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集约分享式阅读提升学生概括力的策略研究

2018-01-18魏善春

江苏教育 2017年23期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与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概括能力训练存在被孤立、割裂的现象屡见不鲜。借助“网络书房”作为训练落点,构建儿童阅读概括能力训练的“学习综合体”,彰显网络阅读的“集约化”优势,引导学生从“分散阅读”到“分享阅读”自然转型,促使其阅读概括力从“无形”走向“有形”。

【关键词】网络书房;分享阅读;集约概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23-03

【作者简介】魏善春,江苏省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241)教师,一级教师。

“集约化”原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术语,本意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其实在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中也可以借鉴这种“集约化”模式。笔者就尝试借助“网络书房”(即利用全民阅读网站注册自己的微书房)这一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分散的阅读体验集中进行展示交流,引导他们在阅读分享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一、网络集约化分享式阅读,提升学生概括力的价值旨归

1.从“个体”到“群体”,顺应学生阅读分享的心理需求。

儿童的性情大多是活泼开朗的,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共同阅读交流。网络集约化分享式阅读契合了儿童喜欢群体活动的心理之需,引导学生从个人阅读的小天地,扩展到集体阅读的大舞台,便于他们及时与书友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从“控制”到“自主”,促进学生阅读成长的个性发展。

传统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无论从阅读内容的选择,还是到阅读计划的制订,大都会受到教师或家长的“控制”。网络集约化分享式阅读则可在教师或家长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网络书房”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也可以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还可以随机选择兴趣相投的阅读伙伴等。

3.从“片面”到“全面”,增强学生阅读概括的综合能力。

网络集约化分享式阅读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不断积累阅读储量,在潛移默化中增强了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在与书友的话题互动中,学会发现问题的核心价值;在给读书小组同学的推荐中,学会既有精彩的重点推荐,又有翔实的全面概括。

4.从“单一”到“多元”,激活学生阅读概括的创新思维。

网络集约化分享式阅读不但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实现由“单一”的文本阅读到“全息”的网络阅读,而且在自由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广交书友,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思维交流。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这种思维的自由碰撞,大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潜在能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化思维。

二、网络集约化分享式阅读,开辟提升学生概括力的独特路径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覃永恒老师在《概括的力量》一书中说:“语感能力的背后一定有分析概括能力在作支撑。我们要用两条腿走路,而且两条腿都要健全有力。”对学生进行言语的概括训练,需要一个有效的训练载体。“书香江苏”是由江苏教育厅从2009年起开始为全省中小学校和师生家长提供的数字阅读及读书征文活动平台。笔者在组织辅导学生参加“书香江苏”的网上读书活动过程中,发现“书香江苏”全民阅读网不仅可以建立“微书房”,还集中设置了“阅览室”“听书馆”“读书活动”等栏目,这些栏目各具功能,又相互联系,在提升学生阅读概括能力方面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集约:在优化整合中创建学生网络阅读概括的“学习综合体”

1.资源整合:凸显网络阅读资源的“趣味”优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在家庭和学校中已十分普及。将家校网络资源有效结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阅读需求与图书不足之间的矛盾,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平台。

“网络书房”将学生由“个体”阅读,引向“群体”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学生不仅参与阅读的兴奋点增多了,还可以集中他们的智慧之光,相互启发打开心扉,在开放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学生无不被法布尔那种对昆虫研究的执着与痴迷所吸引。课后可引导学生在“书香江苏”网站的“阅览室”中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从“范本阅读”到“全息阅读”,不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

2.方法类化:建构网络阅读概括的立体框架。

教师在整合理念的引领下,为学生搭建融设备、课程、师资、资源于一体的“学习综合体”,创设直面问题的学习活动情境。在这里有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有共同阅读体验的书友交流,有为不同潜质学生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成为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互动平台。

在“网络个人书房”中,设置有“最近阅读”“我的书架”“我的书友”“我的作品”等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既可记录学生个人阅读的成长轨迹,也可以与书友互荐自己阅读过的感兴趣的或认为有价值的书籍;既可以与书友进行阅读体会交流,也可以进行个人情谊联络……将阅读概括训练集中在“立体框架”下交互进行。

3.情趣互联:链接网络阅读交流的自由空间。

学生借助网络阅读平台可以分享自己的各种阅读体验。从学生自身心理出发进行阅读分享,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分享动机:利他主义动机和自我表达的动机。出于利他动机的网络阅读分享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帮助他人而进行的不求物质回报的网络分享,为他人提供阅读信息资源;出于自我表达动机的网络阅读分享主要表现为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为了实现自我表达等目的而进行的阅读分享。endprint

“网络书房”让学生发现课外阅读并不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在阅读群组里,书友之间的交流并不仅仅局限于交流阅读心得,还能将具有相同读书喜好的书友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进而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教师、家长、学伴同读一本书,分享书中画面、文字带来的快感,在网络互联中分享阅读之趣,既利他又利己。

(二)分享:在阅读互动中加速学生阅读概括力从“低效”走向“高能”

1.书评分享:在个性阅读中自由表达。

加拿大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佩里·诺德曼曾说:“最有意义的阅读正是儿童在自由阅读中获得的心灵感悟。”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总有一些心灵感受想一吐为快,在“网络书房”推荐的每本书的下面都可以随手写下书评,可就阅读中的真实感受概括自己的收获。

如读完《灰姑娘》故事后学生的留言:

人人都应像灰姑娘一样诚实守信,只有对周围的人献出爱心,才会得到好报。灰姑娘继母和两个女儿做得不对,大家不要像她们那么坏。——五年级学生查俊羽

不能因为生活中的一点挫折和困难而愁眉苦脸,要敢于去尝试,敢于去挑战困难,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五年级学生冯瑞璟

从你的书评中,我感到你是一个会读书、善于表达的人。——四年级学生周旭

有对故事人物评价的,有谈阅读感悟的,也有对别人书评进行评价的……从学生这些内容丰富的书评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学生对阅读的感受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只要不加以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们会直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书友分享:在书友互荐中演绎转化。

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语文教师的提升,首要的是从阅读经典开始,因此,语文老师不仅仅教教材,也要做一个能推荐书单的“点灯人”。笔者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书房”这一阅读平台上,不但可以让读者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且也可以成為信息的提供者。

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很享受“分享式阅读”带来的乐趣,愿意将自己充实而富有情趣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其他书友。

如五年级学生刘畅给同伴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刚开始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便爱不释手了。书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面对危险时总能镇定自若,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难题。只要有他在,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学生要给书友推荐图书,势必自己要认真阅读,并能简要概括出书籍的主要内容或创作特点,才能将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转化为诚挚推荐,进而激发起书友的阅读兴趣。

3.话题分享:在话题互动中“舍象”求真。

阅读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设计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问题,将它发布在“我的小组”栏目中,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跟帖。其实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阅读思考的过程;而他们进行话题交流的过程,则是他们思想碰撞不断升华的过程。

如六年级学生马景程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提出的“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一话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汤姆是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淘气机灵的孩子,在小伙伴眼中他无所不能。”“汤姆极富正义感,敢于指认杀人凶手。”“他勇敢、智慧、善良,是一个一般大人都比不了的小英雄,我佩服他!”……

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查找资料,充实证据,表述时知道要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还能认真阅读别人的精彩言论,在多元思维下,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书香江苏”及学校开展的各项阅读活动,重点是练习写读后感。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带到他人面前时,很自然地由阅读者变成创作者。适时积极的评价无异于给学生注入阅读的原动力,尤其是来自同伴的互评,更能激发起他们成功的快感。班级每月都会进行一次“读书之星”评比,在评比过程中,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采用自评和互评,家长、教师点评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读后感作品,发送到“书香江苏”当月网络主题读书活动帖中,同时张贴在班级教室。学生在这样的自评、互评过程帖中,学会了清晰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网络集约分享式阅读的悄然兴起,使学生觉得读书不再是一个孤寂、无趣的事情,而是一个快乐分享的过程。“评书”“荐书”“互动”“交友”功能在“网络书房”中实现了集约交叠。“分享式阅读”让学生表现得更自主、更自信,表现出更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品尝到阅读的充实感、成就感。学生乐在其中,不断积累,逐渐在头脑中建立起阅读概括的“言语范式”,终而促使学生阅读概括力从“无形”走向“有形”。

【参考文献】

[1]覃永恒.概括的力量[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佩里·诺德曼,梅维斯·雷默.儿童文学的乐趣[M].陈中美,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注:本文获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