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洁文学创作中的悲剧色彩
2018-01-18张丙宜��
张丙宜��
摘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对张洁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悲剧色彩进行了诠释。首先主要写的是追寻中与现实的矛盾性悲剧。无论是从人生理想上的追寻,还是对婚姻、爱情的追寻,当与现实碰撞都幻化泯灭。然后主要写的是生活本身所存在的普遍的悲剧。最后主要是写了在面对抗争性的悲剧和普遍性的悲剧时,所采用的从悲剧的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方式,有期许,有反抗,也有超脱。
关键词: 张洁;悲剧色彩;抗争
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悲剧
(一) 人生理想与现实世界的碰撞悲剧
如在她成名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梁启明的道路就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因为四人帮的缘故,被下放、打压,后来又身染重病。只要梁启明认个错,承认自己错了,承认自己是叛徒,他就可以回京,但是他没有,没有低头,而是忍着重病的折磨留在乡下,与四人帮做着抵抗,他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也相信四人帮一定会粉碎,他相信邪恶永远敌不过正义。
作品《沉重的翅膀》中力主改革的郑子云去世了,而保守的田守诚更加得意了,在经历过那么多的艰难的抗争后,却依然是保守派的人掌握最后的权力,所有的改革付诸东流,所有的努力也就香消玉殒,结果依然是充满着那么多的不尽如人意,这更突出了一代人对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悲剧,让我们更加的反省,思索,我们所追寻的,随不顾一切所争取的,都是否还有意义呢!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重新给自己定位,这也让我们更加对人生的抗争有一份新的理解。
(二) 情感与现实世界的碰撞悲剧
张洁的作品都是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对于女性的描写研究也是作品中很大的描写方向。在刚刚解放,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女性这个群体还未完全从封建思想体制下解放出来,男权思想依然浓重。但是依然出现了一些新时代女性,受到西方先进的自由思想影响,开始为自己的幸福而抗争。但是,这种抗争后的结果,让人感到感伤。当一个个妙龄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向往、憧憬,然后不断地去鼓起勇气追寻。但是在追求自己爱情的过程中,都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血肉模糊,一点一点地磨灭掉整个人生的激情与希望。
二、 生活中所存在的悲剧
(一) 命运悲剧
在《走红的诺比》中,诺比仅仅是一条小狗,可能就是比其他的狗聪明了一些,它就被训练算数,甚至在强训下,学会了四则运算,而后被各大媒体报道,随后就被带进实验室,被各种仪器加压在身上,每天被人当做实验品作各种各样的实验报告,看到同伴不能一起玩耍,最后选择跳海而结束这种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着像诺比一样的悲剧人物,我们把太多不该强加给他们身上的东西过于强化了,用自己所谓的在乎,所谓的荣誉,所谓的自尊而牺牲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幸福,我们都期待自由选择的权利,希望生活没有压力与烦恼,但往往事与愿违,可是更可怕的是,有一部分人选择的不是努力争取,而是消极待命,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消极的对待生活。
(二) 时代悲剧
张洁的作品,不仅揭示了在追寻抗争中的社会悲剧,更接露了人们生活里无处不在的普遍悲剧,好像这种悲剧即使你不追寻,你也依然逃不掉。而这种普遍的、逃不掉的悲剧就更摆脱不了时代的大悲剧。不论是写在“四人帮”这样的时代,还是写在推翻四人帮,处于改革大潮的时期,都摆脱不了这种时代所带给他们的悲剧。总有些人,无缘无故的就被打压,就被卷入来路不明,不清不楚的斗争中去;即使你很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在当时的时代的大背景下,又不得不改变自己,违背自己,从而酿成悲剧。这是这个时代与生俱来的悲剧,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三、 面对悲剧的抗争
(一) 幻化为期望
在经历了社会层面的追寻中抗争性悲剧和生活里所普遍纯在的悲剧后,张洁的作品里也有对这些悲剧的抗争。而这些抗争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就是当自己的追求举步维艰时,当自己的理想在现实的压迫下无法实现时,将这种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便转换成一种期望。自己在这个时期的愿望没有办法实现,就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这个时期的与现实的碰撞悲剧,不是随着生命的离去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反而这种力量能传递一样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个时候的死亡,这个时候的悲剧,就稍稍的带有一点活泼颜色,因为她在悲剧中带有希望。而这种抗争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里体现的最淋漓尽致。梁启明就是把他的理想寄托在了他的学生身上,让希望延续,这是对悲剧最好的抗争,也是对一个新的时代的坚信不疑。
(二) 绝望的抗争
在张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然后他去探索、去追寻,最后与现实碰壁,虽然是悲剧性的,但是他也许会将自己期望转嫁给他人,在悲剧的色调中还会带有一点阳光的颜色。可是在一些作品中,尤其是在写生活中普遍性悲剧的时候,一些人无论怎样,即使平凡不能再平凡,但依然被命运捉弄,错位的人生,错误的生活,时代的碾压,人情的淡漠,社会的逼压,让他们无路可逃,认为什么都是定局,这就是命,这是无法摆脱的悲剧。他们想抗争,想为了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搏一搏。可是这种抗争又是无力的,是充满绝望的,是嘶哑的声嘶力竭。内心包含了对生活的无奈,对悲剧的怨恨,可是又无能为力,这种内心的痛苦要比第一种即使在悲剧中也能寄托希望还要更加的悲惨,这悲剧里的人已然没有了灵魂,迷失了人性。
(三) 反抗后的超脱
张洁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有着很大的变化,而面对悲剧也有着不同的态度。从开始的追寻而不得,然后开始寄托于下一代;到后来充满了绝望,无力的抗争到了后期的作品中,面对悲剧,就变成了潇洒的超脱,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无所谓了。尤其是张洁在母亲去世后,变得更加超脱。虽然张洁并没有寻求到更多的实际性悲剧解脱,而是从精神上开始了超脱。思想越来越转变为那种淡泊名利无为思想。她希望能远离世界的纷争,当离开了这个复杂的社会,烦乱的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不参与任何事情,看破红尘,这样就不会再有这样那样的悲剧了。这种方式我们初读也会会看到一些消极色彩,一种厌世之情。这固然是可悲的,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种种悲剧后,开始祈求一种宁静,静心,这些我们无可厚非。相反,我们透过她的这种解脱方式,会更加的感受到悲剧的力量,这种悲剧的超脱让我们心疼,让我们伤心,心头不由得跟着无奈。而这,也恰恰是她的作品中悲剧色彩穿透人心的力量。
參考文献:
[1] 周志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 张洁.张洁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丙宜,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