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传媒英语教学模式探究

2018-01-18李嵘剑高淑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9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李嵘剑 高淑娜

【摘要】通识教育理念导入外语专业教育这一教育理念长期以来颇具争议。 本文作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旨在探讨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是传媒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之间“专”与“博”的关系。 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传媒英语教学实践之中,通过真实教学反馈,探索一条相较于传统的传媒英语的教学模式而言, 更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新路径。在体现传媒英语教学的“专业性”与“技术性”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學生的人文境界,将学生塑造为更为完整的人。

【关键词】通识教育 传媒英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16-02

专业领域沟通中消除语言障碍,体现相关人才的专业素质加人文素养,无疑是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及社会发展对合格人才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传媒英语,作为培养优秀传媒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和运用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彰显。加强传媒专业的外语教学,是高校提高现代教育理念和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传媒专业人才的需要。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其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应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宽厚基础知识、基本人文素养、强烈创新意识,能够为民族和国家的强盛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培养兼具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传媒英语,作为专业外语教学的重要分支,不仅体现专业性,同时蕴含人文特色,且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极其鲜明。传媒英语已成为当代传媒人士语言运用和人文交流的双重工具。基于“全球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纲,如何培养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引进一套合理化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

一、通识教育理念与现代国内外高等教育

通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缘起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理念。现代通识教育则于19世纪初期逐渐活跃起来。彼时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克德教授最先提出"将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设想。该理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热议及关注。长期以来,教育界的普遍认识是,区别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着眼于人本主义,旨在培养眼界开阔、情操高尚的人。狭义的通识教育更是专门针对专业教育。认为通识教育仅仅旨在通过理性与人文的渗透,培养具有视野广阔、思维理性的合格公民,这种教育的目标与职业培养的并无交集。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当一部分高校采用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如今西方为数不少的大学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校园文化等方面正在悄然变化。体现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这一高等教育理念改革的成功表明:高等教育不应仅仅针对特定专业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其终极目标应旨在激发并培养个体深层次的智能和技能,努力使其具备多种综合能力: 保持持续且活跃的好奇心,积极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凭借多元化媒介储备相关知识并且审识、运用;精准且令人信服的地阐明自身观点的同时,在团队中合作实现集体目标;树立正确的公共利益的意识等。

因此,“为未来的最好准备,不仅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进行局限性的教育,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即在以专业教育为主导的同时,必须融入通识教育。一位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忽视人文精神,必然会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错误的导向。因此,目前在我国呼吁高等专业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兼容通识教育的已成为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一种热切期盼。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是共创和谐社会的一样利器,我国高等教育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竞争和当前社会发展的挑战, 这一教育模式改革加以研究及实施,刻不容缓。

二、我国高校传媒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

纵观我国相关高校传媒英语教学,其真实现状并不乐观,诸多方面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单一的用英语传授传媒专业知识,学生视野狭窄,知识局限。 属于专才教育理念的范畴。专才教育模式在解放初期曾经为我国多样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针对当时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基础薄弱,迅速培养的专门人才是一种必要之举。 但改革开放后,面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学科体系的日益交叉融合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完整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单一专业教育,事实表明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的综合发展都是弊大于利。

第二,学生英语学习的起点各不相同,英语基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媒体专业敏感度偏低。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自小学教育阶段已经开展英语教育,然而从资源分配和教学水平上看存在相当不平衡的现象。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在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别进一步被拉开。在传媒英语进行学习时,由于以上不足,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现吃力。

第三,作为教学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也问题重重。目前来看,首先是传媒英语教师的学科归属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传媒英语无论是课程建设还是教师发展,都在某种程度上了脱离了学科建设,这致使在高校的立足之地极为局限。 由此而产生的校本认同、学者认同以及学生认同问题接踵而至,经常被画上学术边缘化的符号。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始终缺少归属感和恰当的学科依托,有着学术身份不清、发展方向不明的茫然。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传媒英语创新教学模式建设的思考与教学改革

面对当前新时代的挑战,以学科为导向的传媒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充分显露出来,而这些弊端在很多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共性:在目的性上,不是着眼于人的发展,而是着眼于人的“有用”,把人才使用的具体效果偷换成了人才培养的一般目的,背离了高等教育教学根本内涵和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在内涵上,重实用工具性的专业教育,轻理性的人文科学教育,忽视学科与人文结合的素质教育;从实际教学中来看,老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开发挖掘,过于重视讲授课本知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的限制;从教学成效来看,因为学科对应职业需要,教育赤裸裸地迎合现实,追求利益收获,忽视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学生整体的能力,个人素质的培养也有所影响;从教学品质上看,人才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功底薄弱,缺乏创新思维,急功近利之心过重,进入社会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慢慢就形成了人才短缺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互联网+”的传媒国际化时代背景下传媒英语教学模式的现代转型。要做到通识教育与传媒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就要在教学模式上有突破。由于当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对传媒英语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通识学习和传媒英语教育的最大效用,要从教育方式上开始转变。当今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再加上学科内容的整合拆分,对传媒英语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了更高水准的需求。要求传媒英语教学应培养跨学科视角的思考能力,且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增强通识教育与传媒英语教学整合的有效性,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与之相匹配。首先,转变思想和观念;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再次,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四、结语

在当今传媒国际化日益提升的大时代背景下, 传媒英语教学这一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分支, 其人才培养重点不应仅仅着眼于提高传媒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了解国际前沿、研究世界领先理论及动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实力, 而更应为专业运用和复合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以兼容并包的姿态融入到传媒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理念,必将为打造复合型传媒专业人才注入极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89.

[2]严玲. 国际化传媒人才外语素质及其构成[J].现代传播,2012(121).

[3]侯福莉,严玲.“传媒英语”作为大学英语高级阶段课程的需求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1):2.

[4]梅红.传媒英语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7(5):178.

[5]王丽娟,姜伟宏.赫钦斯的通识教育理念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9(15).

[6]廖莉芳等.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0(3).

[7]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4).

[8]吴鼎民.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3).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