遗漏
即汉语句子中缺少了必备的语言单位——虚词,就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甚至是语法错误。如:
*他旧电脑卖了。(他的旧电脑卖了。)
*吃饭然后去教室。(吃了饭然后去教室。)
2.“的”“了”“在”的误加
即“错误添加”,是句中出现了不该出现或多余的语言单位,该偏误在“了”、“在”两虚词中频率尤高。如:
*我一般在晚上9点睡觉了。(我一般在晚上9点睡觉。)
*暑假我要出去旅游的。(暑假我要出去旅游。)
*我来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汉语。(我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汉语。)
3.“了”的错序
错序,指在句子中语言单位出现在错误的位置。如:
*我跑步了很累。(我跑了步很累。)
*睡觉好了再去运动运动。(睡好了觉再去运动运动。)
四、语法偏误原因探究
汉语中单一偏正结构相对固定,大量练习能较好掌握。而多重定中、状中结构因成分多,又涉及定语、状语的具体功能与语法意义,极其复杂。而虚词的位置和增删很灵活,更是影响语义表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1.母语负迁移影响
即母语干扰,任何一门外语在学习的初级阶段都无法完全回避母语的迁移影响。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不自觉使用其母语及表达习惯,对汉语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负面影响如不及时消除,汉语水平就会停滞。我院留学生的母语习惯前正后偏和虚词位置相对固定的模式,这同汉语前偏后正和虚词位置灵活多变相反。因此,母语负迁移是产生语法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交际策略的影响
Tarone(1977)把交际策略归纳为五点:回避策略、转述策略、借用母语策略、求助提问策略、模仿及手势语策略。我院留学生产生以上偏误主要用了回避策略和借助母语策略。回避策略是基于能实现基本的无障碍交流前提下,留学生回避语法点正误,以能表达作为最终目的。其次,留学生遇表达困难时,直接借用母语,一旦达到表达目的,就回避语法点。因此,这两个交际策略常常同时使用。
3.教学语境的影响
对汉语教学过程而言,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或选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和引导、课后复习巩固任务的布置等,每一环节都会影响最终教学效果。
我院留学生第一年课程分别是汉语综合(侧重语法)、汉语听说和汉语读写。其中综合课程采用校本教材,侧重乐山本土文化切入及相应词汇语法的教学。在HSK3—HSK4级的题型变化以及水平考试语法点上还较薄弱。因此综合课课堂上,教师一般重点讲授课文中提到的语法点和纠正学生口头表达,系统全面的语法教学较欠缺。其次,学生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多让学生造句或就某话题写作,并未反复将已学语法点总结练习。再次,因我院招生范围和乐山地域因素,我院学生主要是四川甚至乐山本地生源,因此留学生的语境主要是方言语境,学校中普通话氛围不浓,留学生会忽视标准汉语表达。
五、建议与措施
1.分小班教学
我院目前的留学生分班基本上是25个学生成一个班,留学生圈子大了,汉语学习氛围就不浓。学生在课上课下交流都依靠母语,很难形成汉语表达的习惯。
2.自编教材的修订
我院汉语综合课使用自编教材《汉语能力训练教程》,已修订两次,但着重修正编写错误及文本简化。对HSK4级中高频语法点和学生易错语法点的嵌入不多,因此在今后修订中可适量增加本文提及的语法难点。
3.建立高频语法题库
对于综合课后学生作业的布置,教师习惯性以生词造句,写短文等,集中的汉语语法练习题几乎没有,因此可以考虑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常见及易错语法题库,便于学生巩固。
參考文献
[1]周哲明.泰国初级汉语语法教学研究——以朱拉隆功大学《基础汉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
[2]卓彩.新HSK四级书写(完成句子)题型分析及应试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3(5)
[3]邱鲁阳.汉泰语中定语的语序差异及泰国学生汉语定语习得研究——以清迈皇家大学二年级教育班为例[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作者简介
唐婧(1986—)女,四川省乐山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