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浅析

2018-01-18彭丹刘新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2期
关键词:社工志愿者

彭丹 刘新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一支联动队伍。本文通过阐述建立 “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的意义,分析两者结合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对“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联动服务  社工+志愿者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41-02

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公共管理、社会公益和社会援助等事务工作越来越需要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众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能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缺陷。在西方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的普及程度很高,与其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密不可分。从本质上来讲,志愿服务也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

社会工作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社会工作的实施主体是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工,为社会提供科学、专业及元化服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的社会工作是建设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补充。

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从定义上看来,两者都是帮助他人的行为,因此社工与志愿者有着相似之处,这也是两者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两者间能取长补短,极大的发挥两者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建立服务型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的阐述

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是指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专业社工引导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配合社工进行服务,两者共同改进服务机制,通过调配两者的社会、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两者的共赢。在联动模式中,社工起引领作用,志愿者是重要基础。

1.志愿服务是社工服务的基础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起步较晚,直到2006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方案才正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社工还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职业。社会公众普遍对社工、社会工作不够了解,导致社工在人力、社会资源的调度支持度不够。而志愿服务在我国有着多年的优良传统,志愿服务有着广泛的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度,广大志愿者在我国社会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他们数量大、有着极强的号召力。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能使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社工服务的覆盖面更广泛,提升服务的社会覆盖率。此外,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工开展服务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数据和经验。

2.社会工作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尽管志愿服务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但是在目前,不少志愿组织及志愿服务活动普遍面临着人员流散、管理缺失、服务缺乏特色、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工作,它有着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此对志愿组织、志愿者进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帮助志愿者掌握科学、专业的助人方法,从而提升服务的效果,从而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社工还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正确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改进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志愿服务朝专业化发展。

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就是充分发挥社工专业性和科学性,在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加以引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弥补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管理不够系统,自由性较大的不足,志愿者的充分参与、协助、配合,弥补了社会工作在在人力、社会等资源上的不足。两者能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率服务体系。

二、“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在服务中面临的问题

1.“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公众了解不深入

社会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对社工机构及社工认识模糊,有的人则认为社工就是“义工”,将社工等和志愿者划等号。在我国,在多年的传统教育影响下,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志愿者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社工。许多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习惯于求助志愿者。要在社工和志愿者之间进行联动,在服务中相互配合,还存在着一定障碍。

2.“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存在局限性

目前,社工和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的嘗试已经在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开展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中国,社工机构属于民政系统管理,而志愿者组织则属于共青团系统,他们在某些服务领域和对象上存在着交叉,两者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有时产生协调不畅的现象。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志愿服务工作自发性,群众性,容易忽视活动规律,从而导致两者联动的不和谐。有的志愿者、志愿组织觉得活动中社工处于强势地位,认为不该受到社工指挥,存在抵触思想。

3.“社工+志愿者”联动的平台及载体不健全

“社工+志愿者”的联动,不是简单的把社工与志愿者两者召集在一起完成某个服务,它应该包括服务配对、资源连接、联席会议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社工与志愿者之间展开必要的沟通。但是目前看来,社工资源与志愿组织资源之间缺少信息共享的平台,从而导致了二者之间直接的合作与交流不多。社工组织协调的长处无处发挥,而志愿者想从事公益服务却得不到指导和支持。社工、志愿者处于分散状态,缺乏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构建两者联动的平台,提供相应的载体,是关系到两者联动是否能进行的重要问题。

三、“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一些建议

1.建立社工、志愿者合作促进组织和项目

鼓励社工、志愿者建立申请成立促进合作服务的专业机构,例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中心”等,依托这些机构,开展推动合作的服务,开发多样化的合作促进项目。另外从政府部门、社会机构所支持的社工服务、志愿服务的项目中,拿出一部分项目,作为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创新项目,并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

2.健全和完善社工和志愿者相关制度,要充分体现两者的互动

社工在联动模式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要有一大批具备职业资质的专业社工,目前国家已经推出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资格制度、水平能力制度,在此基础上,应该深化社工注册管理制度、完善社工继续教育制度、严格社工从业规范制度、重视专家评估制度。

志愿者是联动的基础,社工不是简单的把志愿者召集起来,完成任务就行,社工除了要对服务活动本身提出意见外,在开展服务之前,应对志愿者进行必要理论和实务的培训,建立服务记录制度,了解其从事服务工作的情况和表现,在此基础上,要对于志愿者的服务表现和质量要给出合理中肯的意见,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有所收获和成长。同时,对于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应该做好必要的保障和服务。在工作中两者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3.建立社工和志愿者联动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目前,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都有各自发布信息的网站、微博、公众号,但是二者之间缺乏一个实现社工、志愿者服务信息的共享平台。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整合了社工、志愿者两者信息互联网平台,在数据上实现两者的信息共享。利用这个平台,社工可以有针对性的调取所需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发布机构的服务计划,在服务结束后在线评定志愿者表现。志愿者利用平台则可以获取感兴趣的招募信息,了解服务项目、社工及机构的基本情况,并在服务后了解自己的服务评价。

4.建立“社工+志愿者”合作培养模式

社工有专业的培养标准和职业制度,而志愿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两者应打通渠道,吸纳优秀的社工人才进入志愿组织,鼓励社工专业机构对志愿者进行辅导培训,支持优秀志愿者参加社会工作水平能力考试并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工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青春社工
志愿者之歌
我是小小志愿者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