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审和组织外审的优化对审稿质量与效率的作用

2018-01-18国荣邱芬

今传媒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

国荣 邱芬

摘 要:学术编辑的初审和组织专家评审是期刊的学术水平把关的重要环节。学术编辑具备良好的专业学术素养和认真及时的敬业态度,严格初审筛选符合期刊定位和征稿领域的稿件,并应用网络不端检索软件剔除低质量重复性研究或抄袭性稿件;进一步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专业学术评审时,应重视建立完善的审稿专家库并精准遴选派送专家,并优化工作细节,对初投稿进行一致性文本格式规范,以及注意审稿派送间隔周期和频率,以有效保护和发挥审稿积极性,使专家专注于学术评审,确保审稿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初审;审稿周期;审稿专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123-03

科技期刊是刊载学术研究新发现和科研成果的连续出版物,承载着发布并传播最新科研成果的责任与义务。因此,稿件的学术、知识、信息等质量是科技期刊质量的核心内容,是期刊发展的根本基石和立身之本。正如赫斯特集团国际部总裁爱德华所述:“内容为王”是前提,好内容才会有传播渠道和销售商竞相购买,才能真正吸引读者[1]。因此,准确甄选和刊发优质稿件,确保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之一是严格、准确、及时的高质量审稿。通过对稿件质量系统、全面的评审,特别是对学术质量的评价,是学术期刊筛选稿件的依据[2-3]。

广义的审稿是指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成符合期刊办刊理念与质量规范,达到刊发水平的编辑活动[4]。美国学术期刊一般是在作者按照要求完成投稿后,刊物助理编辑(Assistant Editor)从投稿平台下载初投稿,但无权审稿和决定,将稿件送给刊物编辑(Journal Editor)进行初审,刊物编辑一般是某个专业领域里的学术权威,通过初审的稿件送往合适的编委会(Editorial Board)专家进行评审[5]。目前,国内规范的科技期刊的稿件审查一般都实行“三级审稿责任制度”,即“三审制”[6],通过学术编辑初审并组织派送同行专家、专家双盲审稿和主编终审或编委会讨论,最终确定是否可录用刊发。其中,学术编辑的初审是审稿把关的第一步,是稿件筛查的前哨卫士;而选择并派送同行专家组织外审环节的优化,对提高审稿效率和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学术编辑初审稿件的核心工作要点

(一)以期刊宗旨和定位甄选合适的初投稿件

学术编辑在稿件初审环节,首先对众多的所有来稿进行初步的整体审查和初筛,其基本原则应立足于所在学术期刊的办刊定位与征稿专业领域范围等要求,进行初筛选。每个科技期刊都有其所报道内容的定位和读者群的定位,对稿件有不同的报道侧重方向和具体要求。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有所不同,比如高校学报的综合性与专业期刊的专业性就有区别。以某个专业领域为例,比如医学领域的不同期刊,办刊宗旨不尽相同,有侧重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交流的临床医学期刊,也有集中刊发基础实验研究新成果的医学期刊,其办刊主旨不同,就各有不同的报道侧重点和方向。学术编辑在稿件初审环节,就要首先针对期刊办刊宗旨和定位,进行初步甄选筛查,退稿不符合期刊宗旨和定位的稿件,或建议作者改投适合的相关领域其他期刊。

(二)利用文献不端检索软件剔除重复性研究成果或抄袭等学术不端稿件

科技期刊学术编辑在初审环节,借助现代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应用文献不端检索软件对稿件进行比对,有效保障规避和摒弃低质量重复性或抄袭论文的刊发。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从2010年开始应用中国知网提供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索系统,我作为医学学术编辑,对每篇初审的稿件都进行比对,并针对重叠文字的比例结果以及所重叠文字在稿件中的分布不同,针对性采取措施,摈弃抄袭或简单重复的稿件,确保退稿学术不端或低质量稿件。尽管目前的文献不端检索软件还存在一些缺憾,各刊的把握尺度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对于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刊发优质内容论文,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对初投稿布局谋篇和图表的审查

对通过初步筛查的初投稿,再进一步对稿件的全篇结构布局、书写的逻辑层次、图表有无遗漏或重复(如图和表反映同一个结果)等进行初审。对有欠缺的,应请作者补充或更换,而不是简单的退稿或直接组织后续的同行专家评审工作;对于研究内容简单但又有课题资助的稿件,应与作者沟通,以了解是否有其他相关研究成果,提请作者修改补充、丰富完善,修改返回后再组织专家评审。

学术编辑的审慎工作,不仅促使作者更加严谨,也可以最大限度留下创新性高、多角度多层面系统研究的优质内容稿件,确保所处理稿件的学术质量。学术编辑的初审把关,与作者的沟通和对稿件的修改完善,都为专家进行学术评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术把关评审方面,节省评审时间,保证评审质量,提高评审效率。

二、学术编辑组织专家外审的关键环节

(一)及时准确遴选评审专家

审稿是一项复杂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照“三级审稿责任制度”要求,通过学术编辑初审的稿件,将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双盲审稿,重点评审专业方面的学术水平。

学术编辑做好初筛并剔除劣质稿件或不符合期刊刊发宗旨的稿件,从大量初投稿中筛滤后选出的稿件再组织专家进行学术评审,而决不能为了省事,不做任何思考和筛选,将所有来稿都提交给审稿专家。这不仅可使专家专注于学术水平和质量的评审,避免在低质量稿件评审中花费不必要的时间,还可有效地缩短稿件的处理周期和相关成本。

对通过学术编辑初审的稿件,应及时组织专家评审;学术编辑在对初审稿件做出恰当评价的基础上,必须保证所选择审稿人的准确性[7]。而准确遴选合适的同行评审专家,是学术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和大量的工作投入。

首先,應建设期刊的审稿专家库[8],并不断更新和补充完善,以便审稿时准确遴选。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审稿专家最初主要集中在学校及附属医院内部,数量有限。近10年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的特点,积极建设网络审稿专家库,并经过不断补充和积累,逐渐使审稿专家扩展至全国高校或科研机构,还吸纳了海外的华裔科学家,审稿专家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升,明显提高了遴选和确定专家的精准度,而且审稿质量和效率也显著提高。endprint

其次,学术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和添加建设审稿专家库的过程中,应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尽量全面了解审稿专家的科研背景,比如,通过查阅审稿专家所获得的资助课题,或利用专业数据库检索其已发表论文等方式,掌握并积累审稿专家的科研领域和发展等状况,以便准确选定与评审稿件研究成果匹配研究方向的审稿专家。这有效避免审稿专家与送审稿件研究方向的匹配不准确而导致专家退审,或造成不必要的延误或再次更换审稿专家,从而有效保证审稿质量和效率。而且,准确选择相应的审稿专家,也是对专家的尊重,同时体现出学术编辑对专家学术研究领域的掌握和熟悉程度,有利于提高专家对期刊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派送专家评审前的初投稿文本规范

总体上,期刊的大多数来稿,不同的作者其文本布局也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为了使审稿专家方便阅读、专注于学术评审,避免在专业领域之外的稿件写作瑕疵上占用大量时间,学术编辑就需要在组织同行专家评审前,对初投稿件进行文本一致性规范化处理。例如,将所有初投稿件用统一模板文本形式以规范统一的文本格式送达专家评审[9]。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编辑,笔者从2010年起,多年来始终坚持对送审稿件的全篇布局和总体形式进行一致的规范排布和处理,以及字号、行间距等细节调整。

通过在稿件初审环节实施此做法,既使审稿专家有较好的阅读体验,又方便专注于进行学术评审,节省了专家的审稿时间,得到评审专家的积极肯定和赞赏。同时,在文本规范后的送审稿件保存时,以word的.doc而非.docx文本保存,以便于未使用高版本windows系统的专家可以直接打开稿件进行阅读评审,而免去调整软件的麻烦。

这种规范文本的细致工作,虽然增大了学术编辑的工作量,但是方便了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也体现了学术编辑的工作细致严谨和期刊的工作规范,使评审专家对期刊也有了较好的认识和评价。近年来,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并同时减轻学术编辑的工作负担,已相继有科技期刊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按照期刊提供的论文模板[10]进行全文组织并排布格式。

(三)注意保持评审派送的间隔周期可保护审稿专家的评审积極性

送审环节还需注意保持恰当的评审周期和审稿间隔,以保护专家的审稿积极性。审稿专家一般都是其研究领域或工作岗位上的精英和中坚力量,工作繁忙,事务较多。因此,除了准确选取专家,还必须尽量避免短时间内请同一位专家评审,以免专家失去新鲜感或“厌烦”,以保护其审稿积极性;但也不宜长时间不送稿件评审,以免对期刊“淡忘”。因此,在“新鲜感”和“遗忘”的最佳时间段内[11],是比较合适的评审间隔时间,这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不宜同一时间内请同一位专家同时评审多篇稿件。同一时间已有在审稿件时,避免同时间内再送其他的评审稿件,以免使专家负担过重而影响审稿效率和质量。

三、学术编辑学术素养和端正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基础

(一)学术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

保障熟练、准确地完成稿件初审,要求学术编辑必须从宏观角度掌握其期刊刊发领域专业的学科进展和动态。这需要科技期刊的学术编辑掌握本学科领域一定的专业知识[12],而且是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其核心并不在于学术编辑已取得了多少学术成果,而在于是否具备了应有的学术素质,如学术责任感、学术敏感性和学术鉴别力[13],即编辑对所属科技期刊特定的学术领域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对是非的判断力。因此,科技期刊学术编辑应了解相关的学科发展历史和不同学派、不同观点分歧的实质,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体系,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并了解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趋向,要能紧盯住前沿课题,善于超前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和需求,以便准确甄选初投稿,摒弃非征用范围稿件,保证初审质量。

科技期刊高年资学术编辑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专业知识和对学科稿件学术水平的明辨能力,在初审环节都有明显的优势,能敏锐判断;而近年新入职的年轻编辑,大多具备相关专业理论基础或有相关领域的科研经历,了解相关医学学科或理工科或相关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掌握相关实验技术,对准确初筛稿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负责敬业和及时审稿的工作态度

每一篇投稿论文都是凝聚着作者智慧和辛勤工作与研究的成果结晶,及时发布与传播是科技期刊的重要职责之一。而处理稿件的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都影响着稿件的处理和发布周期。认真、及时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审稿是每篇论文的第一个处理环节,更需特别重视。

端正负责、及时处理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助推力。作为学术编辑,不论从职业道德还是尊重作者的角度,都不应拖沓延误,应该及时完成初审。考虑到周末或节假期,初审一般应在2~5天内完成。即使对退稿稿件,也应及时,特别是与期刊栏目设置等不吻合的投稿,更应及时退稿,以便作者改投相应的其他期刊。

及时高效率处理初审稿件,不仅有利于及时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使作者对期刊有较好的印象,有助于吸引有科研潜力的作者在后续时间继续投稿。这有助于吸引优质稿件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是期刊发展不可或缺的推进剂。

总之,科技期刊学术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学术素养,严格稿件初审的审查并甄选创新性成果,同时积极思考并改进工作方法和细节,保护和充分发挥审稿专家学术把关和审稿的积极性,对促进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有极大裨益。即使在现今传播渠道数字化的时代,也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使这种便捷的传播变得更加有意义。因此,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学术成果发布与传播的高质量学术期刊平台,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永远的王者之道。

参考文献:

[1] 感受美国期刊数字化转型[EB/OL].2014-4-23.2017-3-28. 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404/t20140422_342752.htm..

[2] 李晓.影响科技期刊论文专家审稿质量的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1):1369-1372.

[3] 王新奇.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途径研究[J].唐都学刊,2012 (5):101-104.

[4] 赵俊,陈灿华,李海亮等.湖南省高校学报审稿专家库构建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75-77.

[5] 陈世华.美国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介绍与启示[J].中国编辑,2014(2):43-47.

[6] 杨丽薇,姚树峰,徐楠楠等.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的稿件“三审制”[J].编辑学报,2014(1):35-36.

[7] 杨忠民.科技期刊审稿专家遴选条件及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7-100.

[8] 罗向阳.刍议科技期刊审稿专家数据库研究与实践[J].编辑之友,2011(1):77-79.

[9] 国荣.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应重视维护科技学术期刊声誉[J].编辑学报论丛,2013.

[10] 刘铁英,程爱婕,黄春燕等.科技论文规范化即时指导方法[J].编辑学报,2014(2):147-149.

[11] 张国忠.遗忘规律的探索与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2(6):86-88.

[12] 胡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33 -136.

[13] 罗景,胡忠,赵漫红等.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专业素质[J].编辑学报,2008(4):350-351.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
融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新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讲好绿水青山故事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山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召开理事工作会议
全球顶级科技期刊出版机构齐聚冰城深度探讨科技期刊的未来与学术传播体系的重构
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浙江举办
科技期刊缺好稿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