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研学”高效课堂
2018-01-18郝怀银
郝怀银
摘要: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学情的变革模式,坚持“研学”课堂探索。在精准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即时评价、反馈矫正五个环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研究精神。
关键词:研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B-0033-03
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作为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初中,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探寻小班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规律,始终将小班化教学作为创建学校特色、推进质量提升、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变革模式,坚持“研学”课堂探索。我们认为:研学课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的教学方法要做根本性的变革。研学的基础是教师要精准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研学课堂由“自主研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即时评价—反馈矫正”五个环节组成,试图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研究精神。经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交错进行,以此拓展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品质。研学课堂要解决学生想学习、会学习、高效学习,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因此,学校以科研课题为抓手、课堂为主阵地,积极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地去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目标,争取做到处处研学、个个进步。
一、加强培训,学习中改变
学校在拟定好研学课堂推进方案后,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让教师认同研学课堂的理念,厘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为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做好铺垫。培训以学校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培训为主要方式,先后组织教师到天津普育中学、安徽铜都双语学校等课改名校去学习。通过系列培训,教师产生了研学的共鸣,纷纷燃起了研究课堂教学的激情。
1.减负增效,少教多学
课改的目的是减负增效,少教多学。然而有些教师的认识与做法仍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减负”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教师将过去的教案改成导学案,重内容而轻设计,不能随着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来设计教案,自然会导致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认为要真正推动新课程向前发展,做好课改中的“减负”,对于教师来说,更要提升自身的素养,在课前的准备和设计中要更加精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高效,课后反思提高中要更加主动。
2.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部分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也容易产生偏差。一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认为小组围坐,上课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孰不知课堂设计不好,学生围桌而坐反而有碍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优秀学习品质的建立。
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根本任务。何为合作学习?《学记》中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白改艳在合作学习文献研究一文中提到,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这样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1]”
合作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通过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不是学习的全部,小组围坐在形式上有利于开展合作。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合作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合作和展示,以达到学生真正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精准定位,实践中推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我校学情,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推进研学课堂建设。
1.小组合作,激励评价,让学生想学习
按照学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的要求,在班级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及其管理机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分班主任的管理和任课教师的管理两个层面,这两个管理要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
德育处承担着对班主任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组织建设、过程管理、文化建设的指导、跟踪、评价和总结等工作,制定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指导意见,组织班主任互相学习交流。 教务处承担着对任课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指导、规范、评价等工作。
建立适应学生学习实际和发展需求的、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的评价奖励机制,更加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 编制学案,以导促学,让学生会学习
学校提倡各学科备课组尝试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初一数学备课组率先开始编制和使用,通过不断的实践,进一步完善编制要求。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師,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始终要明确这一点。学案的设计基于学情,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呈现设计佳的合作讨论内容,逐步从“重教案书写”转变为“重教学设计”。备课组的学案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编写,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导促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3.重建模式,立足课堂,让学生高效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和能力。结合“研学”和高效课堂内涵,我们将课堂学习流程分为五个环节。即:自主研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即时评价—反馈矫正。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布置学生自学内容,通常情况下会提供学案辅助。学生自主研习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疑点、难点,共同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寻找并确定共性难点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可以即时评价并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及时反馈以印证课堂学习效果。endprint
教師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适度调整学习流程和各环节时间变化,即基于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这样的课堂显得更加灵动和高效。
三、文化引领,鼓励先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曾说:课堂教学中总是存在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因此,新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应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已无形地浸润于课堂教学之中,对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文化引领,营造氛围
在学校“善美”办学理念,“力学力行·尽善尽美”的校训和“尊重·合作·坚持·悦纳”的学校精神的统领下,五中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以“善美”和“研学”为主线,多方位多层次地营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同时,我们重新定义课堂文化建设,倡导“研学”课堂所构建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学校也积极申报“以‘我学·我们研为核心的初中课堂变革的行动研究”的规划课题,以科研课题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解放思想,加法效应
我们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时间,而往往忽视了教师。教师想学生所想,管理者也应想教师所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和老师交流,积极听取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对于“研学”课堂推进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敢于面对,敢于反思,逐步改进。对于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遵循大道至简原则,不折腾教师和学生。借助加法效应,对于积极参与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为率先进行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师搭建平台,重点培养。学校评选了推进“研学课堂”的先进个人和班级先进小组,给予一定的激励评价。
“研学”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焕发了生机。在“研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踊跃发言。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所需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研学”课堂的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研学”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展示能力。这些教学实效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数据结果表明,研学课堂的实践并未因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而影响其学习成绩,反而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白改艳.关于合作学习的文献研究[J]. 新西部, 2011(12).
责任编辑:赵赟
Abstract: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s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our school makes an activ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mode suitable for learning situation and tries out classroom teaching centering on research and learning. On the basis of accurate research on students,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carefully desig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ptimize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s. Five teaching links are adopted to realiz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uch as autonomous research, group cooperation, exchange and displaying, timely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and rectification with a view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sparking teachers teaching enthusiasm and research spirit.
Key words: research learning; efficient class; teaching refor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