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东垣之阴火即相火辨

2018-01-18蔡超产

中医药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阴火李东垣命门

● 冯 磊 蔡超产

易水学派张元素为开山立派之人,李东垣为易水学派后起之秀,东垣之思想即宗张元素,而又有所发挥,重脾胃为其受张元素先生所影响,而阴火概念的提出则是东垣先生之发挥也。因此读懂阴火也是理解李东垣思想的关键。在探讨“阴火即相火”这一问题时,笔者着重于对《内外伤辨惑论》的考辨,因其为东垣先生生前定稿自序的唯一一本著作,同时参考《脾胃论》《兰室秘藏》[1],因其大部分亦为东垣先生生前所作、其徒罗天益整理而成。对于其他著作观点不同于前者,以前者为主,因其大部分为其徒所整理,难免有与东垣先生思想相矛盾之处。

1 关于“阴火即相火”的一个思考

因笔者对中医文献与中医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研究,慢慢地对于中医历史上,一些含义相同或相近,而名称却有别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一个阴火、相火盛行年代不同的想法,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论述如下。

通过对文献的考察,李东垣时期,相火在临床的应用始有萌芽,且概念尚不固定。相火一词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2]自《内经》至南宋未见有医家对相火进行论述,诸如孙思邈、许叔微之大医查而亦末见。南宋陈无择在《三因方》中始有论述,然大多是循《内经》而来的运气之相火,而与君火对应之相火则仅有“相火则丽于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至于君火乃二气之本源,万物之所资始”此一句。相火概念的真正提出者当属刘完素,其在《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载:“所谓肾有两枚,《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同时又引用诸家论述以证明左肾属水,右肾属火的观点,并提出了“相行君命,故曰命门耳”的论述,将相火与命门联系起来。然除此之外刘完素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论述,而此段论述亦是为了解释“肾虚而下部冷,非谓肾水虚也”这一论断,重点在于肾中有火,并非专论相火。正由于东垣之前只有相火概念的提出,而没有对相火详实的论述与对相火概念确切的界定,这种情况下,当李东垣要论述一种类似于相火的内之虚火时,使用阴火而不借用相火的概念,也就无可厚非了。然对于“阴火是不是相火”,还需要其内涵的验证。

2 关于“阴火即相火”的两种验证

详观《内外伤辨惑论》之文,其论述阴火者凡12处,论述阴火之产生部位者5处,产生原因者3处,致病传变穿插其间,现从阴火产生的原因及部位两方面进行论述。

2.1阴火的产生部位①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内外伤辨惑论·辨寒热》)[3]②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事闲之际,或于阴凉处解脱衣裳,更有新沐浴,于背阴处坐卧,其阴火下行,还归肾间。(《内外伤辨惑论·辨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③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④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5次关于阴火产生部位的论述,3次在肾间,1次在下焦,1次在肝肾。在这里肾肝是对下焦的一种代称,因此阴火起于下焦之肾间则明已。同时第三句又明确提出了“心火者,阴火也”与“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的论述,可知阴火即相火也,同时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云:“心不主令,包络代之,故曰心之脉主属心系,心系者包络命门之脉也。”[4]其师张元素在《脏腑寒热标本用药式·命门》篇亦云:“命门为相火之原。”[5]可见相火来源于命门,阴火来源于肾间,而肾间即是命门之所也,因此阴火相火同一来源,其实质是一个概念。

2.2阴火的产生原因①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②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内外伤辨惑论·辨寒热》)③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开篇即言:“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脾胃之气是生发诸阳上升之气,而脾胃虚弱则致元气不足,或曰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不足则不能上升而濡养心肺皮腠,导致脾胃之气下流,诸阳之气不升,则阴火上乘也,此即阴阳颠倒,升降逆乱,其治则“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而甘寒泻其火,实是滋肾水,同时《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又云:“甘温何能生血?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更以当归和之。”由此可知,甘温之升阳,甘寒之泻火,其目的皆是为滋阴生血而设也,从这点讲,阴火与相火的病机并无二致。

3 李东垣为何独钟“阴火”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基本明了阴火即后世所称之相火也,而东垣为何独不用相火而用阴火呢?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除了前面所论述的相火概念尚未确定的因素外,我认为亦有李东垣以阴火之名,区分内外伤的需要,阴主内有别于阳外,阴主虚有别于阳实,阴火之一词,却可区别内外、虚实之不同。

《内外伤辨惑论》开篇即言:“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加之本书书名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东垣写此书实是为了区阴阳之证,分虚实之殊,使学者详明而不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因此本书上卷列十三论,不厌其烦,以申明其意。其在《寒热篇》论述:“其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亦有头痛、项痛、腰痛,与太阳表证微有相似,余皆不同,论中辨之矣。内伤不足之病,表上无阳,不能禁风寒也,此则常常有之;其躁热发于肾间者,间而有之,与外中寒邪,略不相似。”由“躁热发于肾间(阴火)”与“以寒邪乘之,郁遏阳分,阳不得伸,故发热”的对比,可以看出其区分内外伤的目的。因此,正是基于对内外伤与虚实之辨的思考,李东垣才采用有别于阳火、实火的阴火来作为其论述内伤的主要病机因素。

4 小结

中医理论研究的最大问题在于对中医基本概念的把握不够,阴火的概念之所以久久处于混乱状态,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命门、相火等概念的认识不清。而当我们理清相火、命门等概念的源流后,阴火的地位自然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命门与相火的概念虽然出现得很早,但其被临床广泛应用的时代却是从金元开始而传播开来的,而处于命门与相火概念形成之初的李东垣,自然能够在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临床的观察和定义,这也是为什么阴火的内涵要大于明清时期相火内涵的原因,随着临床的细化,阴火中属于阴虚的部分被后世的相火概念所取代,而留给阴火的就仅剩气虚发热这一内涵了,但当我们重新回到李东垣的时代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却也应该明白,在那个时代,阴火的确应该等同于起于肾间之命门的相火。东垣之后医家丹溪、景岳、养葵等所论之“相火”实是对“阴火”的发展也。

[1]元·李东垣.李东垣医学全书·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53.

[2]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9.

[3]元·李东垣.李东垣医学全书·内外伤辨惑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

[4]元·李东垣.李东垣医学全书·兰室秘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8.

[5]金·张元素.张元素医学全书·脏腑标本寒热用药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3.

猜你喜欢

阴火李东垣命门
“阴火”的概念史研究*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李杲阴火理论研究探析*
巧解心结换得“全福花”
新安医家孙一奎、郑梅涧命门学说发微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浅析“阴火”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
抓住“命门”练太极
浅析李东垣阴火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