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及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2018-01-18林天明徐美娟
林天明 徐美娟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 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1]。据有关资料显示, 在我国有1/3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在临床上, 较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和奥氮平, 而对于其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还不是很全面, 为此本院对患者分别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进行对比治疗, 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且均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相符, 其中男40例, 女42例, 平均年龄(44.3±7.6)岁, 平均病程(2.5±0.6)年。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此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内进行过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者;没有健全的社会沟通能力和参与职业生涯的能力。排除标准:过敏体质者;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有心脏、肝功能及肾功能疾病者。按照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1例。对照组男19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44.6±7.5)岁。试验组男21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44.0±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330)进行治疗, 剂量为1 mg/d, 治疗2周时逐渐增加用药量至5 mg/d。试验组应用奥氮平(浙江朗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434)进行治疗, 起始用药剂量为5 mg/d, 治疗2周时逐渐增加用药量至25 mg/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PANSS减分率>50%;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 PANSS减分率为50%~25%;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 PANSS减分率<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肌强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32例(78.05%), 有效7例(17.07%), 无效2例(4.88%), 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显效24例(58.54%), 有效9例(21.95%), 无效8例(19.51%),总有效率为80.49%;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出现肌强直1例(2.44%), 体重增加2例(4.88%), 血糖升高1例(2.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出现肌强直4例(9.76%),体重增加6例(14.63%), 血糖升高2例(4.8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较为常见, 这种病症的发生给患者和家属生活和工作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临床上其病因还不是很清楚, 而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更为复杂[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物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研制出来, 更增加了疾病治疗的可能性, 为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药物基础, 更为进一步治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提供了可能[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显效32例(78.05%), 有效7例(17.07%), 无效2例(4.88%), 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显效24例(58.54%), 有效9例(21.95%), 无效8例(19.51%),总有效率为80.49%;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利培酮。在治疗机制方面, 奥氮平能够对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毒碱受体都有很高的亲和性能, 对中脑边缘DA能通路能够选择性的抑制,在对阳性和阴性症状甚至一般精神病态具有很好的作用, 并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6,7]。在临床治疗方面,奥氮平治疗作用的发挥就是根据对五羟色胺受体阻断和对DA释放的抑制从而更深入的进行治疗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制也与对DA和5-HT受体的拮抗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的主要是这两种药物[8]。利培酮作为苯丙异恶唑衍生物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能够拮抗D2受体和5-HT2A受体, 主要治疗的症状有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9]。据有关研究显示, 近年来, 奥氮平作为一类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的药物, 应用更为广泛, 其化学结构属于噻吩苯二氮类, 与氯氮平相近, 也是根据氯氮平而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而得到的化合物[10]。利培酮主要出现肌强直、体重上升和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而奥氮平主要出现体重上升和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 程度相较于利培酮而言较为轻微, 而其治疗效果也较利培酮更优, 所以对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应更加常选奥氮平。
综上所述, 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利培酮更佳,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1]于永涛, 杨君宏, 刘河.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医药与保健, 2014, 21(9):73-74.
[2]杜春燕.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2):179-180.
[3]谢耀春.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20):55-56.
[4]黄海涛.利培酮及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对比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64.
[5]翟丽丽.利培酮和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对比.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3):124-125.
[6]王芳, 朝露.用奥氮平与用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比研究.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7):828-829.
[7]谢优生.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中国医学工程, 2016(8):43-44.
[8]何欣.利培酮和奥氮平在高龄老年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4):113-114.
[9]朱锦俊, 田甜.口服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比分析.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5):269-270.
[10]赵瑾, 张燕, 晁阳阳, 等.利培酮和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对比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7):2960-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