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临床研究*

2018-01-18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牛 迪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商洛 726000)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神经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以头面三叉神经区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且疼痛程度和发作频次呈进行性增加[1-2]。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机尚不清楚,因此临床上缺少有效的病因疗法[3]。内科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仅能控制、缓解疼痛症状,且服药周期长,易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因此常规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4-5]。微血管减压术(MVD)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其治疗效果已获得大量临床研究的认可[6-7]。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MVD 和PSR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了解两者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经脑部MRI检查确诊,入院后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效果差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存在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脑肿瘤、脑血管畸形、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手术禁忌证、妊娠或哺乳期等患者。90例患者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26~74岁,平均(53.74.8)岁;病程1~10年,平均(4.31.2)年;疼痛位置:左侧54例,右侧46例;病变累及:Ⅰ支10例,Ⅱ支12例,Ⅲ支20例,(Ⅰ+Ⅱ)支16例,(Ⅱ+Ⅲ)支10例,(Ⅰ+Ⅲ)支8例,(Ⅰ+Ⅱ+Ⅲ)支1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在医院伦理委员会记录备案,并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手术仅应用MVD。患者取侧卧位使患部向上,适当抬高上半身使头部微垂并固定头部,行全麻。于耳后乳突枕处做5~6cm纵切口,充分暴露枕骨和乳突,并于如乳突后制作1.5cm2.5cm骨窗;切开硬膜,吸取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显微镜下打开蛛网膜下隙,显露桥小脑角,判断三叉神经位置及受压迫血管,分离粘连的神经和血管使之充分游离,于神经与血管间放置Tefion垫片并固定垫片。止血,清理,闭颅,缝合皮肤。研究组手术联用MVD和PSR。MVD操作同对照组,闭颅前于三叉神经根后外侧1/5至1/3处切断感觉神经,并灼烧断端。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动作轻柔以尽量减少神经及血管的机械性损伤。

3 疗效评价 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无需药物辅助治疗;显效:疼痛减少超过90%,需少量卡马西平辅助止痛;有效:疼痛减少50%~90%,需大量卡马西平辅助止痛;无效:疼痛无缓解,药物止痛无效[8]。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术后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并利用BNI分级评价患者远期疗效[9]。BNI分级:Ⅰ级,无疼痛症状;Ⅱ级,偶有疼痛发生,但程度较轻,无需药物止痛;Ⅲ级,时有疼痛发生,可用药物加以控制;Ⅳ级,疼痛发生较频繁,可用药物缓解;Ⅴ级,疼痛剧烈且药物治疗无效。将Ⅰ、Ⅱ、Ⅲ级认为是疼痛消除。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术后1周疗效比较 见表1。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周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见表2。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7.62.1)个月,研究组疼痛消除率是93.3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5.56%(P<0.05)。

表2 两组患者远期疼痛消除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随访期间,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6例(13.33%),其中恶心呕吐3例,术区周围面瘫和一次性眩晕各1例;研究组共出现并发症5例(11.11%),其中恶心呕吐2例,单纯性疱疹、一次性眩晕及定向力下降各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讨 论

三叉神经痛属于外科神经疾病,特点是三叉神经的颅面部分布区表现出短暂性、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10-11]。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为小脑角部位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具有复发率低的优点,约为4.7%~9% 。但手术具有较大风险性,病死率高,约3.4%~4%[1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冷刺激、喝水、触碰等均有可能诱发痛,疼痛常累及三叉神经1个或以上分支区域[13-14]。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痛病机研究的主流学说包括:中枢神经学、周围病变学以及血管压迫学等[15-16]。自20世纪40年代血管压迫学说的相关理念提出后,这一观点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大量文献表明血管压迫学说具有可靠性[17-19]。发生血管压迫的范围一般为三叉神经麦克尔囊至脑干(REZ区)神经根附近,因而三叉神经周围的微血管均可造成压迫,小脑上动脉与岩静脉是较为常见的责任血管,同时,此区域也是髓鞘与神经中枢的交换区,其血管压迫敏感度较高,易出现脱髓鞘,与无鞘纤维发生短路,造成小信号的放大和传输路径的改变,进而导致三叉神经区域疼痛[20]。

MVD是现阶段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可直接作用于责任血管,解除非正常粘连、压迫,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但单纯性的MVD治疗远期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PSR可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保留Ⅰ支感觉和运动根,切断Ⅱ、Ⅲ支感觉纤维,不影响咀嚼和眼感功能,但单用PSR会造成神经损伤,术后同样面临复发率高的问题。MVD与PSR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解除三叉神经受到压迫的同时可切除病变感觉根,达到双倍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中,MVD与PSR联合治疗的短期有效率和远期疼痛消除率均显著大于单纯MVD治疗,与彭桂兰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尽管MVD属于微创手术,避免了无效开颅的巨大创伤,但依然存在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而责任血管的确定和神经减压是该手术的关键。术中需仔细探查责任血管,避免遗漏,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和血管接触采取适合的方法分离、减压及固定,避免责任血管的扭曲而影响供血;若未发现责任血管,则梳理神经根纤维,锐性分离周围粘连的蛛网膜,并依据具体情况行PSR;手术过程需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仔细、轻柔,防治对神经和正常血管造成损伤,以获得最大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MVD与PSR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MVD 术操作的关键步骤是确定责任血管及神经减压。责任血管与神经可分为压迫型、接触型、粘连包绕型及血管贯穿型。在术中要对三叉神经根进行仔细检查寻找任何可能的责任血管。责任血管一般为重要供血血管,在术中将其分离后注意其是否扭曲,避免影响其供血,导致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寻找责任血管的重点部位是三叉神经REZ区,若血管直接接触到REZ区,且使神经发生扭曲及变形,严重时神经甚至发生萎缩而变细。在确定责任血管后,采用锐性解剖使责任血管周围的蛛网膜充分游离,以便使责任血管移位,离开三叉神经的REZ区,切记不可随便电凝剪断。如果未发现责任血管,可在显微镜下梳理三叉神经根纤维,分离神经根周围的粘连,或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PSR或电凝灼烧。在进行MVD手术时,需要分离的责任血管及神经位于三叉神经从出脑干到进颅底之间,因此术中对小脑的压迫会较多,如果是粘连严重的小血管,则要进行的剥离或牵拉会更多,听觉神经因此会有一定损伤。因此,还要注意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否适合MVD 手术治疗,以免造成额外的损伤。

[1] 唐四强,漆松涛,刘 忆,等.三叉神经痛影像学因素与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11):1130-1135.

[2] 郭玉涛,屈建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983-984.

[3] 袁振涛,王河宝.针刺联合搜风通络止痛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9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5,37(3):416-418.

[4] 赵荣国,王艳霞.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 6) :65-67.

[5] Sun YS, Feng SL, Yang JX,et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clinical efficacy [J].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2013,7( 14) : 64-65.

[6] 杨立强, 李 博, 赵 丹,等. CT引导下半月节热凝射频术延长时间对老年复发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2):85-88.

[7] 朱宏伟,胡永生,陶 蔚,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2):66-67.

[8] 权俊杰,屈建强,周 乐,等. 微血管减压术与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同效果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73-76.

[9] Yang LQ, Li B, Zhao D,etal. CT-guided semilunar heat-coagulation frequency of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lapsed trigeminal neuralgia efficacy and safety [J]. China Medical Herald, 2017, 14 (2) : 85-88.

[10] Yan XL, Huang Q, Zheng JM,eta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report of 69 cases [J].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Disease Research,2013,12(2) : 171-172.

[11] 吕守华,李永涛,魏增华,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2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 : 347-348.

[12] 种衍军,陈 剑,王召平,等.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长期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5) : 549-553.

[13] 张良文,王 萍,杨 扬,等.微血管减压或并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6):710-712.

[14] Cui YH, Zhang LY, Yu ZQ,etal. Applica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petrous apex trigeminal nerve meningeal indentation in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J]. 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Medicine,2015,14(9) :958-961.

[15] 侯高磊,张云鹤.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5例手术结果分析 [J]. 山东医药,2014,54(30):80-82.

[16] 杜春发,张志远,徐德生,等.重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10) : 1044-1047.

[17] 李延政,胡杨杨,王志春,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1):61-63.

[18] 彭桂兰,张振光,田 伟. MRI成像序列在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J]. 山东医药,2013,53(8):97-99.

[19] 齐兆鹏,金 澎,孙 鹏,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5) : 429-430.

[20] 陈 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 : 123-125.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