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01-18石晓宇
石晓宇??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到的专业和领域非常多,综合大学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一定要关注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缺乏深度和广度,这已经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综合大学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强对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161-00
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应该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综合大学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这就要求综合大学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来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
一、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没有意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是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传统的模式上,关注学生对艺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培養。综合大学艺术设计的学生文化基础本身比较薄弱,很多学生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因为自身的文化成绩不理想,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相对而言比较差,在艺术设计的学习中,也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如果学校方面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在大学学习阶段过于放纵自己。艺术设计要求设计者具备良好的美学基础知识、艺术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底蕴,而很多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刚好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底蕴深度不够,设计出来的作品很容易缺乏内涵和深度,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1]。另外,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还比较落后,对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出现偏差,将艺术设计的方法、理论知识当成教学重点,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更要有创意和创新,才能设计出吸引人的优秀作品。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知识体系比较陈旧,教师的模式也非常单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作品的短期视觉效果,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文化底蕴的重点培养提升。
二、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和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设计的领域非常广,要求艺术设计人才掌握经济学、建筑学、生态学、广告学和美术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中。所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其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为艺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综合大学在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广告设计的基础学科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广告学、生态学、美术学等学科知识,这此时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
2.能力结构要求
艺术设计过程是综合性的活动过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综合大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素养,还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另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学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也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真正参与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艺术设计要结合客户的具体要求、理念来进行设计,这个过程中要求设计者和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学校还要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在艺术设计行业,设计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因此,对人才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2]。所以,综合大学在构建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素养结构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思想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该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学修养、哲学修养等,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责任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这样在艺术设计的实践中才能设计出正能量的作品。
三、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1.加强艺术设计和相关学科的有效交叉融合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综合学科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符合综合大学的办学理念。综合大学要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要充分将综合学科的学科优势和学科背景发挥出来,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将艺术设计和工程实践以及高新技术等有效融合,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综合大学一定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设置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发挥综合学科的优势,加强跨学科合作,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和艺术设计相关的边缘学科,增强艺术设计的适应性。艺术设计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置建筑类和环境类的课程,可以培养环境艺术的专业人才,增加机械设计类的课程就可以培养工业设计类的人才,大大拓宽了艺术设计的专业口径,能够培养出更针对性的人才,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强艺术设计和相关学科的有效交叉融合。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校要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了解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技术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其和其他课程之间的相关,了解艺术设计和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个体能力和实现情况来指导学生合理选课,细化专业方向,以培养更具针对性的艺术设计人才。endprint
2.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艺术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可以制定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能力的教育计划,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创意设计竞赛有效结合在一起,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设计竞赛,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还能够在创意设计竞赛中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3]。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创新教育课程,并将创新教育课程和设计竞赛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艺术作品。通过设计创意设计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对艺术设计创意的重视程度,并针对性做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创作。在以往的艺术设计教学中,艺术设计过程的选题过于虚拟,没有体现出现实性和真实性,并且设计过程是封闭的,仅仅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设计,设计的主体也偏向于单一性,这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不利,会导致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学校还可以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立导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构建公共艺术教师工作室、工业设计教师工作室、视觉传达教师工作室和环境艺术教师工作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意象进入到工作室中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以后的专业方向来选择工作室,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提高学生的主动权。而教师工作室的导师应该结合具体的课题方向和研究方向来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制定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设计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學生创新能力应该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因此,学校还应该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并以市场为导向来培养人才,所以,学校可以加强和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4]。学校要和企业合作在校内构建实践平台,在校外构建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重要的场所和平台,让企业也参与到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结合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让企业的相关人员和专家一起参与到课堂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或者实习,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来掌握艺术设计相关工作的流程和工作要求,为自己的学习指引方向。在校内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平台,邀请企业的优秀设计主管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在这个实践平台上,就是将企业的设计环节引入到了综合大学的艺术设计课堂。在校外,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构建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实践平台,以项目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到设计实践中,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创新艺术设计人才。
四、结 语
综合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市场为导向,加强艺术设计和相关学科的有效交叉融合,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创新,最终培养出艺术设计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晓燕,陈哲.高校艺术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_基于创业教育的视角[J].文教资料,2014,12(35):71-72.
[2] 宋奕勤.综合型大学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13,20(3):145-146.
[3] 吴洪.文化创新中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美术研究,2016,14(1):81-82.
[4] 丁密金,程亚鹏.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5,19(8):246-248.
[责任编辑:东方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