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名师培育机制探究

2018-01-18毛茂林

美术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精品课程名家

毛茂林

【摘要】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是加强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等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个案,分析了名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名师培育的措施和机制,以期为艺术院校名师培育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艺术院校;名师培育

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教学名师和艺术名家,是加强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提高藝术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广西艺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强质增量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名师队伍建设突显成效,全员关注名师、尊崇名师、争当名师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名师效应已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实践的强大推动力。

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分析,我校名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层次的教学名师偏少;学科分布面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学名师主要集中在美术和音乐两个传统学科;年龄老化,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名师的年龄目前都已超过60岁,校级名师里中青年的比例非常低;存在“重评选,轻培育”问题等方面。因此开展艺术院校名师培育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名师评选机制

名师评选是名师培育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名师队伍的素质和发展。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所谓名师,王毓殉先生认为:“名师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影响度和突出成就的专业素养较高的优秀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名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学术造诣高深、道德高尚及受人敬仰,而且要立足于教育和教学,尤其强调教书育人的品质和成就。从2003年评选国家教学名师开始,国家教育部就制定了具体的、完备的教学名师评选条件和考察指标,包括师德风范、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学梯队建设与贡献、科学研究与学术水平等四个方面。因此,名师的评选必须坚持“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能力强、学术造诣深且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标准。

二是要注重导向性。所谓导向性,就是将名师评选的条件和标准作为方向标、指挥棒,使每一个有志于成为名师的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意义上讲,名师的评选既重在结果,同时也重在过程。从遴选指标体系各要素及其权重中,可以看出名师评选的导向性。

三是要保证公正性。名师评选必须在推荐、审核、评审和审批四个环节严格把关,杜绝暗箱操作和名师“不名”的情况发生,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权威性和示范性,确保评选出的教学名师质量。

四是要兼顾艺术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普遍提高、独具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因此,艺术院校的教学名师评选要突出艺术教育的特色,充分尊重和遵循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兼顾艺术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艺术类学科教学名师的评价标准。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按照“师德高尚,长期从事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高标准,严格按程序评选各级各类名师。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及“八桂学者”1人,“八桂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学校教学名师34人。这些教学名师在学术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主动承担本专科基础课教学任务,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引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创建合理教学梯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名师培育机制

名师的成长与成名主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进取,但也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平台和有意识、有计划的培育,因此,学校要把名师培育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形成有利于名师干事创业、成长发展的良好机制。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塑造和形成,加强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作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名师比普通教师的示范性、榜样性更强,对学生品德养成影响也更大。因此,名师的评选与培育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中倡导和践行“四有”好老师和“德艺双馨”教师的标准和理念,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与部署,出台并实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以制度和机制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二)加大名师政策扶持

要把名师放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落实特殊支持政策,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在事业平台、经费使用、人事制度、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支持。

我校2015年修订完善了《教学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在“表彰与支持”条款中进一步明确“对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校授予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对教学名师提供学校重点教改项目、名师项目及配套经费支持”“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人选从学校教学名师中推荐”“自治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优先从学校教学名师中推荐”等支持激励政策。

(三)注重名师成果积累

要将名师的培养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立项、教材建设、科研项目立项等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帮助名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建设精品课程是出名师的重要依托,培养名师要把重点放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坚持通过打造精品课程来推名师。我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工程,先后设立了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网络课程、课程考核改革等建设项目,促进课程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6门,自治区精品视频公开课、自治区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各4门等。

教学名师培养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争取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同时,注重将教改成果有效转化。例如,自治区级重大教改项目《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

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和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名师培养质量和成效的重要标志。我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眼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比如,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申报方面,2015年获得立项项目12项,在全国53所高校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22项,在全国3611个机构申报主体(含高校)中位列第一。

(四)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要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支持教学名师组建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学名师引领带动下,以教学育人为主题,瞄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前沿开展研究与实践,着力解决制约学科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形成高水平教学成果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力争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专业比赛上出成绩,打造名师及其工作室和创新团队团队的品牌,并扩大品牌的辐射力。

我校持续推行“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1989年,绘画专业就开始实行责任班制,该模式1993年获得国家教學成果二等奖。2003年,美术类专业普遍实施工作室制,2005年发展成立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创新意义的导师工作室。2012年,为进一步完善教师团队传帮带机制,更好地发挥名师名家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学校实行包括名师在内的“专家工作室”制,名师工作室主要是以名师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等形式,引领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近年来,组织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积极引导形成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目前已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创新团队,8个校级高水平创新团队。

(五)推进名师梯队建设

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骨干队伍,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名师梯队建设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我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作,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配备一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作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跟踪指导,具体设计教学、科研、进修、学术交流等相关计划,对授课质量进行达标评估,形成一套完整的“传帮带”机制。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则着重采取吸纳参与重要学术活动、重大项目研究,资助脱产国内外访学和科研项目资金等方式予以重点培养和扶持。此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参加“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为中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三、构建艺术名家的培养机制

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就是既要为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艺术人才,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多反映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而艺术院校要推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前提必须是培养并拥有一批艺术名家。

我校作为广西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历来重视艺术名家的培养,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充分挖掘释放艺术专业教师的潜能,造就了一批拔尖艺术人才,培养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艺术名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以学校优秀美术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漓江画派”已成为21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画派,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品牌。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通过重点扶持和资助艺术名家承担重点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助力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艺术名家脱颖而出,目前我校已有两名教师成功入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取得了初步成效。

艺术名家与艺术教学名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艺术名家是指在艺术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形成了独特风格,具有较高影响力,取得较大突破的艺术创作者,其立足点在艺术造诣的高深;而艺术教学名师是在强调艺术造诣和学术水平的前提下,尤其强调在艺术教育领域教书育人的成就和品质,立足点在教育和教学。在艺术院校,往往有些艺术名家同时又是艺术教学名师,有些艺术教学名师本身就是艺术名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比如,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黄格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自治区级教学名师郑军里、雷务武、柒万里等都是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的著名画家。事实上,艺术教学具有培养个性化和创新意识的特性,决定了“教学与创作相互依存,教学的过程与培养的目的就是从事艺术创作”,因此,艺术名家将自己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积累、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去,既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形成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比如,黄格胜教授坚持“对景写生”的艺术主张,提炼出了一套有效的绘画写生与创作方法,他主讲的“国画山水写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因此,正确认识和看待艺术名家与教学名师之间的这种重要联系,对于推进艺术院校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出更多的教学名师和艺术名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力培养艺术名家应该作为艺术院校教学名师培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本文为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广西艺术学院名师培育机制的探索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KY201103。

参考文献:

[1]王毓珣.名师概念及特征辨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4).

[2]姜乃强.办出特色提高水平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调研启动[J].中国教育报,2011(4).

[3]潘鲁生,顾群业,董占军,等.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5(7).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精品课程名家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名家寄语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