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关照下的歧义解译

2018-01-18李联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尊重差异批判性思维

李联现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目的的反思性判断,是对证据、概念、方法、情景和标准的合理而公正的考虑,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观点和行动,这些认知技能正是翻译活动所需要的。本文认为,学生在翻译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后,不时遇到的歧义现象,相对复杂,没有批判性的思辨能力难以正确解析和准确翻译。因此,伴随着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和自我监控这一过程,译者要不断反思和检测自己的思考步骤,进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多因歧义 跨文化活动 尊重差异

引言

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目的的反思性判断,它是对证据、概念、方法、情景和标准的合理而公正的考虑,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观点和行动”。其核心包括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和自我监控。显然,这些认知技能正是翻译活动所需要的。然而,综观近来国内出版的翻译教材,鲜有见到从批判性思维训练入手进行翻译教学的。本文将借助批判性思维工具对其重点探讨,旨在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歧义与单因歧义的破解

“歧”字的本义为“岔道,也作大道分出的路”解。歧义指两歧或多歧的意义,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例如她背着会计和出纳把那笔货款分别存到了分公司的银行账户里。“和”如果做连词,她的行为是背着会计和出纳的个人行为。如做介词,她的行为是和出纳一起干的。究竟是哪一种意思?不好理解,也不好贸然译出。又如Flying plane is dangerous while looking after a crying baby is irritating.(1)开飞机危险;(2)飞行中的飞机危险;而(1)照看爱哭的小孩令人恼火;(2)照看啼哭的小孩令人恼火。还有The cow with the crnmpled-horns Farmer Jackson likes.可以理解为:(1)农夫杰克逊喜欢那头长着弯弯犄角的奶牛;(2)农夫杰克逊喜欢弯角的那头奶牛。

上述例句中的歧义现象在翻译中并不少见,这些歧义只要通篇理解,还词于境,便可迎刃而解。毕竟对词、句层面的歧义略加分析、简单推理便可解决,我们把上述歧义称作单因歧义。只是我们在翻译实践中碰到的歧义现象迷惑性要大得多。下面某教科书上的一个真实例子:美国教师Mark咳嗽,到校医院看病,王大夫给Mark做了仔细检查后说:“没有什么事的,多喝水,喝点蜂蜜,蜂蜜是润肺的,过两天就会好的。”在场的一名年轻教师将医生的话翻译给Mark,“Dont worry.Please drink some water and take some bee honey.Bee honey will lubricate your lungs(后面一句应当译为:…,as the bee honey does good to your lungs.)Mark听后心想这医生怎么连呼吸道与消化道都分不清楚,随后要求到大医院就医。看来本无歧义的信息还会因文化的差异和译者的生搬硬套产生歧义。因而,化解歧义时我们分析的不仅是作者的意图、语言的实际,还要综合考量交际的场景乃至因文化的转换引起的误解,这类歧义形成的原因复杂,称作多因歧义现象。多因歧义不借助批判性思维的工具一般很难解译。

多因歧义的解译

1.信而不迷巧用词典

《现代大学英语》第6册(梅仁毅主编)第2课“The Woods Were Tossing with Jewels"是非常耐读的一篇美文。文章前面的导读Cuide to Reading中有一句描写妈妈的话,“She was the cook.a doctor,a spinster,and a teacher all rolled into one.”在确定学生事先预习了课文的前提下,笔者仍然发现有多名学生将spinster理解为an unmarried old girl(老处女)。我质疑学生“既然是妈妈,怎么可能还是个老处女?”学生打开《牛津高级英语辞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p.1107)以及百度翻译给我看,上面的解释都是“老处女”。因为是权威词典,学生从来不敢怀疑所给词条有纰漏的地方。至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推理:词典所给意思合乎文章作者对其妈妈描写的逻辑吗?查另外的词典《新英汉词典》(p.1327,1978年版)发现该词的第一个意思就是“(美)从事纺织的女子”。这和原文不就基本对上了吗?原来母亲还是一位缝衣缀被的高手,文中提到“母亲将拔下的野鸭毛做成了鸭绒被”,为这一推理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同样在该书第2课中,hammock一词出现了2次,学生根据词典释义理解为“吊床”,百度翻译同样是“吊床”。但从作者的描述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个长满红杉、橡树等硬木树的小岛是一个吊床。原来目前大家翻译时使用的工具书一般为英国人所编,美国英语的若干用法并没有全收进去,译者在翻译该句子前又没有综合考虑hammock一词的真实意义。其实在第12段hammock是什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个长满茂密硬木树林的河中小丘不就是hammock吗?它与“吊床”显然相去甚远。

2.更新观念秉持中正

我们都知道“与时俱进”的含义,但在践行时并非人人自觉。在翻译中倘若观念落后还会造成严重的歧义,这就要求翻译时仔细分析、综合考量,尤其是翻译名称和概念时,更应如此。

有一段文字要翻译成英文在国际会议上宣读,会议的主题为“文化交流与平等对话”,其中的几句话是这样的:爱斯基摩人的经济体系运行起来就像公社……。译者翻译成了“Theeconomic system of the Eskimos works like eommtlnes…。这引起了爱斯基摩裔加拿大留学生的极大不满。Eskimos的本义与吃食人类有联系,是发现这一族群的白人对居住在北极土著人的蔑称。脱殖民化后客观而中性的翻译应当是Inuit,“因纽特人”已经代替了“爱斯基摩人”的称呼,因此,该句子译时应把Es-kimos换成Inuit。

无独有偶,在论及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与英国的那场战争时,译者也切记有争议的小岛名称在两国完全不同。阿根廷人称其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西班牙语:Guerra de la Malvina),英国人则称其为福克兰群岛(Falklands);韩国人所称的“独岛”;日本人则称“竹岛”,其中明示与暗含的道理不容翻译作出任何错误的评判与解译。

3.因材施教尊重差异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提醒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文化和语言的相对合理性,结合语境和讲话人或作者的意图解读原语文本,避免在听众或读者中引起歧义。

某汉语高级国际班老师给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成人学员讲解中国人民节约粮食的美德,接着要大家将一篇题为“Social Environment and Obesity(社会环境与肥胖)”的文章翻译成汉语。文章中讨论了好吃与肥胖的关系,能吃就是福等的中式观念。不想这篇文章引起了两位美国学生和一位埃塞俄比亚学生的反感,前者认为体重超常也不完全是他们的错啊,而后者认为该话题让他想起自己的祖国每天都有孩子因饥饿而死亡的惨状。

这是我们翻译课堂过去很少遇到的情况,歧义不仅会出现在词、句、语篇的层面,还会出现在翻译的内容和接受训练的学生的文化差异上。面对多元文化的国际学生时应当在材料的选择和解读的方法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尊重学生、尊重差异。

小结

传统的翻译教学从词句出发重视学生解读句子的意思,对单因歧义的处理重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歧义出现的语境。而对于多因歧义,没有批判性的思辨能力很难做到正确解析和准确翻译。因此伴随着解读、分析、推理、评价、解释和自我监控这一过程,译者要不断反思和检测自己的思考步骤,遇到复杂又可能引起歧义的地方应当不断质疑推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以翻譯作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尊重差异批判性思维
合理开展建构区游戏对促进小班幼儿发展的探究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批判性思维: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或然性突破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视角解读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化难为易突破特殊学校体育教学难点研究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