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8-01-18曲忠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交锁四肢髓内

曲忠恒

四肢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 治疗不及时可影响正常活动和生活, 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 关于如何选择正确固定物是四肢骨折治疗面临的难题[1]。本研究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组和髓内钉组, 各50例。髓内钉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6.24±12.92)岁。其中, 闭合性骨折38例, 开放性骨折12例;肱骨、股骨和胫腓骨骨折各23、20和7例。外固定组男32例, 女18例;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36.34±14.22)岁;其中, 闭合性骨折37例, 开放性骨折13例。肱骨、股骨和胫腓骨骨折各24、20和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外固定组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 将污染软组织和失活组织消毒清创, 后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切口为弧形切口, 以骨折处作为中心向外侧做切口。促使骨折端暴露, 进行骨折复位固定。在骨折近远端各钻一个骨孔, 将外固定支架安置之后拧入螺钉, 先将外固定支架安装好, 对线对位良好之后, 将螺母拧紧, 加压骨折端, 促使骨组织和外固定支架连成稳定整体。髓内钉组选择交锁髓内钉治疗, 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 四肢骨折结节上缘作切口, 将组织逐层切开, 促使骨折端显露, 骨折部位复位后, 根据X线结果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髓内钉, 选择合适插入点扩髓, 牢靠固定髓内钉和连接器, 瞄准器下将2枚髓内钉安放好, 对术野进行冲洗, 将切开逐层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四肢骨折X线检查愈合时间、术后机体恢复时间及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部位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X线检查愈合良好, 恢复正常运动功能;有效:X线检查对位对线良好, 恢复部分运动功能;无效:骨折尚未完全愈合,对位对线不满意, 患肢存在运动功能障碍, 切口愈合不佳。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外固定组治愈21例, 有效19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00%;髓内钉组治愈31例, 有效1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髓内钉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四肢骨折X线检查愈合时间、术后机体恢复时间比较 髓内钉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机体恢复时间分别为(13.51±1.41)周、(13.51±2.61)周、(12.62±1.21)周、(6.21±1.24)d, 均短于外固定组的 (16.50±2.77)周、(16.50±3.57)周、(15.61±2.59)周、(8.50±2.1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部位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髓内钉组发生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部位炎症、切口感染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外固定组发生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部位炎症、切口感染分别为4、4和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髓内钉组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部位炎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 近年来, 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的风险。目前, 四肢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以尽早促进术后功能康复和正常生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骨折患者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要求也升高, 传统外固定支架固定长期安装不仅给患者带来肢体活动受限, 还可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另外, 外固定支架治疗还可引发针孔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和固定针松动等并发症,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3-5]。

交锁髓内钉为新型的内固定方式, 其固定方向为轴向,可有效保持肢体长度, 对肢体旋转进行控制, 强化骨折断端稳定性, 有利于刺激骨痂生长, 加速骨折愈合, 促使活动、生活恢复正常。另外, 交锁髓内钉还可传导生理应力, 其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对骨折断端血运影响小, 具有牢靠固定效果, 可减少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血管神经损伤和螺钉炎症等的出现[6-10]。

本研究中, 外固定组总有效率为80.00%, 髓内钉组总有效率为96.00%, 髓内钉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机体恢复时间均短于外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部位炎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前者更好, 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支撑, 加速骨折愈合, 减轻并发症发生, 缩短疗程, 值得推广。

[1]魏国强.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6):24-25.

[2]董泽民.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西南军医, 2011, 13(6):992-994.

[3]邓桂, 杜远立, 梁杰, 等.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7):3358-3359.

[4]陈志宏.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4):34-35.

[5]吴晓春.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4):50-51.

[6]吴长诗.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分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8):83-84.

[7]王大鹏.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2):101-102.

[8]彭杉刚.对于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医学信息, 2015(2):350.

[9]刘志坚, 刘浩.交锁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5(14):1892-1893.

[10]杨秀明.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32):199.

猜你喜欢

交锁四肢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