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2018-01-18左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高职院校

左浩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研究及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及改革方法,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研究 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必要性

当前社会环境下,计算机应用日渐普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作为基础类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及操作能力。高校和教师要提高对该课程的关注度,明确其发展动态及改革要求,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操作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仅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教材及课程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并未达到相应的学习深度,未能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低,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熟练度不足,在就业过程中难以满足岗位要求。

2.基础教学设施落后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属公共类课程,多以大班形式开展教学。虽然在教师的计算机上配置了相关软件,以便于广播教学,但因机房没有配置扩音设备,导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听清授课内容。当前,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为节约教学经费,基础设施配置比较落后,难以与教材中的新型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等相匹配,导致学生上机操作时各类问题频发。

3.教学与实践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教材讲解与上机操作兼备。部分高职院校因机房数量不足,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学生无法依据教材内容,及时进行相关实践训练,使其仅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操作过程不够熟练,动手能力普遍偏低,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岗位胜任力较差,无法满足当前人才招聘需求,也对该门课程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

4.学生素质相对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计算机水平又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师日常教学的难度,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很多学生没有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期受挫后,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而外部环境及设施的制约,使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开展教学工作,难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时不够主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1.改革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知识及相关技术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及观念,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学习要求,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该课程学习过程中,以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主。除却上述两项基本技能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职业化办公习惯。将职业岗位需求作为主要依据,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的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将职业化岗位办公作为该课程的学习目标,经长期训练,不断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及处理能力,以适应该课程教学及岗位要求。

2.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

该课程教学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并依据课程背景,构建专业教师资源库,实现各教师信息的收集和整合。依据学校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情况,对教师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兼备。依据专业种类,进行师资队伍划分,对具体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制定,明确课程教学标准及内容,实施准确、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学生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促进其未来发展,使该课程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3.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为其提供辅导和帮助,并依据课程要求,实现教学方法革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解决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和发展。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实现该课程改革。除却书本知识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掌握额外的计算机知识,可采用视频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突破。

4.改革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参与。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还能够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便于知識的获取和保存。学生既要具备windows相关操作技能,又要学会word文档编辑和排版,熟练掌握excel表格、文件收发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该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及听觉感官,增强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使其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该课程学习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极为重要,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例如,近年来,微课比较盛行。微课多为5min-8min的短小课程,内容凝练,主题鲜明,教师可尝试采用该种授课方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知识接受能力,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将其划分为多个微小的部分或单元,以任务单的形式对其进行设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该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既能够使学生对各教学内容及重点具备清晰的认识,又能避免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冗长枯燥,便于实现。该种教学方法也能够增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空间。

5.更新机房配置

机房和视频室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因该课程极具操作性和实用性,如果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会使该课程丧失其应有的价值。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及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弱,且多来自农村,并未掌握深层次计算机知识,教师应将上机操作作为课程重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空间,使其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并提升其职业技能。

6.改革考核方式

为使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依据该课程特点及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改变传统以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上机操作和实践考核力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使该课程教学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特点。教师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纳入期末总成绩中,采用理论知识考试、案例设计及日常情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便于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已经不具备适用性。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要求,认识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增强课程有效性,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执行相关操作,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高职院校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