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研如何研出深度?①

2018-01-18石培军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深度学习

摘要以高中地理教研中“构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教学”专题研修为例,介绍了提升主题式教研深度的基本路径及方法。一是聚焦教学瓶颈问题,明确研修主题;二是集中理论研习,提炼教学策略;三是典型课例循环优化,促进教学实践改进。

关键词主题式教研;问题解决;深度学习;反思性实践;自主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12-0045-03

主题式教研是一种基于现实问题解决、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收效最为直接和显著的教研方式,其实质是教师的反思性实践,基本操作流程为“聚焦课堂教学瓶颈问题→嵌入理论学习→典型课例的循环优化”。当前,主题式教研在中小学得到普遍推广,但如何研出深度、取得实效依然值得关注。本文以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开展的“构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教学”专题研修为例,介绍我们如何通过这一教研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聚焦教学瓶颈问题,明确研修主题

明确研修主题是开展主题式教研的第一步。以我们开展的“构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教学”专题研修为例,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学习效果。

综观当下的中小学课堂,表面上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主体性地位得以凸显,但由于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仍处于浅层化状态,因此教学效果有待考证。近年来,“深度学习”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深度学习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来解决复杂问题,进而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

依据深度学习理论,我们判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就要看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构建的知识框架内填空,还是进行自主的知识构建;是在教师的思维框架内开展学习,还是在教师引领下自主思考学习。为此,我们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二(人教版)中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针对一个班级的地理课教学进行了课堂观察(详见表1)。

从表面上看,在这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适时点拨、针对性训练等环节都非常完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好。但在另一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中,教师稍微加入一些迁移性問题,学生的表现却出乎意料。问题如下:

(1)非洲中西部地区和南美洲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而且当地粮食短缺现象相当严重,为什么这些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却很少呢?

(2)美国东南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我国南方地区十分相似,其水稻种植业条件甚至好于我国,为什么水稻种植面积不大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例如:非洲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非洲人不喜欢吃稻米,没有广阔市场;美国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力不够丰富;美国历史较短,没有精耕细作经验,等等。

通过对前后两个班级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我们找出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第一个班级的课堂上,学生之所以很快完成了表格填空,是因为他们在教科书上找到了相关内容并抄写下来,基本没有自主思考;所谓合作学习,只是将彼此的表格互相对比、订正,并没有深入探讨知识建构的科学性;学生之所以看上去很好地完成了练习,是因为教师所选的习题答案在教材中大都可以找到,因此学生做题的过程只是再次阅读教材或知识再现的过程,缺少思维含量。

在第二个班级的教学中,教师加入了知识的迁移运用后,学生根本回答不到重点上,说明在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基本停留在教材文本上,既没有自主知识构建,也没能完全理解教师知识框架构建的内涵,因此这种课堂还属于典型的应试课堂。于是,教研组决定以该课例的观察与研究为突破口,开展“构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教学”专题研修,以期探索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特点与操作策略。

二、集中理论研习,提炼教学策略

在组织教研组针对上述课例进行研讨时,我们发现,教师们对于如何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样态莫衷一是。甚至很多教师只是听说过“深度学习”的概念,而对于概念的内涵却模糊不清,既不能准确描述深度学习具有的状态特征,更无法从心理学、学习科学等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科学分析。这既暴露出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理论方面的匮乏,又说明他们对课堂科研实践方式缺乏实操经验。为此,我们采取了两步走策略。

1. 深入研读“深度学习”相关理论

我们组织教师针对“如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解释说明类的理论,主要从心理学、脑科学等角度阐述课堂教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为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我们选择和研修主题相关的章节,在教研组活动时以学习沙龙的方式集体研讨。另一类是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理论,主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国知网对“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最终下载了与本主题研究高度相关的25篇文献。

2. 有效梳理“深度学习”基本样态特征

通过理论学习,教研组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梳理出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基本样态特征,并初步制定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见表3)。

三、典型课例循环优化,促进教学实践改进

优秀课例对于主题式教研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为此,我们通过官方平台下载了一位特级教师和一位优秀青年教师讲授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视频,然后基于表3对他们的课堂预设、学生学习状态两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在此基础上将原有学案进行优化,选定教师执教,教研组持续跟进,之后又开展了第三轮课堂观察分析,观察结果如下。

【自主构建学习环节】

教師出示了三则材料:(1)我家的稻田—本班农村学生撰写并讲述(略);(2)美国、非洲与南美洲人的餐桌食物图片;(3)美国大规模的商品谷物生产视频。由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并结合材料完成学案表格4。

【学习成果展示环节】

学生展示表格4,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换讨论成果,并对其他组的学习成果作简要点评。

观察学生在这两个环节的学习状态,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同班同学提供的生产生活体验以及教师提供的视频、图片等材料,表现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在完成区位因素与生产特点之间的关联性时有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体现出知识自主构建的样态。

教师们由此意识到:课堂教学中对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学生生产生活经验的挖掘,以及对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所有学习结论的得出,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资料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论构建,而不是照抄课本而来。

【合作探究学习环节】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非居民食物结构问题图”等五幅区域地理图,并提出两个问题:

(1)非洲中西部地区、南美洲等地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什么水稻种植面积很少呢?

(2)美国东南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我国南方地区十分相似,为什么水稻种植面积也不大呢?

结果,学生结合图片得出了正确结论,比如:非洲中西部地区食物短缺,适合种水稻而又没种,说明他们不会种水稻(缺乏技术),因为贫穷又买不起稻米,所以粮食缺乏;南美洲居民食物结构中稻米很少,他们能买得起稻米而又没吃,说明他们不喜欢吃稻米。进而学生还提出疑问: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的原因是什么?所有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程度都低吗?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够根据优化后的学案回答教师设置的思维拓展题,主要得益于学案给出了几幅图片,学生可以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时刻考虑地理学科的特点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与时空分析能力。此外,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进行了深入思考,没能自主解决主要因为他们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不足。例如:由于生活在苏南地区,他们看到的都是机械化耕种与收割。此外,美国南部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别是旱稻的种植更具有商品谷物生产的特点,这也反映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对此,教师应给予充分鼓励,并解释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学习检测与反馈环节】

教师在原来的选择、判断、填图、简单综合题中创设了新情境,设置了思维导图,增加了思维含量。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思维导图,但同时作业速度放慢,且错误增多。这暴露出学生知识储备的漏点与思维路径的错点,从而给教师的针对性点拨提供了契机。于是,教研组又根据授课教师执教情况,继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取得了明显效果。

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教研唤醒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他们逐渐学会以研究的视角设计、观察、反思、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案设计时更注重研究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与学科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与学法指导,在训练设计中更关注学生知识迁移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观察课堂教学时,教师也不再是笼统地进行整体评价,或仅着眼于某个教学细节,而是从课堂结构设计整体评述、重难点突破与有效性,课堂训练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与有效性,学生学习状态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从而使课堂观察充满了浓郁的研究味道。

参考文献:

[1] 杨向谊,陆葆谦.互动 共享 创新—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石培军,夏新亚.构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3).

[3] 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春华.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注释:

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研组主动发展与活动方式的评价研究”(课题编号:D/2015/02/36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