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研究

2018-01-18邱靖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9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原理

邱靖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部分,是高中政治课的延伸和扩展,但是二者之間却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问题,要加强高校“原理”课与高中政治课的衔接,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校“原理”课 高中政治课 衔接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83-02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5月,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了《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要求提高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在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的理念下,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笔者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授课整体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旨在从该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和高中政治课的衔接问题进行分析,希冀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一、高校“原理”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分析

“原理”课是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的高校“原理”课却与高中政治课在很多方面相脱节,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教育主体各自为政

高校和高中的教学方式迥异,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两者拥有截然不同的考核标准;虽然都以共同的理论为支撑,却没有频繁的沟通和互动,因此,高中政治课与高校“原理”课的衔接就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高中教育始终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大学教育则关心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科研任务。因此,二者之间存在衔接问题就不足为奇。

2.教学目标层次不清

高考是高中教育跨越到大学教育的桥梁,二者之间应该是有很强的过渡性和渐进性。但高中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相反,高校“原理”课的实施始终围绕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其教学目标是总体性的。另外,高校教师很少能够针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研读,也未针对每届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程度相应地调整教学目标,这就造成教学目标层次不清,设置不够合理。

3.教学内容重复过多

高中政治课必修课程包含《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 高校“原理”课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二者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有很多重复。例如高中《经济生活》中关于“商品与商品经济”的部分与“原理”课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的内容重复;《政治生活》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部分与“原理”课关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的内容重复;《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几乎涵盖“原理”课的第一章,区别在于高校“原理”课的论述更深刻,是高中政治知识的提升和扩展。但是,追求新意的大学生在教材中看到层见叠出的内容,不但除却生动的图画和案例,还增添更多经典作家的论述,知识体系本就千差万别的大学生更觉晦涩难懂。

4.教学方法创新性差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主要围绕高考而展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容易被忽视,说教的内容让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对政治课丧失兴趣,这种消极的认知和情感随之被带入高校;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求多、求全,更关注教学进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并未有新的创新,教学方法还延续高考压力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内容的重复性和熟悉度,让理论性很强的“原理”课变成大学生普遍忽视和厌烦的课程。

5.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教学的目的和过程,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考试是评判高中政治课教学一切内容的主要标准,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不能表现学生的思想状况。高校“原理”课评价方式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成绩考核还是作为评价的最主要因素。

6.教学改革步伐不一致

教学改革力度和改革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多方因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10多年的时间内高中政治课已经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尽管教育部提出要“重点推进高中德育课与大学思政课的衔接”,其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却还未有大的创新。尽管高中政治课和高校思政课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改革的步伐、改革的力度、改革的实施等却并未在同一水平上,二者之间改革的衔接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增强高校“原理”课对高中政治课衔接的路径

为了解决高校“原理”课和高中政治课之间的衔接出现的诸多问题,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1.培养衔接意识

高校“原理”课要想和高中政治课做好衔接,首先高校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处理好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之间的衔接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乎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高校“原理”课教师也必须树立教学衔接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准备过程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考察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总之,只有从管理者到执行者都增强高中与高校政治课的衔接问题的意识,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高高校“原理”课的教学效果。

2.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把握教学的总体方向,要做好“原理”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衔接,高校教师就要根据高中政治课中的三维目标来制定适合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目标。第一,知识目标的设置要在庞大的内容体系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适当拓展知识内容,灵活运用。第二,能力目标的设置要增强包含分析问题、改造世界、自我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高校“原理”课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置是高中政治课较为忽略的内容,高校“原理”课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研读高中教材

高中政治課的教材实行“一纲多本”,高校“原理”课的教材是由教育部指定的统一教材,但高校“原理”课的内容在难度上和深度上都有所提升。研读高中政治课的教材还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了解高中政治课程讲授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对高校“原理”课的授课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高校教师要增强教学特色,提高授课的针对性,在处理教学内容时需要重点做好理论与实际、理论与历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分析最近的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枯燥的原理也能解释我们身边的事件,提高“原理”课的教学效果。

4.革新教学方法

由于高校“原理”课的基本体系内容是不变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自觉性最直接的动力。高校“原理”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专题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今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勇于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改革中汲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加强二者之间的衔接和融合。

5.优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决定着教学的价值取向和过程发展,高校“原理”课要进行改革,必须抓好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包含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不能只局限在科研成果上,也不能只通过几次听课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下结论。另一方面,摆脱“唯成绩论”的影响,监测学生动态发展和变化,革新单一闭卷考试的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共同反应学生真实的理论水平和道德水平,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6.建立沟通机制

加强高中和高校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教研会、工作交流会、课题研究、网上交流、交换考察等形式进行教学的交流探讨。高校要加强资金投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高中教学改革的学习和培训,掌握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动态和变化。其次,加强双方的科研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之间的衔接问题。最后,增加双方的沟通渠道,从双方的教学反馈中展开积极互动,激励高中优秀政治课教师到高校参与讲学,鼓励高校教师深入高中政治课堂进行实践和调研,从人的主体性出发真正推动高中政治课与高校“原理”课之间衔接的长效机制形成。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

0082577.htm.

[2]教育部网.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答记者问[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7-05-11/doc-ifyfecvz0908815.shtml.

[3]高青兰,张建文,郑瑜.中学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1.

[4]刘亚玲.高师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浅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