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寨的光韵

2018-01-18张曙光

美术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侗寨黑色绘画

张曙光

这几年国内大大小小的油画展,总能看到韦明思的新作品,他获得了省市乃至全国的多个奖项。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他,尤其是他不断展示的侗寨系列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韦明思的绘画风格极具个性却也是朴素的,他以热情而诚实的手段来诠释他的侗寨母题,侗寨也成为他回归土地文化的源头。

深情的侗寨

韦明思这几年的作品主题都没有离开侗寨,他对于侗寨的情感和我們这些在城市里待久了的人的“乡愁”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于故乡的情感更多是与记忆相关,像英国画家彼德·多依格(Peter Doig),他不断地将记忆融入绘画。一生飘来飘去所形成的习性,变成他艺术创作中最不可抹灭的因素。但韦明思不一样,除了出来学习的几年,他的生活基本上没有离开侗寨。生于斯长于斯,我不知道韦明思天天身居在群山环抱的侗寨里,是否有着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对大都市的欲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对于侗寨的情感越来越浓厚。他越来越离不开侗寨,因为随着他绘画技艺的不断提高,侗寨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他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就这一点便足以盖过其它一切欲望。想想那些每年跑几次新疆、西藏等地去收集素材、体验生活的画家的旅途艰辛,他是多么的幸福。韦明思陪我去侗寨呆过一段时间,为了让我去看看他的家乡,他极尽说服之力,一一地给我讲鼓楼、风雨桥、老寨子的故事,拉着我去听各种侗族大歌,我能感觉到他对于侗寨的眷恋与深情。我对于侗寨的深沉和侗族大歌的神秘感充满了好奇,但我清楚我仅仅是和所有旅游者一样的心态。尤其是每次看到韦明思笔下的侗寨,我总是感觉自己在侗寨什么也没有看到。在他的笔下侗寨更加吊诡,尤其是灰暗沉重的侗寨在他笔下又多了一份光韵,或者说一幢幢百年侗寨本来就是灵光环绕,但我们这些习惯透过照片看世界的眼睛已经无从感知了。侗寨是古老的,但是每一个侗寨村落里都面临着钢筋水泥的突兀,和油漆一新的豪华新木楼的粉饰,我们所念念不忘古老的侗寨的“味道”在飘散!百年前法国摄影大师阿特热(Eugene Atget)站在巴黎街头默默寻找那些被遗忘、被忽略、被湮没的景物,本雅明(Benjamin)说他透过残影孤枝所搜寻的才是现实的“灵光”,那抹“灵光”是时空的奇异纠缠,也是那遥远之物的唯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韦明思天天徘徊在他的侗寨里,或许就是要找回那深寓于现实中的“灵光”,当他看到这束“灵光”,他兴奋不已:“侗寨那可见的生活日常,被光影与色彩的演绎碰撞而构架出新的景象秩序,这是一个梦幻、神秘、浪漫且冲击感强烈的空间。我常陶醉于此,并试图挽留这种感觉,用画笔把来自生活的点滴,把这些瞬间的美好永远凝固下来。”

面对侗寨,韦明思的眼神里潜入的是充实与安定感,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和所有同龄人一样,他的情怀是英雄主义的也是浪漫主义的,他的激情和力量来自于“贫瘠的土地上人们渴望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而焕发出来的生命创造力”。

光影的结构

韦明思第一个成熟的系列作品是《啊!侗家的阳光》系列,画面正如他作品标题所指,充满激情的侗寨沐浴在灿烂阳光里,人们也因为阳光而歌唱。这些作品画面被金灿灿的橙色所霸占,他深情地描画着阳光下木楼的卯榫和颤动的木纹。他的木纹描绘的灵感来自于70年代基弗尔(Anselm Kiefer)对森林毁灭的痛苦记忆的作品。同样是浪漫主义的手法,不同的是基弗尔的木纹中滴出的是泪水,而韦明思的木纹里荡漾的是阳光与兴奋,他对于光的描绘是清新的。

在这一系列作品里,绘画语言问题也成为他思考的重点。还是再现性的绘画,这里面可以看到他对于以往艺术经验的调度,这些经验来自于我们学院里所教授的“传统”知识。或许是因为要表现光,所以他的画中还在借用印象派画家记录光线变化的方法,即以冷暖色差进行塑造的方法,在《啊!侗家的阳光之二》中,可以看到阳光照耀的地面上,他直接堆砌上中黄和橘黄,而围绕着这片光的阴影则使用的是冷色系的蓝色和紫色,与远处天空的蓝色遥相呼应,这是典型的印象派的语言,虽然他也借用纳比派的方法将画面统一于橙色的底色之中。

空间也是他这一系列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他认真设计了画面的每一条透视线,在《啊!侗家的阳光之一》中,空间是严格按照建筑的透视结构设计的,顶棚是平行缩减的木梁,地板是纵向的透视缩减,右侧墙面的上下边线将整个房间的空间牢牢框住。他采用的是平行于画面的舞台式的搭建方式,空间被设计为木楼的一个房间,但更主要的是为倒立的男孩搭建的表演舞台,这种深度空间是古典空间的演化与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作品中,韦明思开始关注画面的黑白灰的布局。他首先借助版画的技术形式,消解了塑造的笔触,转而用刮刀平涂的方式追求版画的平面感。黑白结构则从古典的隐性的变成了显性的,他花了很大的气力经营画面的每一块黑白灰的形状。同时,他采用逆光的形式解决了倒立男孩的立体变平面的问题,使之与背景平面化的语言方式相适应。这种逆光的平面化处理手段也是他日后剪影的画像砖式的处理手段的源头。

黑色的秩序

然而,自2016年开始,韦明思毅然放弃了对美好阳光的歌颂,转而面向了阳光的背后那大片的黑色的叙述,《侗寨夜音》系列作品中黑色成了他画面新的重要的主题。

在艺术史上黑色始终是更让人沉迷的主题,17世纪格列柯(El Greco)在他的《奥尔加伯爵的葬礼》画作中描绘了极具表现力的“黑色”,西班牙式的“黑色”在他手中大放异彩,成为后世画家竞相效仿的典范。19世纪初,戈雅(Francisco Goya)“黑色绘画”壁画以其阴郁的主题和黑色的大量运用,展现了对疯癫的恐惧与人性阴暗面的一角。19世纪的马奈在色彩的使用上与其他印象派成员排斥黑色不同,他十分善于使用黑色,黑色使得马奈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

韦明思在画面上大面积的使用黑色,他开始由谨慎转向放纵地在画面肆意刮涂大块黑色。虽然画面的主题是表现灯光阑珊,但与其说他是用黑色表现橙色的灯光,倒不如说点点橙色是为了使黑色更黑。

他在黑色中构建色彩的新秩序。黑色是他对于色彩纯粹性追求的结果,他把《侗寨阳光》系列中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方式,并且大面积地消解画面中的对比色,让画面回归到单纯的黑白结构中、回归到黑色的理性中,黑色的使用意味着对色彩的自然属性的放弃。

黑色即是代表黑暗的凝重与深邃,更是为了黑暗中的光明而存在。黑色的力量远远超过自身的事物。这种不明的力量会让人感到神秘和恐惧。也只有黑色才能实现韦明思所寻求的那种艺术的隐喻效果,在这里黑色被赋予了某种深刻的象征意味,成为其思想的表达,寄托了他在侗寨中对文化、历史、生命乃至人性的深刻思考。所以,黑色其实已经成为他的作品和外部世界的契合点,是探索其作品内涵,洞悉其艺术风格的嬗变以及思想和内心的因缘。

粗狂的剪影与开放的空间

在《侗寨夜音》系列作品里,韦明思成功实现了他的情感形式的现代性转换,进而真正实现了他在画面上的自由。做到这一点其实真的不容易,因为在学院教育里面,一直存在着现代主义教育缺失的问题,我们的学院教育一直延续着“学院派”的传统,而现代主义的探索更多的是学生离开学院之后。对他们来说,以写生为主的观看方式与他们所向往的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作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因而这也成了很多青年画家创作过程中所必须直面的问题。19世纪面对辉煌依旧的学院艺术,印象派画家带着强烈的革命精神,开始了他们对于绘画现代性的探求。马奈实现了他的空间平面化和移动观看问题,莫奈则在睡莲中消解了困扰他半生的空间深度,塞尚则将普桑式的、深度错觉的每一部分,与画面表面的马赛克式笔触紧密联系起来……这些革命性的形式探究,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关注绘画的本体语言依然是有启发的。

韦明思的形式的现代性转变也神得于此,他实现了绘画对象与技术彼此的配合无间。在《侗寨夜音》系列里,首先,其中的人物形象从《啊!侗家的阳光之一》中的逆光下的一抹倒立少年的黑影变成了纯粹的剪影,这种纯粹的扁平的剪影是西方传统里最稀罕的:绘画和暗箱相机以及摄影的长期纠葛,西方人对于形象的观看与凝视,使得西方绘画要么是再现性的,要么就是去再现性的表达,而只有中国传统艺术中,才有我们称之为“意象”的形象表达。韦明思的形象表达手段就是直接取法于画像石和画像砖的手法,画笔犹如刻刀凿于青石之上,形象“不以精雕细琢见长,而以粗狂洗练取胜”,豪放古拙的形象不再具体,我们已经无法区分男女老幼,“意象之相”的真实性是朴素的野性与生机。

此外,对照他的《侗寨阳光》系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侗寨夜音》系列中,明确地放弃了建筑般的空间塑造。在《侗寨阳光》系列里,房间就是观众坐在前部观看的舞台,现在镜头在慢慢推远,摇臂在慢慢抬高。我们看到了整个村寨,村寨变成了舞台背景上的大幕。画面的空间也失去了其内部,全部变成了外部,画面描绘给观众的不再是具体的房间而更多的是想象的空间,观众的眼睛不再追逐确定的中心点,却容易更加直接地将整个画面视为一个统一的、不加区分的兴趣场域。这也是典型中国式观看方式,就像画像砖的构图方式一样,空间不再是向着舞台的纵深发展,而是被平面展开,向着画面的四个边缘无限扩展,灯光不再凝聚在舞台的中心,而是自由地在侗寨的每一个角落蔓延。即使是在《侗家—花桥》这个最具纵深特征的空间结构里,画面的视觉感受也被厚厚的刀痕牢牢捆绑在画面扁平的表面,围绕着天井的平行线的装饰意味覆盖了它意欲表现纵深的空间意义。

结语

马奈说:我厌恶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我们被这个行业的所有艺术小伎俩所带坏。如何甩脱它们?谁能替我们找回一种清楚的、直接的画法,而去掉那些装饰呢?有一条真正的路就是直接往前走,不用担心人们会说什么。

韋明思正在踏上这条直接向前的艺术道路,侗寨的“灵光”依然,今天他坚持呆在永不改变的大山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身上有一种气质,浪漫的、沉着的,面对着绘画艺术在图像时代最为严峻的挑战。他豪言:“今天,我敞开心扉地构思历史和将来的那些不在场的设想,感悟时代图景,抽取、拼贴,触发可能。事物景象的历史经验地传承赋予我强大的意志,在创作中,回归本源!这是真诚的创作实践!”这些感言透漏着他的斗志,人们会给与年轻画家更多的期待。我期待着他画出的新的或许不是侗寨的作品,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样。

韦明思

侗族,1985年生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2009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第四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研班,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精品班,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创作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15年受聘为国家民族画院画家。获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青年艺术人才、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优秀项目滚动资助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艺术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吴冠中艺术馆、江苏美术馆、苏州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武狄天成艺术馆、中国—东盟榜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猜你喜欢

侗寨黑色绘画
侗乡端午粽飘香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漆黑一片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黑色灵光
苗乡侗寨乒乓情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