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莱《夜曲》Op.33?No.3演奏分析
2018-01-18刘文锦
刘文锦
〔摘 要〕法国作曲家福莱(Faure 1845--1924)的《夜曲》op.33 No.3是他中期作品中的杰作之一,本文从对福莱生平的介绍作品情况的梳理、音乐形象分析、弹奏剖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關键词〕福莱;夜曲;形象;弹奏
一、作品情况梳理???
加布里埃尔·福莱是浪漫主义中晚期的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教育家。
他毕生致力发展法国民族音乐,他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办者和领导者之一。并且长期为《费加罗报》撰写音乐评论文章,对当时法国民族音乐气氛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管弦乐作品:《升F大调钢琴与乐队叙事曲》《悲歌》op.24、《洋娃娃组曲》《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op.80。室内作品:《E大调弦乐四重奏》op.121、《C小调钢琴五重奏》。器乐作品:十三首《夜曲》《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声乐作品:《安魂曲》op.48。
福莱共创作了13首《夜曲》,第一首《夜曲》创作于1883年,最后一首《夜曲》创作于1922年。可以说《夜曲》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是他一生音乐精华的体现。而本文要探析的是他的第三首《夜曲》,也就是op.33 No.3,这首作品是其中期作品中比较温情而富有诗意的一首。
这首作品创作于1883年。这一年,福莱结婚了,他的妻子叫玛丽.弗雷米耶,是一个有声望的雕塑家的女儿。这次婚姻意味着福莱将从他早期的绝望的爱情中振作起来,重新面对生活。(1872年,圣桑将福莱介绍给了伟大的女中音歌唱家鲍林·维亚多的家庭成员,后来他与她的女儿玛丽安相爱,后来订婚,但玛丽安却在1877年与其解除婚约,使得福莱陷入了人生中的最低潮。)在这首作品中可以找到了许多德奥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子,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不是对作曲技法的炫耀或是机械式的行进,表现出的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写照。从这部作品的整体来看,福莱将他的那种看似内敛,但却是充满激情的矛盾人格,集中展现。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钢琴家科托曾经如此评价这首作品:“这首作品的新颖之处,是它的每一个音符犹如撩人心弦的绵绵情话一般,是花前月下两情相依般的情绪,它是温暖而富有官能性的旋律的统一性,以及和声与平衡的节奏所带来的清静的愉悦。”①
二、音乐结构剖析
该作品主调为降A大调,三部曲式,首部由弱起音开始,三连音旋律在具有切分节奏的伴奏下,显得自然、温馨,第一主题由两个相近的乐句构成,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补充,整个第一主题给人的感觉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湖边森林漫步一般,万物葱绿,美不胜收。
紧接着,第二主题出现了,三连音的旋律在细微的变化下,显得紧凑起来,半音进行出现了,左手的伴奏部分依然是切分节奏。也分为两个乐句,第二句较第一句起来,也依然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情绪上是统一的,但第二句有过渡的效果。乐段在末端有了个类似于连接的部分,旋律与伴奏一道不断地进行纯四度模进,最后,三对二的缓缓音调出现了,音乐便向B部分过渡。给人的感觉如同看到美不胜收的美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中部,这是个展开型的中部,也是整个作品情绪波动较为丰富的部分。旋律不断地在各个声部轮换着。乐段起初,旋律在低声部,高音为三连音的伴奏音型,两声部用三对二的手法写作,这种写作手法(三对二)其实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
一开始,主题旋律是安静的,祥和的,伴奏是稳健而简单的三连音。第二部分旋律上扬至高声部,伴奏转换至低声部,旋律同样是一种安静祥和,伴奏的音型虽还是三连音,但是在第一个音处添加了八度音。整个主题宛如微风徐来,吹过湖面,微波粼粼一般。
随后部分规模较为庞大,旋律同样转到低音区,但是整体感觉略显暗淡,给人有种莫名的惆怅感。而伴奏的情绪也有了变化,半音进行反复出现。旋律到了末端以一种稳健的渐强过渡到了末主题部分。整个主题给予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波动,情绪的变化。
最后部分,旋律转到了高音区,由起初的单音变成了八度音,力度也大大加强。伴奏的三连音出现强调低音的感觉,第一、二音是八度关系。这个主题部分是整首作品的最高潮,给予人的感觉是一种精神的觉醒,内心开始充满了对新生活的信心与向往。
再现部的整体旋律没有变化,但是伴奏音型完全改变。由第一段的切分节奏变成了三连音型,而且第一个音加上了八度,显得有种张力。切分节奏变成三连音后,音乐会略显紧凑,类似于肖邦《夜曲》第十三首的再现部分。整段旋律上虽无多大变化,但是情绪上显然有了莫名的冲动,可以看作是中部后末部的那种激情的延续。使得整个段落音乐沸腾。乐段到了尾声部分,音乐的情绪开始舒缓,力度变轻,出现了快速的十六分音型,慢慢地以大和弦作为旋律,伴奏逐步上升的方式结束了整部作品。
三、弹奏剖析
对作品的音乐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能否准确阐释这首作品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掌握相应的弹奏技巧了。这首作品整体谱面看上去并不难,没有炫技,没有华彩,但实质上,这首作品是很艰难的,艰难在控制与音乐情绪的把握上。可以说,如果手上的功夫不够,内心不能领会音乐的感觉,是根本无法把握好这首作品,更别说什么艺术表现了。
1.首部剖析
福莱在速度上有了明确的标记:Andante con moto,流动的行板,速度为80。演奏者不宜将速度调整,否则不符合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首部的第一主题是整首曲子的关键,旋律是优美的,较连的,右手出现了双声部的演奏。此时应当注意,内声部为旋律之陪衬,不宜过大声,但是保持音要弹够时值。内声部在每小节第二拍时,有三对二的地方,节奏要对准,不宜拖拉。左手的伴奏是柱式和弦,每小节第一个音是八度音,音要沉到底,其余的音应当轻盈。可以适当地运用踏板,一小节一踩。左手的伴奏是柱式和弦,每小节第一个音是八度音,音要沉到底,其余的音应当轻盈。可以适当地运用踏板,一小节一踩。要注意对音乐连贯的控制,不要使音响过糊,踏板的深度可以不必过深,三分之二即可。整体来说,左手的伴奏是不宜有过多的情绪波动,这种感觉应当一直持续。
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着一定的联系,但音乐的情绪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旋律一方多了滑音演奏,弹奏起来,滑音的三个音应当清晰透彻,手腕要非常放松,不然很難弹出效果。旋律上,与第一主题最大的区别就是三连音增多。较半音化。弹奏起来不能赶,速度要与第一主题统一。同样的,整个主题也分为两句,每四小节一句,每道气口要明确,不能含糊而过。第一句是较为明亮清晰的,而第二句应当略显安静,从两句的第一个音就可以看出,第二句比第一句低了八度。细微的起伏要参照谱面要求,不能随心所欲。踏板踩放时,要注意谱面上的气口,不要放得过快。
第三个主题在弹奏第一句时,要注意,有内声部时,不应过响,逐步的渐强要合理地做出来。左手的伴奏这时变成了三连音,但是有双音,要注意双音的清晰。第二句是轻柔的,充满了无限的幻想,旋律被拉宽了,在弹奏和弦时,要注意手腕下沉,指尖站稳,音的透彻,要感觉声音从钢琴内部发出来,但又不能过响,因为谱面的注释是PP。左手的伴奏这时变成了单音的三连音,只是第一个音有双音,所以要充分重视伴奏的第一个音。要幻想那种湖面微波粼粼的感觉,弹奏时心中一定要有幻想,不能浮躁或是只弹奏谱面,这样是无法将福莱的那种美感、乐感弹出来的。
2.中部剖析
中部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旋律高低交错,情绪波动较为丰富,而且三对二这一技法贯穿整个部分。
第一主题,旋律起始于低音,要注意控制双手的力度。同样的,指尖要撑牢,弹奏时,手指不宜抬过高,贴键弹即可,右手的伴奏是三连音,那种自下而上的感觉不能忽略,要做到伴奏与旋律的统一,三对二的感觉一定要准确。伴奏弹奏时,要适当地运用手腕,不要一味地去单使用手指。整个主题的两句,旋律上显然是五度模仿,但是第二句的后两个小节出现了双声部,要注意对双声部内声部的控制。
第二主题,也分为两句,旋律转移到了高声部,第一句的渐强要积极的做出,左手的伴奏第一个音是八度,要做到一定的强调。两句的伴奏要做到连贯,模仿湖中波纹的感觉。第二句一开始是F,要做出来,但不能过于夸张。句尾的减弱要合理的控制,不能敷衍了事。
第三主题,注意第一乐句,这一乐句的后两小节是前两小节的下四度模进,也就是情绪是越来也低落的,应当积极做出这种感觉。手指在这里要防备音上漂,一定要弹到底,速度不能赶,要做到前后的统一。第二乐句的尾端有一个渐强,这需要逐音逐音的渐强,不能随心所欲。第三乐句情绪开始转向激动,慢慢地,那种暗淡惆怅消失了。第四个乐句是整部作品的最高潮,也是最为感人的一个段落。情绪开始积极,是一种精神的觉醒,充满信心的。
3.再现部剖析
这个部分是再现部分,情绪上延续了中部末主题的那种积极。而且,谱面上的表情也略微增强,主题旋律的甜美可以弹奏得较为阳光些,无须太过轻柔,左手的伴奏在这里可以做稍微强调。速度务必做到与前面统一,不能因为伴奏音型变了,就随心提速。由于大部分与A部相同,演奏起来除了情绪上,其他的演奏方式相近,笔者在此就不过多多阐释。尾声部分要注意,旋律变宽了,变成了大和弦,要轻柔地演奏,左手的伴奏也要做到轻柔,仿佛夜幕降临一般,有一种回归起初的感觉,尾音是一个大琶音,音要弹到底,送得远。同时要注意对踏板的运用踏板要踩得深,放的时候要缓放,不可操之过急。
福莱的这首作品在音乐旋律上是美不胜收的,在演奏上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演奏好这首作品,必须对作品进行仔细分析,在手指的控制上下功夫的同时,脑海里充满一定的幻想,因为从福莱的音乐作品的气质上看,他是抒情作曲家。
注 释:
①《音乐圣经》 林逸聪 编 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第462页
参考文献:
1.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
2.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3
3.(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