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笑的魅力

2018-01-18孙孔懿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笑脸雕刻魅力

游览柬埔寨古代高棉王国首都吴哥城中的巴戎庙,仿佛置身于一个遍布笑脸的世界。站在任何一处举目四望,都能看到一张张石头雕刻的笑脸。这组由54座(一说49座)大大小小宝塔构成的建筑群中,每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一张巨大的微笑着的佛面,这些塔因而又被称作“四面佛塔”。佛像面庞方正,眉眼和顺,鼻翼挺阔,嘴唇丰满,表情慈祥安定,透出几分宁静与优雅的神秘。这里就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据说佛面以当时的国王为模特,以常理推论,国王的典型表情应是霸气和威严,间或也会有愤怒、仇恨、恐惧、残忍、悲伤、孤独,然而不知为什么,当年的设计师和工匠们独独选择了他微笑的瞬间。而且不忌重复,一鼓作气雕刻了200多张大同小异的笑脸,其寓意何在?想想这张张笑脸历尽千年而不变,无论面对东方的旭日、西方的夕阳、南方的和风、北方的阴霾,无论面对春日的明媚、夏日的酷暑、秋日的肃杀、冬日的严寒,也无论面对歌舞升平或是战火连天,他一律以微笑面对!这让我们若有所悟:这组瑰丽宏伟的建筑,更像一群立于天地之间而笑看天地翻覆的智者。那位被作为模特的国王,或许就是柏拉图当年所憧憬的“哲学王”。

徜徉于这座崛起于12世纪末的庞大建筑间,想像当年成千上万的石工们,像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一样,为坚硬的石头注入生命,使之绽放出永恒的微笑,这该是怎样一种神奇!可惜今天,这座辉煌的建筑历尽风雨雷电已伤痕累累,破败不堪。一位来自中国的大导演漫步其间,生发出无限感慨,继而与柬埔寨的艺术家们联手,创作出大型史诗歌舞剧《吴哥的微笑》。序幕中,一位儿童抚摸着古老的石像天真地问:“老爷爷,您为什么总是面带微笑?”石像开口,缓缓答道:“孩子,微笑还需要理由吗?”以问代答,简洁而深刻。是的,微笑不需要理由。微笑是自然的,自发的,发乎内心的。从宏观看,治世和乱世的交替构成了历史,而始终如一的微笑则反映出一种稳定的历史观和不变的人生态度。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我以为,佛像表现的未必是某一帝王的英雄形象,而应是人类在历史大时空中的一种超然,一种淡定,一种对前途的自信和对未来的向往。史诗剧的最后,在贝多芬《欢乐颂》的乐曲声中,大幕上出现了无数张世界各民族男女老少的灿烂笑脸——吴哥的微笑最终扩展为世界的微笑。我想,微笑的魅力不正在于它能通过感染而扩散,将乐观的信念传遍五洲四海吗?

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师的微笑,想到了那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信任的微笑让许多常智儿童获得了超常发展,可见微笑的教育魅力。于是,有人要求教师上课要像演员登台演出一样,将不快情绪像脱靴子一样留在舞台后面,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我理解提倡者的初衷,但怀疑其实际效果。上课不是演戏,教师亦非演员。教育教学是师生间真实感情的互动,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教师的微笑不是时时可以放下或戴上的面具,不是一种亲近学生的手段或方法,不是表情藝术,而是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信念的自然流露,是对学生向善向美的天性的坚信,是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坚信,一种成竹在胸、胜券在手的教育家的自信。教师微笑的魅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给学生以深刻感染,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微笑着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孙孔懿,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10013)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

猜你喜欢

笑脸雕刻魅力
一笑脸就大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别毁掉你迷人的笑脸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雕刻时光
小绵羊和狼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