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高等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成绩评定与效果评价

2018-01-18祁爱琴刘芳孔杨刘琳刘守鹏高明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效果能力

祁爱琴 刘芳 孔杨 刘琳 刘守鹏 高明海

摘要:设计了与研究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高等数学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多元化全方位的成绩评价体系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态度,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式教学;效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098-02

课题组根据教改项目计划,在我校临床医学教改班以及药学等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中进行了研究式教学模式改革,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有相适应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来配套。本研究在分析现有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一、成绩评定

1.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现状。近年来,我校高等数学课程采用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的评价方法。这种考核方式纳入了过程考核,对一卷定成绩的单一考核做出了改进,避免了对期末考试的过分依赖。但运行中也发现了弊端,比如学生为了拿到平时的作业成绩,虽然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很重视,但有不少学生抄袭作业,并没有起到通过作业深化知识理解的目的,反而助长了某些学生懒惰的思想、等现成的习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有负面作用的。

2.重建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伴随着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推行,顯然上述考核方法不能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必须重建体现学生全过程表现的新的评价体系,使学生不论在作业、小论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各个细节的表现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使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同时促成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

3.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评价指标。课题组根据研究式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将以下因素纳入考核的评价指标:①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学生的回答,正确者给予加分。②在课堂展示中,教师将研究题目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选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演讲,对于各组的表现教师经过比较打分,同时各组负责演讲的同学多加分。③在课题探究中,有的题目是布置后让学生在某时间节点之前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小论文从内容、格式上综合考量并给出分数。这种小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意义不同于普通的一次作业,在我们收到的论文中,有不少用心的同学是按照研究论文的结构写的,有摘要、有背景介绍、有方法、有应用或实例分析,后面还附上了参考文献,这种锻炼正是研究性教学欲达到的效果。④平时作业在高等数学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占一定的比例,但在总成绩构成中的比重下降。⑤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是常规考核指标,在成绩构成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2)各指标构成。学生最终成绩由上面的各指标构成,构成比为:期末考试60%,平时作业20%,小论文10%,小组展示10%,而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或在小组展示中各小组代表均以独立加分的方式计入总成绩,直到加满(100分)为止。

二、效果评价

1.成绩分析。我们在应用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班级中选取了入学成绩相近的两个班级,这两个班最终成绩总评的分布情况如表1。

从表1看出,实验班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从各档次分布来看,实验班优秀占比远高于对照班,大部分(58.98%)为良好及优秀档次,而对照班只有20%的学生在这个档次。对照班成绩为中等与及格档次的占到60%,而实验班只有13.08%。两个班中不及格者占比差别不大,均为近20%,而且实验班成绩波动大于对照班(标准差前者为16.83,后者为11.16),说明,研究式教学模式对于成绩在尾部的同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研究式教学模式更能对有上进心的同学产生激励,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没有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看来无论外力怎样都起不了明显效果。

2.研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影响。成绩只是教学改革结果的直观反映,更重要的是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或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开学的第一次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考核改革方案,使学生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积极进行各项活动,而且在活动中的表现都在为自己积累分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出较大的学习热情。

(2)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就会获得老师的肯定,并给予加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有一位学生因在课堂上有出色表现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扬,对高等数学课程很喜欢(这位同学在高中时数学成绩并不是很突出,自信心并不高),主动报名参加2017年10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活动。

(3)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素质,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在概念探究的教学中,教师采取层层递进的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步步递进地解决问题,因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得来的,比起教师直接告知结果的传授式教学,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同时这些解决方案的获得也正是创新性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课程小论文的撰写让学生有了研究的体验,查阅文献资料、归纳总结、表述观点,培养了其科研素质。

(4)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分组讨论选派代表课堂展示项目中,大家通过小组选派的代表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成果的完成是小组各成员共同讨论努力的结果,大大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三、结语

课程考核评价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相适应,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炎.大学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1,(4):49-50.

[2]王继宏.大学数学考核体系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251.

[3]廖红菊.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之探讨[J].考试周刊,2010,(42):10-11.

[4]沈陆娟.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10-212.

[5]于海波.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0,(3):115-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果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幽默是一种能力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