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共生理念下小学语文的实践探索
2018-01-18张洪娜
张洪娜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课程结构与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师生共生理念以教学相长为目的,认为学生有主动学的权利,而教师则应为小学生的主动学提供必要的教师帮助与支持。本文将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两个最主要的角度分析基于师生共生理念下小学语文的行为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共生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57-01
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就师生关系展开了历史性的探索,总共可分为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师生共生三个阶段。以教师为主理念十分看重教师在传递语文知识方面的作用,将教师看成是语文知识的“代言人”,将学生看成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以学生为主理念过于强调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但是小学生还未形成稳固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过于放任自流,那么小学生便根本无法获取语文知识;师生共生则同时强调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动性与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师生共生理念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则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保护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
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师生共生理念的基本前提。虽然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较少,但是由于语文是我国母语课程,所以小学生从牙牙学语阶段便开始积累语文学习经验。这个特殊的学科性质就表示小学生有学好语文的经验与能力,而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历探究语文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多组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尊重小学生的个人观点,允许小学生提出质疑与不同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建构活动的乐趣与意义。
就如在《长相思》教学中,为了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笔者便要求小学生在课前自主调查《长相思》一词的写作背景,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翻译《长相思》的内容。《长相思》是纳兰性德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纳兰性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生活中的美抒发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美的高尚情感。通过调查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小学生可对这位古人有真切地了解,知道纳兰性德一生为国效忠的伟大经历,了解纳兰性德忠君报国的高尚情操。但是,《长相思》一词却蕴含了一定的忧愁与烦恼,这便可以让小学生了解纳兰性德在享受天伦之乐与忠君报国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使其进一步体会词人的相思之苦。如此一来,小學生便可从根本上把握《长相思》的情感与内涵。在课堂上,小学生可自由表达个人想法。有的小学生认为纳兰性德一生戎马征战,却必须抛弃天伦之乐,所以纳兰性德是孤独的、寂寞的;有的小学生则认为纳兰性德天涯行役,实现了自己保家卫国的伟大理想,所以必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苦果,但一切都值得,等等。不管小学生提出什么论点,我都会点头示意,保护小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二、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性
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便是小学生的独立学,而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他们根据自己的疑问展开的自主学习行为,但是这种学习行为并不排斥教师的教学辅导作用。相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与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因为教师必须要从宏观层面调控语文教学的整个进程,预设小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知识,分析小学生可能提出的创新观点,总结能够激发出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活动特征,等等。当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退居幕后”,但是依然能够稳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保护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且能让小学生从语文知识中提取人生智慧与学习经验时,便表明语文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
就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中,笔者便在课堂上检测了小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理解,纠正了小学生的汉语发音,解释了本课重点词语的内涵。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料,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伊始,我便播放了军人与家人在火车站离别的照片,展示了我国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然后提出了一系列课文问题。如,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所写的亲人真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吗?为什么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呢?为什么大娘送的打糕被说成是“雪中送炭”?大娘“失去孙孙”,有何体会?你读到哪些地方最受触动,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便于本班学生层层深入,反复品读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用血凝成的深厚感情。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是提升小学生应用祖国文字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优化道德情操的基本科目。以师生共生教学理念确定语文教学的起点、重点与组织形式,便于让小学生与教师同时获得发展与进步,实现师生相长,全面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1]徐金贵.基于“共生”阐释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28):68-71.
[2]卢谦.由冲突走向共生——小学语文课堂师生文化的重新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2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