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沉默现象及对策研究

2018-01-18唐秋艳胡晓芳曾碧萱蒋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现象英语

唐秋艳 胡晓芳 曾碧萱 蒋娟

摘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导致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探讨应对课堂沉默的对策,旨在为培养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地方高校;課堂沉默现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64-03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沟通世界的桥梁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与提升英语能力的主要途径。近年来,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现象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课堂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景之一,然而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使其丧失了在课堂上锻炼口语的绝佳机会,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减少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对当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堂表现出发,分析导致课堂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针对其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沉默原因分析

英语专业的课堂本应是畅所欲言,学生能各抒所见的场所。而当前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堂上学生整体趋于沉默,却是不争的事实。沉默可以分为消极沉默和积极沉默。当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积极思考时形成的沉默称之为积极沉默,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的构成部分。而本文所关注的是消极沉默。导致这一现象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也与中西方沉默观的差异有关。

首先,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参与度受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影响最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英语底子薄弱,导致听课吃力甚至听不懂,而不得不保持沉默。学生预习不充分或其他原因,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是对涉及的话题一无所知,而不得不保持沉默。心理因素方面包括学生的个性,自信心,面子观念,从众心理等。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课堂上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甚至有同学认为,课上抢着回答问题与大学生成熟的形象不符,因此,在课堂上刻意保持沉默。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英语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说得不好而不敢开口。另外,大学生较之高中生而言,自我意识更强。为了不丢面子,而保持沉默。“怕被同学笑话”成为妨碍他们上课积极发言的主要因素。[1-3]

其次,作为教学的主导方,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上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以考试为导向;学生缺乏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缺乏展现自我的舞台。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荡然无存。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只有唯一答案的封闭式的问题较多,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而开放性答案的问题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观点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追赶教学进度、课堂点评缺乏艺术等等,都是造成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4]

最后,中西方对于“沉默”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沉默”持鼓励和赞同的态度。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课堂上学生保持沉默被视为对教师权威的尊重与服从,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这种对“沉默”的鼓励,俯拾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而西方文化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鼓励“言说”,“辩论”。在英美文化中人们对“沉默”多持消极的态度,认为沉默是一种无礼的表现,是一种缺乏交流的表现。[1]

二、注重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是我国社会和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高——既要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发音标准、口语流利,又要掌握与国贸、旅游、翻译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符合要求的、高层次英语专业从业人员相对短缺的现状。使得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英语课堂是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听众沉默不语的现象比比皆是。

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语言能力低下导致的。想听的听不懂,想说的说不出,无奈选择沉默。与中学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应以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配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有重点、有目的地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修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的地方。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比如,应用型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研究型大学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应当有差别。

一些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太大差别。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听力、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高级英语等。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照顾到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但缺乏针对性。建议多开设体现院校办学特色的相关课程。如英语国贸方向增加单证、外贸函电、金融英语、WTO等课程;英语教育方向增加听力与口语课程所占比例,如增设视听说、语音、英文歌曲欣赏、辩论课、新闻英语听力课、英语演讲技巧、节奏训练课、英文情景剧等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侧重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输出。增加这些专业课程,不但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很好的英文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更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何愁课堂会沉默无声?

当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这些英语专业生面对的将是用人单位和客户对他们的英语发音的挑剔的眼光。英语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市场需要英语素质和专业素质都过硬的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针对这种需求,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进行强化。首先,要改革考试形式,将听力、口语、语音等方面纳入考试范畴。学习动机是造成课堂沉默现象的一个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朗读对考试成绩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考试内容仍然偏重于语法、词汇量、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学生认为花时间用英语回答问题还不如多记几个单词,可见改革考试形式很有必要。考试能促进学生学习。为了口语考试能拿到较好的成绩,学生平时上课就必须开口朗读,练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英语课堂上,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语音面貌,应给学生提供发音标准清晰的英文原声音频或视频,供学生模仿。学生语音的改善与否、模仿得像与不像等等要在测试成绩里有所体现,以期达到通过测试促进口语水平提高的目的。另外,许多学校的语言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较低。购置设备,成本不菲。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造成设备损坏,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语音课,也不会安排在语言实验室。学生要发音标准,需要大量的语音输入。而借助语言实验室的设备,学生既可以观看英文视频、反复收听,又能跟读,教师针对单个学生进行纠音也更方便,更有效地提高语音的准确性。endprint

三、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造成课堂沉默现象,一方面有学生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关系。调查显示,学生课堂上不爱发言,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整堂课掌控着话语权,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提出问题,立刻让学生回答,不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致使学生无法回答出来。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大学阶段,能拿到英语专业四级证书或类似证书是最重要的。课堂的主导思想以应试为主,以大量的习题为手段进行应试训练。这种教学理念,就算是学生拿到了证书,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仍然不高。而秉承任务教学理念或是翻转教学理念的教师,则更注重学生课前的知识输入,和课上的输出。课前,学生对将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课上,学生有了准备,回答问题较以前会更积极踊跃,师生交流更多。

学生课堂沉默,有的时候是心理因素在作怪。比如,自信心不足;“面子”观念强,害怕犯错儿,害怕被同学嘲笑;从众心理,等等。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的同时,要将发言的次数与平时成绩挂钩。对班上同学的英语水平要有一定的了解,什么样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水平,什么样的问题他们通过阅读教材或是通过思考能够得出答案,教师要有把握。教学过程中,偶尔讲点英语国家习俗或文化方面的趣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有很强的调节气氛的作用。又如,“愚人节”这天,小小地“捉弄”学生一下,再告诉他们在愚人节当了回小“傻瓜”。这样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让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学生在情感上对教师的接受和认同,对课堂氛围是一种调节。只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再稍加运用,比如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或是适当的时候穿插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学视频,之前不敢开口讲或是不想开口讲的同学,也会渐渐被调动起说的欲望。

了解学习规律和疲劳规律,教学过程中穿插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任务,例如,教师的讲授、教材的阅读、学生的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某个问题展开探讨(学生代表发言)。在不同的时间段,学生大脑不同的区域处于兴奋期,这就是一种主动休息。学生觉得轻松,而且更利于创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相反,如果整堂课都由教师来讲授,学生很容易觉得疲劳、觉得乏味,课堂沉默现象随之而来。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习的规律和疲劳的规律不容忽视。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改善课堂沉默现象的一种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是改善课堂沉默现象的一种方法。教学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英文散文、诗歌、歌曲或是视频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义务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但应该掌握正确的时机[5]。有时,教师觉得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经常给学生纠正,恰恰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学生从教师的纠正中获得的暗示是“我的发音不好”。从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不建议教师频繁地对学生的英语发音进行纠正。相反,可以针对学生的语音状况给出相应的作业,比如,给出一定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要求其模仿。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当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普遍存在的课堂沉默现象,不仅影响了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影响了整个学期的英语教育质量。改变课堂沉默现象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但是,只有提高学生英语专业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毕业生。同时,只有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适当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升,才能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课堂沉默现象的应对之道。

参考文献:

[1]贾彦艳.中西沉默观与英语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1-162.

[2]庞黎.从教师教法视角探究大学英语课堂的“消極沉默”[J].海外英语,2010,(8):453-454.

[3]乔春华.从学生视角看地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J].教育与职业,2010,(11):189-191.

[4]秦国银,郭秀娟.英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提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7-128.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354-355.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现象英语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读英语
猜谜语
酷酷英语林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