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智慧社区管理》课程建设与创新思考

2018-01-18张丹媚叶昌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智慧社区课程建设

张丹媚 叶昌建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智慧社区管理》课程的教材编写、建立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措施进行课程建设和创新,提高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物业服务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智慧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242-02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物业服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1]现今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从新的商业模式、服务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对传统物业管理进行改造,以实现传统物业管理向现代物业管理的转型与升级。如何为现代社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培养所需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对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社区管理》是一门物业管理专业新开设的必修课程。利用智能媒体、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并使工作效果最大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该课程主要以国内智慧社区为研究对象,增强学生对智慧社区管理的重视,掌握智慧社区如物业信息发布、系统维护、物业报修、投诉与反馈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本文以《智慧社区管理》课程为例,分析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思考。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落后。由于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动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因此物业服务企业需要大量智慧社区管理相关岗位的人才,但很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并没有该类人才培养的计划。在毕业招聘中物业服务企业招聘这类人才比较困难,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前进步伐,而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输出来说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仍然停留在原来传统的模式,很难适应当前高端物业企业的要求[1]。学校培养的栋梁之才与物业服务企业所需的人才存在差异化,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应当引起重视[2]。

2.教材缺乏。部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虽然根据行业发展做出了相关的调整,制定了物业管理的专业课程,但相应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依然匮乏。例如,《智慧社区管理》课程目前还没有相应的高职教育特色教材可使用,授课所用教材只有相关教材替代,物业管理专业针对性不强。[3]

3.师资缺乏。《智慧社区管理》课程是近年来物业管理专业新开设的课程。一方面相应课程教材与实际人才培养需要存在显著的差距,具有相应资质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物业管理行业客观需求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授课教师普遍缺乏相关企业实践经验,对物业服务企业相关智慧社区管理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课程讲授理论不能与实践结合。

二、课程建设与创新思考

面对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上述现状,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作为重庆市高职转型专业需要树立信心,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对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具体的建设与创新思考。

1.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校企教材。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现今没有专门的《智慧社区管理》教材进行教学,因此我校根据物业管理专业转型发展建设的需要,立即组织物业管理专业有关人员,进行现代社会就业与岗位需求调研,并结合国家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如万科物业、北京金融街物业、新鸥鹏物业、财信物业等实际物业管理具体情况,邀请行业专家共同编写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高等职业新鸥鹏教育技术应用性特点的校企教材。对于《智慧社区管理》课程来说,应将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合,运用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体系模式,结合物业服务企业实际案例编写校企教材。

2.深入教学团队的建设。编写《智慧社区管理》教材需建设一支优秀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为之后打造物业管理专业特色,将其建设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奠定基础。由于该课程具有跨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保证理论水平的前提下教学团队的建设应更注重团队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其中团队成员包含高职院校教师和物业服务企业专家等。不仅需要通过指派教学团队高职教师到相关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实际挂职锻炼,还需要参加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发展的相关会议研讨等,让团队成员能深刻地认识到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客观情况,掌握物业服务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智慧社区管理教师。还要将智慧社区管理的实际工作融入到教学中,如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改革教学和考核方法

1.改革教學方法。由于《智慧社区管理》课程的特点,因此教师授课时需将课程理论与实际物业管理工作结合,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及专业的特点,不断强化物业管理专业的针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此课程适合任务驱动制的教学方法,将物业专业学生培养成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擅长沟通、团队协作的综合性人才。[3]

2.改革考核方法。高职院校课程的考核方法一般采取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法着重考察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比较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明显。为此,需要改革考试办法,针对具体物业服务项目制定合理的智慧管理方案的考核并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教师和物业服务企业专家评价),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着重考察专业学生的管理与创新能力。

四、建立符合专业需求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为推动区域物业服务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技术密集型物业服务企业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需在校内新建智慧社区实训室。实训室建设需以硬件和软件建设为主[4],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理论联系实验,实验联系工程项目。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前提下,更注重将物联网技术真正融入到实际房地产项目的创新实验及项目实践应用中。实训室教学主要围绕该课程培养目标制定的实训项目展开,设置智慧社区教学区、智能家居体验区、基础试验区、综合试验区等区域。另外,与北京金融街物业、龙湖物业、鲁能物业、财信物业等物业服务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课程实践学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积极融合产学结合的理念,提高专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并为之后提高该专业就业质量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管理》课程建设与创新和物业服务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从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强化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团队协作、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质量,并满足物业服务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霞.高职院校新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84-87.

[2]罗成.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研究[J].中国市场,2015,(8):140-141.

[3]靳晶晶.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以《物业服务礼仪》课程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72-73.

[4]赵斌.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J].山东纺织经济,2016,(12):6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社区课程建设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