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策略
2018-01-18曾聪
曾聪
【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板块内容和类型的更新变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比对新教材中“日积月累”的版块内容以及列举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适用的教学实例,试图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日积月累 内容解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65-02
从2017年秋季新学期开始,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应用于小学一年级,现已扩展至二年级下册共四本书三十二个单元。而作为单元总结的“語文园地”,正好承担了综合语文能力训练的责任。其中“日积月累”板块是“语文园地”的常规板块,每单元出现一次。该版块的设定完全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的要求。而且“日积月累”板块所提供的内容正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必要知识储备,是促进学生发展、打下语文基础的“背景信息”。这些材料打通了中国语言文字与历史长河的关联大门,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和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不过,“日积月累”板块对于小学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所以目前阶段,一线教师们依然处在利用备课和教学结合学生反馈不断总结调整的“探索期”。正因为如此,“日积月累”板块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和学生简单地认为,词句的抄写背诵便是“日积月累”,因而使这个模块的教学存在着简单化、机械化、枯燥化等现象,以至于学生积累的语言得不到充分运用。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充分解读这一板块的基础上,对目前一、二年级四册教材共30个“日积月累”专栏进行整体观照,采用纵横对比方法,得出各板块间的联系与异同,从内容和类型两个方面对整个板块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若干关于“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策略。
一
要发挥“日积月累”这一板块的教学作用,教师应引领学生联系各单元的整组课文、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等细细品味,把“日积月累”的教学引向动态、悟“意”和活用的轨道。所以,如何为“日积月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它也能扎实鲜活起来,真正发挥日积月累的功效呢?让我们对各“日积月累”板块进行一番解读再做评析。
目前已使用的四册部编本教材(一上、一下、二上和二下)总共有30个“语文园地”栏目,而每单元对应的“日积月累”板块也总共出现了30个。经总结归纳,将30个“日积月累”教材实例根据横向(类型)纵(单元联系)向分别统计如下:
1.横向(罗列格式:体裁类型——数量所在——单元)
歇后语(1):一下5
对联(1):二上2
名言警句(3):一下7、二上6、二下7
成语(3):一上7、一下1、二上8
歌谣(4):二上6、二下3、二下4、二下5
【说明:十二生肖与《弟子规》都有歌谣版本,遂统一归纳进“歌谣”类型】
俗语谚语(4):一上4、一下6、二上4、二下2
古诗(14):一上1、一上5、一上6、一上8、一下2、一下3、一下4、一下8二上1、二上3、二上5、二下1、二下6、二下8
从整本教材中将这些内容提取出来统一进行横向比对,我们可以看出,低年级语文统编版教材的“日积月累”板块与各单元体裁和目的各异的课文内容不同,它是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启蒙这一块,这也符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篇目增加”的大方向。
不论是古诗、谚语还是歇后语、歌谣等形式,都是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前人智慧的体现,正是通过这种周期性的反复浸润,去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效果。
2.纵向(联系)
纵向归纳是以“日积月累”板块是否与该单元内容具有联系即教学链接为标准的。经过详细比对,由于部编本低年级注重识字教学,一二年级的四册课本编排十分重视“识字”单元和其他单元的混编,每一册都有一个或两个“识字单元”。所以,在这种低年级混编单元不是特别注重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的前提下,“日积月累”与单元课文的联系延伸性并不强。但仍可以从中整理出一些教学链接的类型:(1)单元“语文园地”内部板块的交叉识记;(2)主题单元与“日积月累”的联系;(3)群文阅读与本单元“日积月累”的联系。
“日积月累”栏目安排在回顾拓展部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按部就班,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教学。其实,“日积月累”是前面知识学习的提炼与补充,与文本形成一种较好的互补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具有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意识,善于设计,比如在课前导入、课中过渡、课后总结时穿插进“日积月累”学过的知识如古诗等,巧择时机,勾连起“日积月累”。
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那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日积月累”板块或者这个学段的内容时,应该如何把握“积累—应用”的一个度才能达成上述目标呢?
结合“日积月累”这一板块内容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情分析后,笔者的结论是:对低年级学生不要求扩展太宽或者创作成分太多,而是尽量利用内容上的联系以及各种有趣形式,激发儿童特有的意识及能力来获得更多启发。
具体而言,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日积月累”的教学不能走“死记硬背”的路子,还应有更加鲜活、惬意的方式让学生们产生兴趣,记得轻松一些,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进行“日积月累”。所以,“日积月累”的活用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以超出一二年级学生心智与能力的方法来实现。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最大效能地开发其教学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积累语言、主动地拓展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观察与研究,笔者以为下列策略值得重点关注。
1.内容上的教学策略
通过前面对“日积月累”板块的横纵向比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中的关联。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种联系进行综合交叉运用,即教学链接的互通互融,使得整个板块和整个知识体系“立体互利”。
(1)独立案例:
纵观教材,有些“日积月累”的学习目标是联系单元主题,深化拓展文本内容,间隔编排的。如果孤立地学习“日积月累”,学生难免觉得乏味,但是一旦与主题课文联系起来进行学习,那么“日积月累”就立马厚实起来。
比如,以下三个单元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就可以经过精心设计形成相互串联,在单元的收尾——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板块,使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来次“回顾”(举例格式:单元——单元主题——单元课题——板块内容):
① 二上4(写景):《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
本单元“日积月累”内容(写景俗语):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② 二上8(动物寓言):《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
本单元“日积月累”内容(与动物有关的成语):狼吞虎咽 龙飞凤舞 鸡鸣狗吠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害群之马 胆小如鼠 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
③ 二下3(中国文化):《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
本单元“日积月累”内容(十二生肖/地支):子鼠丑牛 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 戌狗亥猪
(2)整合案例:
又比如,在教學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板块时,可以按照以下教案设计把之前多个关于成语的“日积月累”板块和该单元关于动物“狐狸”的课文同性联动起来:
① 导入: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学了三篇课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角,是谁呀?(狐狸)
② 那我们本单元还学了一个关于“狐狸”的成语,是哪一个?(狐假虎威)有同学能给老师复述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吗?(复习课文内容、重温寓言含义)
③ 进入本单元“日积月累”板块的学习: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动物的词语吗?
④ 重温:我们一年级的时候也在“日积月累”板块学过几个包含动物的词,大家还记得吗?(一下1:莺歌燕舞、百鸟争鸣)
⑤ 说到成语啊,我们一年级也学习了几个比较特殊的成语,他们都不是四个字的,大家还记得吗?老师有其中一个成语忘了是什么意思了,有人能给老师解答一下吗?(一上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⑥ 延伸: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动物)成语呀?
2.形式上的教学策略
除了在内容上下功夫,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充分整合课内资源,再切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日积月累”的教学方法扎实灵动起来。
策略1:游戏合作竞赛
游戏竞赛是有趣又充分发挥小学生竞争意识的一种教学选择。选择这种方法时应注意合作共赢理念。
有些“日积月累”可以用来当作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作为训练,如果一个个点名背诵,这样就会让竞争欲望强烈的小学生们选择暗暗较劲,在比快的同时忽略了背诵理解的质量。而利用小组形式来开展竞赛,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在小组合作时,并不强调个体突出而是团队一起达标,这样组内成员就会相互督促支招。让群体促个体,就既能在激情与挑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成有效积累。
在合作的前提下也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日积月累”。
如果是一些纯记忆的“日积月累”,由于数量较多、内容又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它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可以尝试使用击鼓传花游戏来一个个强记。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都是十二生肖纪时——“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学生就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来记住这些对应的搭配,前一个同学说了12个中的一个,那拿到花后另一个同学就接上一位同学的生肖纪时。如此循环往复几遍,自然就把对应的顺序和搭配记住了。
策略2:语境运用
很多老师在教学“日积月累”板块时都尝试了鼓励创作的方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是关键,应用就应该是上限了,至于创作可能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统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不建议有太多的学生创作成分,而是把识记的标准定在日常运用。毕竟只积累不运用,那只是静态的语言材料,未能活化的记忆痕迹可能会稍纵即逝。积累并能运用的语言才是活性语言,积累并运用的过程才是真正提升语言素养的基石。而“模拟情景,尝试运用”的方法正好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运用中有效积累。
◆情景诱导
智者云:“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最生动的教科书。因此,日积月累的学习,要能放进生活万花筒中,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主动调用语言积累,从而促进应用训练。例如一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是一组关于读书求学名言警句,当学生朗读多遍充分理解后,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给学生提出练习并检验他们掌握的程度:
“我们平时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和应用,比如你的同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你就可以劝解他。当他遇到问题又胆小不好意思去问老师,你可以劝他?(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又或者当你的小伙伴老是羡慕别人一点就通自己却不愿意专心精读课文时,你可以告诉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董遇)……这样原本像口号一样句子,就通过与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运用中记得牢,又彼此受到了教育。
◆背景引入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和促进文本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对写作背景的介绍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中的《赠汪伦》时,教师可以介绍诗歌的具体写作背景,然后再问同学们如果是你送别李白,你当时会踏歌唱什么呢?于是在同学们纷纷唱别中他们也就更懂得那份“李白与汪伦”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都说文章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能较好地将作者和写作背景作一番介绍的话,就可以让学生把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这样理解性的积累就更加轻松愉悦。
总之,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把“理解—积累—运用”揉在一起,把难点分解在各个环节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语言材料内化,课后就无需再花精力去背诵和默写了。因此,老师在平常教习“日积月累”时应注意创设语境,让他们在结合“日积月累”所学去表达的过程中,完成“积累—运用”的浸润和转换。
策略3:画语结合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教学“味道”要求更高。“味道”不好,他们就会“偏食、挑食”。所以,教师做好添加“教学佐料”工作,使“菜肴”从乏味到可口,色香味俱全,显得至关重要。比如“日积月累”中有许多词句取景状物,意境优美。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以合适的画面,以画为引,创设诗词意境;以画为线,指引学生吟诵,使积累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中描写自然风光《风》的诗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和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日积月累”中描写江中夜景的诗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还有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中的8个成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等可以联系在一起,尝试这样教学:(1)根据以上词语,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请小朋友依据以上词语, 画画自己眼中的春天。(3)选择以上词语,说说自己的画 。
在上述词语教学实例中,教师让孩子们通过想象画面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首先,依托词语展开想象,再从想象走入画面,最后,根据画面输出词语。这样的教学,不仅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具有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辅助效果。除了配上优美的画面,不妨再加点轻柔的音乐,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欣赏,自然能领悟到诗句优美的意境,兴趣也被大大激发了。可谓是“诗画相配谐趣相济”。
策略4:模仿演绎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加深语言积累的印象。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学习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再现钓鱼小儿的垂钓景象,既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又增强了平时没有钓鱼经历的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教学,既联系所学内容,又让学生在肢体动作中真正掌握了诗歌意境,使他们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就能学得高效扎实。
总而言之,“日积月累”板块看似是积累,但最终的目标是能够融会贯通去应用,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時要有适时提及日积月累相关内容的超前意识,再将日积月累适当回扣课文。通过这种双向重复识记让课文内的积累印在学生脑中。再通过外加的教学策略使得积累高效运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使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应用“日积月累”,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