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养成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8-01-18刘光磊饶婷

今传媒 2017年1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刘光磊 饶婷?

摘 要:近几年,随着选秀节目的崛起与快速发展,“偶像养成”类节目也不断创新。自2015年安徽卫视《星动亚洲》播出以来,这类节目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且发展很快。2016年是“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大年,多家电视台推出了类似节目且竞争激烈,其热度一直延续到2017年。然而,我国“养成”类节目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节目的后续发展。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偶像养成类;电视节目;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007-03

一、“偶像养成”类节目概说

自2005年我国选秀节目《超级女生》爆红之后,此类节目层出不穷,并且不断衍化,真人选秀、偶像养成类电视节目在近几年火爆荧屏。随着鹿晗、吴亦凡等EXO中国成员的回流,TFBOYS以及SNH48等团体的迅速走红,偶像团体所具有的产业链价值也越来越引起国内综艺界的重视[1]。2016年也成为偶像养成类节目拼杀奋战的大年,各大卫视以及不同的网络平台开始争相制作和播出以“偶像养成”为口号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从2015年11月底推出的浙江卫视《燃烧吧少年》,到2016年湖南卫视在第三季度播出的《夏日甜心》,再到浙江卫视少女“偶像养成”综艺《蜜蜂少女队》和之后东方卫视推出的《加油吧,美少女》,“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贯穿了2016年中国电视荧屏,在国内掀起了养成类节目热潮并延续到2017年。在这一年里多档养成类节目开始制作第二季,并且有许多新的养成类综艺节目由传统电视平台转至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在2017年优酷推出的《美少年学社》、腾讯推出的《未来之子》和芒果TV全新打造的《2017快乐男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一)何为“偶像养成”类节目

那么到底何为“偶像养成”类节目?一般来说偶像养成过去常见于日韩,“练习生”制度是日韩一种挖掘新艺人的方法,将新人的培养过程和出道环节打造成综艺节目。国内现有的养成类节目大多都是对日韩节目形式的借鉴,一般主要是通过对素人进行一个阶段的密集训练让他们在音乐、舞蹈、表演和舞台表现上有巨大的突破并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筛选,最终以团体的名义出道的过程,把这一系列的过程进行影像记录并在一定的平台上播出,就形成“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注重粉丝的培养与积累,并加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强调打造“面对面的偶像”,以此来加强和推动粉丝和偶像的共同养成。

(二)“偶像养成”类节目的特点

1.打造低年龄素人团队。“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将一些不为人熟知的普通人培养和打造成明星偶像,而人员的筛选首先也是通过社会公开报名,筛选对象也一般为青少年。他们年龄较小,可塑造性强,公众在他们参加比赛之前对他们的认知都趋于零。在经过一系列的海选和比赛之后他们才有机会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而在成为真正的明星之前他们会接受时间为三至六个月封闭式的密集训练。在这期间他们必须在音乐、舞蹈、表演和舞台表现上有较大突破,并通过一系列筛选和淘汰才有最终登上舞台的机会,公众才可能对他们有进一步了解,唯其如此,他们才能慢慢培养出自己的粉丝团体,也是开启他们成为偶像的第一步。

2.竞技效应和明星效应。在“偶像养成”类节目中,比赛和竞技本身就是节目的看点。为了强化节目的看点以及增加节目的关注度,这类节目在双方对阵上一般都会着重强化,有意将双方的摩擦放大以至于能够制造足够多的话题并增加关注度。与此同时,在“偶像养成”类节目中导师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就国内而言,导师一般都是由知名度较高且具有一定人气的明星担当,他们之间的互动和较量也会为节目带来较高的关注度和话题,从而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正在培养中的偶像们。

3.目标受众以90后和00后为主。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如此多的“偶像养成”类综艺出炉,自然是看到市场的前景和其中的资本运作。然而纯粹的全民选秀模式对于时下的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来说可能已经过于老套。在互联网时代参与偶像成长以及陪伴偶像成长更能吸引年轻的观众,让他们感到一种与自己的偶像共同成长的成就感,以及通过对偶像成长的认同获得对现实自我的认同感。因而“偶像养成”类节目更符合90后与00后的追星方式,其节目的主要目标人群也锁定为这两个年龄层次的年轻人,让他们在节目中能感受到代入感和参与感,能够和偶像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三)“偶像养成”类节目与传统选秀节目的区别

1.节目制作的出发点不同。在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主要是以打造一个团体为主,无论是在2016年的《燃烧吧少年》打造青少年团体偶像,还是《蜜蜂少女队》要造中国第一女团的口号,都体现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制作出发点是为打造出一个全方位多方面发展的团体偶像,而不是培养某个独立的个体。而传统的选秀类节目主要通过竞技的方式来进行个人的选拔,最后进行出道和后续发展。

2.“养成”具有周期性。所谓“偶像养成”需要有一个养成的过程,即需要一定的养成周期,前文中提及的偶像养成常见于日韩的“练习生”制度,他們在偶像的培养和打造上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在韩国甚至有练习生要渡过十年左右的练习生涯。同样,在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中的偶像打造也具有一定的周期。虽然相对于日韩较为完善的“练习生”培养制度来说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三到六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他们同样也能够在多方面得到专业化训练,全方位获得发展。而传统的选秀节目多是通过节目海选到节目竞技通过某一项才艺来最后角逐出冠军,在这期间的三至六个月的时间内选手们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和养成过程,摄像机只是纯粹地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练习状态以及选手们之间的相处模式,供普通大众来娱乐休闲。

3.“偶像养成”的全方位性。偶像的养成应该是多方面的:外形的打造、唱歌、跳舞、综艺表现、演技等,这些都是偶像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些能力可以有所偏重,但偶像应该是全方位打造。现在国内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大多数也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节目中也有所体现。而在传统的选秀节目中,从节目的海选开始就充斥着针对性,是歌唱类选秀还是语言类选秀在节目一开始就定位就十分明确,因此在选手的培养上也十分具有针对性,缺少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打造。endprint

4.“粉丝”与“偶像”养成具有同步性。“粉丝”的养成是“偶像”养成类节目最重要的地方,“偶像”与“粉丝”并重。不论是对选手哪些方面的打造其目的都是为了养成选手的粉丝群体,以及粉丝群体的规模、活跃度和忠诚度。这对偶像们的后期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也是节目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在传统的选秀节目中对选手的“粉丝”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其主要关注的是节目的收视率,其“粉丝”的养成要靠选手的后期发展,而不是像偶像养成那样把“粉丝”的养成与“偶像”的养成同步进行,也很少让“粉丝”们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

二、“偶像养成”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选手水平存在差异

一档选秀节目的拍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养成偶像,对选手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2]。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培养方案上主要是将素人打造和培养成全民偶像,在海选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观众的口味,拥有一定才艺和能力并具有高颜值的选手更加符合节目的定位。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新人在舞台上都具有较高的个人水平,在面對镜头时,较强的镜头感以及选手能带来的话题度在一定层度上就占据了上风,因此选手在个人水平上有时会显现较大差异。当选手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时如果在节目播放过程中未能将选手的能力提高,或者选手能力日趋两极化都将使节目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并由此遭受更多非议。例如,在全新的2017年《快乐男声》中虽然完全不会唱歌的赵英博成功进入全国十强但却遭到了许多非议就是典型的案例。

(二)创新不足,急于求成

偶像养成类节目主要借鉴日韩的培养和造星模式,在形式上显得创意不足,也有跟风之嫌。不管是浙江卫视的《蜜蜂少女队》还是东方卫视推出的《加油吧美少女》,都能在赛制和舞台设计上看到韩国偶像养成类节目《prouduce 101》的影子,自身在节目形式和赛制上也缺少一定的创新。

偶像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要把一个毫无名气的素人打造成偶像明星的确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造星公司的培养,更需要个人的坚持和努力。而韩国之所以不断诞生世界级天团,正源于潜力学员长期的坚守和能耐住寂寞的训练。在韩国的造星模式下一般训练两年是最短周期,多则七八年,而目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播出周期一般在三个月,前期策划和宣传也不超过一年,整体上都比较仓促,急于求成。若在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不好,这档节目基本上就没有下一季了。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大多数的节目希望在播出时就能形成现象级的话题度,获得较高收视率从而获得较快的资金回报。然而在这种重利的条件下打造出来的节目往往只是跟风逐利没有多少内涵和吸引力,从而也会导致节目收视率不佳,更不用奢谈多季制作和长期的利润回报。

(三)节目内涵不够,大牌来凑

“偶像养成”类节目最为本质的内容是选手们的养成过程,以及在培养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个人魅力。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也需要粉丝的养成,没有粉丝关注度的偶像实质上也只是披着明星外衣的空壳。同样一个没有内涵和出众舞台展现力的偶像也不会得到大众的青睐。例如,在日韩偶像养成是个很复杂的系统过程,有着严格的课程,包括形体、音乐、舞蹈、才艺、公众形象等多个方面。但目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只是披着“养成”外衣的选秀和才艺比拼,经过几轮的才艺比拼和晋级之后,原本普通的素人在几个月的比赛中就会被包装成偶像。而节目中所呈现出的培养过程及内容也只是体现在每场比赛的舞台呈现上,这样的节目并没有真正呈现和记录偶像“养成”的过程,缺少其应具有的节目内涵。

其次由于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养成”过程,目前国内多数这样的节目为了增加节目吸引力和可看度,就会依靠重金聘请明星大腕来增加人气。而在各大“偶像养成”类节目中,评委或者导师阵容都十分耀眼,包括天王、天后,几乎囊括了内地和港澳台所有大腕。一些业内人士曾表示,对于观众来说纯素人是很难吸引眼球的,更不要说由观众发展成为粉丝。节目制作方会觉得没有明星压阵节目风险太大,很难引起较大关注,因此他们仍然把明星阵容作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最大卖点。这样一来“偶像养成”类节目中真正的卖点就在于那些明星嘉宾,而不是素人学员及其培养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来吸引观众。

(四)后期剪辑博取关注度

在“偶像养成”类节目中,比赛和竞技本就是节目的看点。为了强化节目的看点以及增加节目的关注度,这类节目在双方对阵上一般都着重强化这些要素。为了达到此目的,节目制作方会有意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通过剪辑手法将对抗双方的摩擦放大,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虽然通过后期制作来博取眼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某一期节目带来高关注度,但是这却不是节目主要的发展路径,也不是长久之计。同时通过后期的刻意剪辑在内容上也没有突出“养成”类节目的中心,没有体现养成过程反而使节目开始走向低俗化。

(五)难以形成粉丝群

对于国内目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而言,其“偶像养成”与“粉丝养成”具有同步性。实质上对于“偶像养成”来说其衡量标准最为直观的就是粉丝的养成。但是在我国选手们的养成周期大多数都以节目的制作为周期,一般为三到六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对于造星来说这显然太过仓促,短期的培训和曝光度也很难养成忠诚度较高的“粉丝”群体。

与此同时粉丝的“养成”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碍于我国广电总局2007年的规定:从当年10月1日起,所有有群众参与的选拔类活动不得在19:30至22:30时段播出,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网络投票等场外投票方式[3]。因此,节目中晋级选手就只能由导师、现场观众、媒体评审团等来一起完成,场外粉丝没有权利来决定选手的去留。在该规定下,大多数粉丝在观看此类节目时获得的体验是:纯看节目、不能投票,没有参与感、陪伴感、代入感,也难以产生同偶像共同成长的成就感,在这过程中也很难产生忠实粉丝群体。

其次,节目播出期间的确会存在一定的关注度也会形成一定的粉丝群体,但是在节目结束之后选手的后续发展就进入了停滞期。由于后期投入不足,没有优秀的作品面世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来增加曝光率,粉丝的养成也就随着节目的结束而相应停滞了。这样,粉丝的忠诚度就无从谈起。endprint

(六)发展缺乏后劲

在快速發展的中国娱乐圈中,偶像的养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以作品为中心的话题度,也需要长时间的资源积累和正面的公众形象的养成。但是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其后续发展上却难以实现其持续化。通过节目出道的选手缺少资源或者资源较差,很难在节目结束以后趁热打铁持续维持自身热度。这些情况会导致“偶像”原有的知名度以及粉丝数量的不断下降,甚至有时会受到一系列负面评价的困扰。现阶段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大多数都缺乏后续培训、推广和包装,在节目结束后就任其选手自生自灭,此前的投入没有体现其久远价值,这样的“偶像养成”实际上并没有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三、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形成延续性的人才供应链

“偶像养成”类节目在最终呈现之前的首要目的就是节目选手的海选。在国内一档节目的海选大多都是在节目开机前在国内各个省份或者国内各大高校进行预赛报名然后逐层筛选。这种人才的选拔机制多半是一种临时性的,在一档节目进入录制以后基本上也就结束了,这样耗费的物力和财力是极大的。随着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开始了不断向日本和韩国学习,开始逐渐采纳和使用“练习生”制度,为打造不同的全民偶像提供后备新生力量。在2016年浙江卫视和浙江从容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蜜蜂少女队》中的“蜂巢”基地也为其打造偶像养成一站式产业链打下了基础,是其他类似节目延续生命周期的样板。“偶像养成”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一个稳定而且高质量的人才提供是其长期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注重节目内容制作

首先,在节目内容上需要不断创新。近几年火爆荧屏的电视综艺节目多为从国外引进,“偶像养成”类的电视节目也不是在中国最先出现。因此,要想让养成类节目的生命力更加持久,就需要放弃抄袭而不断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在节目的创意策划环节下足功夫,在赛制的设置上需要更加新颖。

其次,在快速发展的电视行业中,播放平台以及制作手法越来越重要,但是作为一档节目其“内容”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在节目内容的呈现上,“偶像养成”类节目应多从广大观众的角度出发,满足观众对于“偶像”养成过程的好奇心并不断加强观众的代入感,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偶像与粉丝的共同养成,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后期的剪辑手法来向观众呈现节目矛盾的激化,以此来获得关注度。

(三)注重长期的资源整合

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娱乐圈中,偶像的养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以作品为中心的话题度也需要长时间的资源积累以及正面的公众形象的养成。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造星是一个长期性、全方位、多平台资源整合的过程。我国现有的“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偶像”大多数也只能在节目播出时有一定的热度,在节目结束后却很难在大众的视野中看到他们踪影。究其原因最终还是后期缺少资源,缺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因此,注重长期性的资源整合以及可持续的产业链的打造是“偶像养成”类节目发展的重要途径。“偶像养成”不容易,周期长而且成本高,想要将这张牌打好就必须从长远考虑,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不仅要加强对偶像的培养也要更注重对偶像粉丝的养成,形成长期的养成方案和机制,否则,只一味追求眼前效益,“偶像养成”类节目很难走得太远。

参考文献:

[1] 黄梅梅.中国偶像综艺只有“秀”没有“养成”?[EB/OL].https://www. huxiu.com/article/196141.html?rec=similar.

[2] 许芫颜.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小议[J].出版广角,2017(5).

[3] 刘海明,欣岩.广电节目被连连叫停背后[J].检察风云,2007(9).

[责任编辑:思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解决对策存在问题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